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瘡了,怎么辦?
最近天氣比較冷,手腳都有點涼,沒注意,右手的中指和旁邊的兩根手指都得凍瘡了,尤其是中指最嚴重,有點紅腫,每天有用水燙,都不見有什么效果,還有用什么藥膏抹,還是沒什么起色,有沒其他什么方法?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凍瘡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癥損害.凍瘡是冬天的常見病,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每年有兩億人受到凍瘡的困擾,其中主要是兒童,婦女及老年人.凍瘡一旦發生,在寒冷季節里常較難快速治愈,要等天氣轉暖后才會逐漸愈合,欲減少凍瘡的發生,關鍵在于入冬前就應開始預防.這里給你提供一些治療方法,你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和需要來選擇: 體育鍛煉法 加強適合自身條件的體育鍛煉,如練氣功,跳舞,跳繩等活動,或利用每天洗手,臉,腳的間隙,輕輕揉擦皮膚,至微熱為止,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微循環障礙,達到“流通血脈”的目的. 溫差水泡法 取一盆15℃的水和一盆45℃的水,先把手腳浸泡在低溫水中5分鐘,然后再浸泡于高溫水中,如此每天干地3次,可以鍛煉血管的收縮和擴張功能,減少凍瘡的發生. 服,擦藥物法 有凍瘡體質者,可在入冬前一月增加維生素A,C及礦物質的食入,可口服煙酰胺片0.1克,日3次,鈣片0.5克,日3次,以提高機體耐寒力.也可在凍瘡好發部位涂擦辣椒酊(取干辣椒20克,密閉浸泡于75%酒精500毫升中,7天后可用),每日擦2-3次. 中藥治療可內服“人參養榮湯”:當歸12克肉桂10克白芍12克川芎12克桂枝10克生姜皮10克(無此藥時可用干姜8克代替)黨參18克黃芪18克雞血藤30克,煎水內服. 外治法:桑枝100克桂枝30克甘草30克川芎20克(如創面有潰爛者可再加鴉膽子25克或黃連25克),水煎,等待溫度適宜(溫度為35~40℃),溫洗或浸泡.每天2次祝你健康!注意事項 1.忌用火烤,熱水燙等加熱措施復溫.禁用冷水浴,用雪搓,捶打等方法. 2.在溫暖的環境中可給病人少量熱酒,促進血液循環及擴張周圍血管.但寒冷環境中不宜飲酒,以免增加身體熱量丟失. 3.在凍傷的急性期,必須避免傷肢運動.急性炎癥一旦消散,應盡早活動指(趾)關節,防止關節僵直,有助于肌張力恢復,保護肌腥和韌帶的靈活性. 4.重傷員應注射破傷風類毒素,預防破傷風發生. 5.預防凍傷,應堅持體育鍛煉,增強抗寒能力,常用冷水洗手,洗臉,洗腳.冬季要注意對身體暴露部位的保暖,還可涂些油脂.站崗值勤應適當活動,促進血液循環.用茄子秸或辣椒秸桿煮水,洗容易凍傷的部位,或用生姜涂擦局部皮膚,都有預防凍傷作用以上是對“凍瘡了怎么辦”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6-01-12 12:0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我把自己的方法推薦給你,很好用的.取用溫水半盤【建議讓沒有凍瘡的人用手試一下溫度,因為你的手指凍了,所以很低的溫度也會覺得暖和】,溫度高一點為好,雙手洗凈后涂點溫和的洗面奶,在水里浸泡【可能有點生疼,但是要堅持】,每天有時間就泡泡,水涼了就換,一個禮拜便會好轉.以后也不會再凍了,我就是這樣的,推薦給你,希望你早點好起來.
2016-01-12 06:5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你的這種情況通常是為凍瘡的表現凍瘡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癥損害.是冬天的常見病凍瘡是由于受凍后人體血氣不旺,貧血等原因造成血管瘀血,因為瘀血,所以有腫,因為瘀血,所以有癢,根治凍瘡的唯一辦法就是打通瘀血你可以選擇用中藥活血化瘀的藥物來治療預防凍傷,應堅持體育鍛煉,增強抗寒能力,常用冷水洗手,洗臉,洗腳.冬季要注意對身體暴露部位的保暖,還可涂些油脂.
