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小兒病毒性腦炎是由病毒引起的腦炎.多見于兒童.表現有畏寒,發熱,頭痛,嘔吐,意識障礙,驚厥,并可出現顱神經麻痹,肢體癱瘓和精神癥狀,如幻視,幻聽,精神異常,言語障礙,興奮躁動,抑郁等.體征可有腦膜刺激征和錐體束病理反射等.腦脊液檢查有壓力升高,外觀呈無色透明,蛋白輕度升高,糖及氯化物量正常,白細胞數一般在0.1×109~0.2×109/升以內,不超過0.5×109/升.病程早期多核占多數,以后單核占多數.確診須靠病毒分離及血清學檢查.近年來應用聚合酶鏈反應(PCR)和蛋白質印跡法檢測病毒核酸及特異性抗體,敏感性及特異性均很高.小兒病毒性腦炎目前在臨床上尚無特效的抗病毒藥物,主要以對癥治療和支持療法為主,大部分經及時治療后可無生命危險,但病情較重的患兒由于腦組織損傷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如肢體癱瘓,運動障礙,肌痙攣等,影響患兒日后的生存質量和社會負擔,進行早期干預運動療法,能改善患兒的運動功能,減輕殘障.一是怎樣預防乙腦呢?乙腦是蚊蟲傳染的,滅蚊是預防乙腦最根本,最有效的辦法.除了消滅蚊子外,還防止蚊子叮咬,如裝紗門,紗窗.睡覺的時候,可以掛上蚊帳或點上蚊香,另外,在乙腦流行期間,晚上最好不要讓孩子光背在外面睡覺,以減少傳染的機會. 10歲以下兒童應在4~5月份開始接受流行性乙型腦炎疫苗注射.據上海市傳染病院統計,凡注射了疫苗的一般都不發病,即使發病也很輕.所以家長不應忽視按時給孩子注射乙腦預防針. 二是做好疫苗預防接種這是預防與控制乙腦最經濟,有效的措施.我國乙腦病例中10歲以下兒童占80%以上,5歲以下占50%.一般要求1歲接種2次,2歲加種1次,5歲再加種1次,共4次,若有遺漏者應去地區衛生服務中心補種,外來人口中有遺漏接種者也應去補種. 三是加強動物傳染源管理,搞好家禽,家畜棚舍的環境衛生. 四是搞好預防接種,及時注射乙腦疫苗.注射乙腦疫苗效果明顯,保護率高.流行地區接種對象一般為6個月以上,10歲以下的兒童.乙腦滅活疫苗第一年需注射2次,間隔7~10天,以后每年加強一次;減毒活疫苗不分初免,每年一針至6歲,可獲得持久免疫力.注射劑量為6~12個月嬰兒0.25毫升;1~6歲0.5毫升;7~15歲1毫升;16歲以上每次2毫升.因為疫苗接種后,大約40天左右才產生免疫力,所以一定要提前接種.在乙腦流行季節,用大青葉,板蘭根,銀花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7天,有預防作用.平時要注意增強孩子的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同時,普及乙腦的防病知識,及時發現病人,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盡量減少乙腦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乙型腦炎病兒常在數日內病情迅速加重,所以應在醫院治療,并積極配合醫生的檢查和治療,如腰椎穿刺輸液等.不要因疼愛孩子延誤診斷.病兒應隔離在有防蚊設施(沙門,沙宙,蚊帳),涼爽(室溫低于30℃),安靜的病室內.發熱時應多補充水分,可給西瓜水,綠豆湯,豆漿,牛奶,米汁,菜湯等清涼流質食物.對高熱多汗病兒應勤擦皮膚.用熱毛巾定期擦摩骨隆起處(如骶,尾部等)皮膚,以防褥瘡發生.
2016-01-12 19:5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你好,由病毒引起的腦炎.多見于兒童.表現有畏寒,發熱,頭痛,嘔吐,意識障礙,驚厥,并可出現顱神經麻痹,肢體癱瘓和精神癥狀,如幻視,幻聽,精神異常,言語障礙,興奮躁動,抑郁等.體征可有腦膜刺激征和錐體束病理反射等.病兒應隔離在有防蚊設施沙門,沙宙,蚊帳,涼爽室溫低于30℃,安靜的病室內.發熱時應多補充水分,可給西瓜水,綠豆湯,豆漿,牛奶,米汁,菜湯等清涼流質食物.對高熱多汗病兒應勤擦皮膚.用熱毛巾定期擦摩骨隆起處(,以防褥瘡發生.
2016-01-12 16:4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小兒病毒性腦炎的治療原則為抗炎和抗變態反應,防治腦水腫,改善神經代謝和缺血缺氧狀態.1.腎上腺皮質激素2.干擾素3.硫唑嘌呤4.對癥治療:如用速尿,甘露醇降低顱內壓.用胞二磷膽堿,維生素B6,維生素E,腦復康,泛酸等改善腦代謝,對有癲癇發作的患者應用抗癲癇藥,對精神運動興奮的患者可合用精神安定性藥物等.
