-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嚴重,正常乳腺除乳頭,皮膚外,主要由乳腺導管,腺體及間質(包括纖維組織,脂肪,血管及淋巴管等)三部分所組成.正常乳腺在X線片上表現為圓錐形,底坐落在胸壁上,尖為乳頭.各種解剖結構在質地優良且有足夠脂肪襯托的X線片上一般均可一一見到,它們是:(1)乳頭位于錐形乳房的頂端和乳暈的中央.在X線片上可呈勃起狀態,扁平形或甚至稍有內陷而無任何病理意義.它的大小隨年齡,乳房的發育及經產情況而異.一般呈雙側對稱.(2)乳暈呈盤狀,位于乳頭四周,乳暈區皮膚厚度約為1~5mm,其表面可見微小的突起.(3)皮膚覆蓋在整乳房表面,呈厚度均勻一致的線樣影,平均約1mm.一般雙側乳暈部及乳房下返褶處皮膚最厚.如有局限性的變薄或增厚,則應引起注意是否為病理性改變.(4)皮下脂肪層表現為皮膚與腺體之間寬度約為0.5~2.5mm的高度透亮帶,青年女性較薄,老年女性較厚.其中可以見到少許纖細而密度較淡的線樣影,交織成網狀.此層中還可以見到靜脈影及Cooper’s韌帶影.(5)乳腺導管中較大的乳導管在X線片上表現為乳頭下方呈放射狀向乳腺深部走行的致密影,常常被稱為“乳腺小梁”.X線片上所見到的乳腺導管的數目,粗細等與年齡及X線的投照位置有關.一般可顯示3~5條,正常時應為纖細而密度均勻的線樣陰影.(6)腺體表現為乳腺內部片狀的致密陰影,其邊緣多較模糊,其實質上是由腺體及其周圍纖維組織間質所形成的影像.乳腺腺體X線表現與年齡等因素密切相關.年輕女性因為腺體及纖維組織多較豐富,故常表現為整個乳房呈致密陰影,而缺乏層次對比.到老年期,腺體影像可以完全消失,整個乳房表現為僅由脂肪,“小梁”(殘留的結締組織與乳腺導管)及血管組成.(7)乳后間隙表現為側位片上乳腺組織與胸壁之間的透亮線,其寬度一般不超過5mm.(8)血管表現為乳腺上部皮下脂肪層中線條狀影,一般兩側等粗,多數為乳腺靜脈的影像.乳腺的小動脈在X線片上一般不顯示,但在老年婦女乳房X線片上有時可見到個別的圓形血管鈣化影.
2016-01-16 11:3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屬于正常值.乳房腺體由15~20個腺葉組成,每一腺葉分成若干個腺小葉,每一腺小葉又由10~100個腺泡組成.這些腺泡緊密地排列在小乳管周圍,腺泡的開口與小乳管相連.多個小乳管匯集成小葉間乳管,多個小葉間乳管再進一步匯集成一根整個腺葉的乳腺導管,又名輸乳管.輸乳管共15~20根,以乳頭為中心呈放射狀排列,匯集于乳暈,開口于乳頭,稱為輸乳孔.
2016-01-16 09:1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乳房疾病? 乳房疾病是指發生于乳房部的各種疾病的總稱。男女均可發病,但由于女性乳房的特殊生理,乳房疾病多見于女性,是中醫外科疾病中的常見病、多發病。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關于乳房的經絡和生理、病理等方面的記載。漢《中藏經》即載有乳癖病名。此后,歷代文獻均有所記載,如晉《肘后備急方》、《劉涓子鬼遺方》載有“乳癰”、“乳發”,隋《諸病源候論》載有“乳石癰”、“乳疽”、“乳漏”,宋《婦人大全良方》載有“乳巖”,明《外科理例》載有“乳衄”等,且對各種乳房疾病的病因、證候、治法多有論述。《婦科玉尺》說:“婦人之疾,關系最鉅者,則莫如乳。”可見前人對乳房疾病十分重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