2016-01-12 04:4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凍瘡是冬天極為常見的皮膚病.是由于冬季氣候寒冷,外露的皮膚受到冷凍的刺激,時間一長,皮下小動脈發生痙攣收縮.產生血液瘀滯,使局部組織缺氧,導致組織細胞受到損害.損害初為局限性蠶豆或指蓋大小紫紅色腫塊或硬結,邊緣鮮紅,中央青紫,對稱性好發于四肢遠端,以手背及手指伸側,足緣及足趾伸側,下肢,面頰,耳廓等處多見.自覺局部有脹痛感,瘙癢,遇熱后更甚,潰爛后疼痛.遭受寒冷侵襲,受凍皮膚出現蒼白,紅腫,紫斑,灼癢,麻木,皮膚水皰,潰爛.這些癥狀可延續1-2個月直至天氣轉暖方痊愈,一些患者來年冬天會在原部位再度復發.中醫認為,凍瘡是由于暴露部位御寒不夠,寒邪侵犯,氣血運行凝滯引起.此外,還與患者體質較差不耐寒冷及少動久坐,過度勞累等因素有關.潮濕可以加速體表散熱,故手足多汗者也容易發生凍瘡.自療注意事項(1)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加速氣血運行,以利瘡面修復.也可預防凍瘡新發.(2)寒冷季節注意防寒保暖.(3)衣服鞋襪宜寬松干燥.(4)年年復發者,可在夏季開始逐步養成冷水洗臉,洗足,擦身,洗澡習慣,以提高耐寒能力.(5)冬季怕冷者可多吃些熱性祛寒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胡椒,生姜,肉桂.(6)每年發病者,可冬病夏治.在伏天進行幾次外擦藥物自療有條件的加做紅外線理療則效果更佳.入冬前宜提早內外治療.自治療法1,驗方自療法(1)桂枝6克,白芍12克,當歸10克,生姜3片,紅棗10克,灸甘草5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2)當歸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細辛3克,甘草5克,木通6克,吳茱萸3克,生姜9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3)紫皮蒜適量,入冬前將蒜搗爛,擦在常患凍瘡處,每日1次,連擦5-7天,如皮膚起泡,可暫停用.本方適用于凍瘡的預防.(4)生姜25克,白蘿卜1個,白附子0.5克,桂枝25克.上藥一同水煎,趁熱洗過,連洗2天,即可痊愈,以上為`1天的量,早晚各1次.本方適用于凍瘡未潰時的治療.(5)生姜的自然汁,熬膏涂之.此法對于手,足凍瘡均治.此外,用生姜汁時時漱吐,還可治療口瘡.2,飲食自療方(1)羊肉500克,花椒3克,生姜15克,當歸30克,煮食.(2)生姜,當歸,紅花,川芎各10克,同浸于500毫升白酒中,一周后即可服用,每次飲酒10毫升,每日2-3次.(3)山楂15克,當歸15克,紅棗10克,煮食.3,外治自療法(1)傷濕止痛膏,紫歸治裂膏外貼患處.(2)皮硝煎水外洗患處.(3)紅霜茄子秸連根拔起洗凈.煎湯泡洗患處約半小時左右,每日2次.(4)姜汁或辣椒水外擦患處.(5)胡椒10克,浸入100毫升95%的酒精中,1周后外擦患處.(6)仙人掌,去刺搗爛外敷患處,3天后更換.以上療法適合未潰者.(7)云南白藥撒于凍瘡潰爛處并包扎.(8)螳螂子(即桑螵蛸)切開,取其中黃汁涂破潰處,每日1次.(9)用馬勃一塊外敷潰處,每日更換.4,夏季伏天外治自療法(1)大蒜頭搗爛涂擦老疤處,每日1次,連續1周.(2)鮮芝麻葉搗爛涂擦易患處,1小時后洗凈,每日多次.避免誤診受凍后,不宜用熱水溫暖,或用火烘烤,否則凍處會潰爛.受凍后皮膚瘙搔,不能用手抓搔,否則易使表皮破爛感染.按摩方法一1.常用手法(1)以揉法,摩法,擦法等在患處的局部進行操作,時間為5~10分鐘.要輕快柔和,切忌生硬粗暴.(2)如果局部發生了水皰或潰瘍,在操作時要避開局部,先在其四周操作,待局部潰瘍愈合,血脈流通后,再在局部進行操作.(3)患兒仰臥,家長以掌心對準關元穴,逆時針摩動2~5分鐘,以溫陽散寒.2.隨證加減(1)耳部凍瘡者加①按揉外關,翳風穴各1分鐘.②家長以雙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相對用力搓擦患兒的耳部,時間為2~5分鐘.(2)鼻尖處發生凍瘡者加①按揉迎香穴1分鐘.②拿合谷1分鐘.③家長以大拇指指腹輕擦鼻部,以透熱為度.(3)面部發生凍瘡者加①按揉合谷穴2分鐘.②按揉下關,牙關頰車等穴各20次.③家長以大魚際輕擦面部,以透熱為度.(4)手部發生凍瘡者加①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鐘.②家長以大拇指指腹按壓患側的缺盆穴處,約1分鐘,然后慢慢松手,患兒自覺有熱流向手部傳導.③以兩手掌相對,橫搓上肢1~3分鐘.(5)足部發生凍瘡者加①按揉足三里穴1分鐘.②家長以單掌搓擦患兒患側的足底,以局部發熱為度.③患兒側臥位,兩腿前后分開,患側在下面,然后,家長以掌根按壓屈,肢的大腿內側面,持續按壓1分鐘,然后,慢慢松開手,患兒自覺有股熱流沖向足部,用同樣的方法操作另一側.
2016-01-12 00:2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凍瘡是機體局部遭受低溫侵襲引起的組織損傷,多發生于身體的末梢部位和暴露部位,如手,足,鼻尖,耳廓和面頰等處.每至冬季,老瘡處容易再發,凍瘡的程度可分為輕,重癥.輕癥:初起在受凍部位,皮膚先是蒼白,麻木冷感,繼則水腫或青紫形成瘀斑,自覺灼痛,瘙癢,有的局部水腫,出現大小不等的水皰,疼痛,微癢,如無感染,逐漸干枯,結成黑痂,不久脫落而愈.其損害皮膚淺層或全層,一般稱為凍瘡.早期凍瘡可用熱水復溫法,即將患處浸入38~42℃的熱水中,每日3次,每次半小時,使受凍部位溫度盡快恢復到正常皮膚的溫度,以皮膚出現紅色為宜,不便浸泡的部位可局部熱敷.還可用1%,2%碘酒,松節油及凍瘡膏等外涂.平時要經常進行耐寒鍛煉,堅持戶外活動,可常常搓手,搓腳,搓臉,改善凍瘡好發部位的血液循環,增加肌體的耐寒力,以抵御外寒.當天氣太冷時,戶外的活動時間要短.變換季節時,應注意保暖.平時也可進行局部冷溫水浴,即將雙手或雙腳在10℃的冷水和38℃的溫水中交替浸泡.
2016-01-11 21:4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