2016-01-12 08:1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多發于6個月至5歲小兒.開始表現有發熱,流淚,流鼻涕,雙眼發紅,怕光.檢查可在小兒口腔兩側頰粘膜上發現白色小點,周圍發紅,此稱為麻疹粘膜斑.發熱第3~4天,小兒出現紅色皮疹,開始出現在耳后,面部,逐漸向全身發展,此時體溫較前更高,還可能有嘔吐,腹瀉,咳嗽等表現.出疹3~5天后,全身皮疹按出疹順序逐漸消退,體溫下降,病情好轉.患麻疹時可合并有肺炎,喉炎,腦炎,還可引起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 麻疹腦炎多見于2歲以下的小兒,發病與麻疹輕重無關,可發生在麻疹的任何時候,但以出疹后2~3天較多.患麻疹腦炎的小兒表現為高熱,頭痛,嘔吐,嗜睡,肌肉抽搐,不能低頭等.如果病變范圍廣,還可出現癱瘓,運動障礙,興奮不安,語言及睡眠障礙,視力減退等.麻疹腦炎患兒死亡率為10%~25%,50%的患兒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如智力障礙,運動障礙,癲癇,性格改變,情緒不穩等. 因此家長應按期帶小兒進行預防接種,防止麻疹發生.如小兒出現上述早期癥狀表現,應到醫院進行確診,對麻疹患兒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如在患病過程中,小兒出現頭痛,嘔吐,嗜睡,抽搐應檢查腦脊液和腦電圖,如確診為麻疹所引起的腦炎,要積極搶救,防止后遺癥的發生,減輕智力損傷. 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是由麻疹病毒所引起的神經系統性疾病.發病年齡在4~20歲之間,80%在11歲以下發病. 本病起病緩慢,經過1~2個月才有明顯癥狀.開始表現為小兒學習成績下降,記憶力減退,言語減少和言語不清,注意力不集中,流口水,表情淡漠,嗜睡,情緒不穩定,不合群等精神,智力和行為障礙,往往先被學校發現.然后出現運動障礙,表現有肌肉抽動,行走不穩,易摔倒,不自主運動,動作笨拙,不協調,視力障礙,大小便失控等.如果病情進一步發展患兒可出現意識不清,昏迷,不能進食,多汗,體溫不穩,手足有舞蹈樣動作.病情若再發展,小兒大腦功能完全喪失,四肢強直,不會說話,呻吟,大小便完全失控. 本病治療效果差,小兒可在起病后數月到數年內死亡,短的1個月,長的可達7~8年.由于本病由麻疹病毒所引起,故小兒應接種麻疹疫苗,減少本病的發生. 水痘腦炎對小兒智力有影響嗎?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小兒常見急性傳染病,傳染性強.任何年齡都可患病,6個月至3歲發病率最高.在患病早期,唾液中的水痘病毒可通過空氣中的飛沫經呼吸道傳給其他人;皮膚皰疹破潰后流出液體中所含病毒可通過衣物污染傳給其他人.患水痘的小兒最先表現為低熱,鼻塞,流涕,咳嗽,全身不適.發病當天或第2天出現皮疹,主要分布在軀干,四肢,頭面部較少.皮疹開始為紅色皮疹,數小時后變為皰疹,1~3天皰疹中心干縮,并迅速結痂,皮疹分批出現.水痘合并癥有肺炎,腦炎. 水痘腦炎大多發生在皮疹出現后1周以內,合并水痘腦炎與水痘程度輕重無關.水痘腦炎表現有頭痛,嘔吐,眩暈,嗜睡,昏迷,高熱,抽搐,并可出現步態不穩,言語不清等. 大部分水痘腦炎小兒可完全恢復,死亡率約5%~25%,約15%可留有智力障礙,癲癇,運動障礙或行為異常等嚴重后遺癥. 水痘患兒一般全身癥狀較輕,無需住院隔離,但其傳染性強,需避免患兒接觸其他小兒,隔離到水痘全部結痂.皰疹可涂用龍膽紫預防感染,并注意不能給水痘患兒使用激素,防止感染擴散,加重病情.當患兒出現頭痛,嘔吐,眩暈,嗜睡,昏迷,抽搐或步態不穩,言語不清時應盡早住院,檢查腦脊液,如發現腦脊液中蛋白和細胞數增多,糖正常則可以確診.確診后應積極搶救,減少后遺癥的發生,減輕對智力的影響. 【辨證】濕熱內蘊,痰熱互結,蒙蔽心竅. 【治法】清熱利濕,化痰開竅. 【方名】宣清解郁湯. 【組成】藿香12克,佩蘭12克,法半夏12克,瓜蔞殼18克,黃連9克,黃芩12克,梔子12克,天竺黃10克,郁金12克,菖蒲9克,竹茹12克,六一散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處】焦認南方.以上是對“小兒病毒性腦炎的最佳治療方法”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6-01-12 06:5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本病缺乏特異性治療.但由于病程自限性,急性期正確的支持與對癥治療,是保證病情順利恢復,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的關鍵.主要治療原則包括:1.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與合理營養供給.對營養狀況不良者給予靜脈營養劑或白蛋白.2.控制腦水腫和顱內高壓.參見Reye綜合征節.3.控制驚厥發作及嚴重精神行為異常.參見“癇性發作與癲癇”節中癲癇持續狀態的搶救.4.抗病毒藥物無環鳥苷,每次5~10mg/kg,每8小時1次.或其衍生物丙氧鳥苷,每次5mg/kg,每12小時1次.兩種藥物均需連用10—14天,靜脈滴注給藥.主要對單純皰疹病毒作用最強,對其他如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EB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2016-01-12 03:5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