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子宮腺肌癥是正常位置的子宮內膜向肌壁內良性侵入的一種婦科疾病,伴隨子宮肌層的彌漫性增生.過去稱為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癥,但其病因,發病年齡,臨床表現,處理原則均與外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癥不同,多發生在40~50歲經產婦.其原因是內膜基底層直接向肌層擴展,不是由于生活或化生.異位的子宮內膜彌散于子宮肌壁,后壁多見.肌纖維彌漫性反應性增生.子宮均勻增大,質硬,經期前后大小可有改變.常合并內膜異位癥,肌瘤和盆腔炎性粘連.臨床主要表現為繼發痛經進行性加重,經期延長月經量多.診斷根據為典型癥狀,子宮均勻增大,子宮造影(如宮腔增大,邊緣不齊呈毛刺狀或不規則充盈缺損,造影劑進入肌層),應與子宮肌瘤鑒別.若患者年輕,癥狀不重,可觀察和對癥治療,孕激素,雄激素,棉酚等可減輕癥狀.癥狀嚴重或無須保留生育功能者可作子宮切除.
2016-01-11 23:2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所謂子宮腺肌癥或是子宮腺肌瘤是指子宮內膜組織存在于子宮肌肉層內的病癥,屬于良性疾病.臨床上的診斷主要靠癥狀,內診,腫瘤指數CA-125及超音波.患者通常有痛經的病史,常常在月經來前一,二天就開始痛,持續整個經期,月經結束后幾天都還會痛.有些婦女合并有經血過多,性交疼痛及不孕等問題. 約有一半的病人是無癥狀的,因為其他疾病切除子宮后,病理檢查意外發現有子宮腺肌癥.子宮腺肌瘤的惡變程度較高,可發生于任何年齡階段,以卵巢功能旺盛期(育齡期)婦女和絕經期(更年期)婦女最為多見,是對生命威脅最大的腫瘤之一,本病關鍵在于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中醫中藥治療子宮腺肌瘤是從整體觀入手,疏肝理氣,扶正因本,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清熱解毒,全面調節內分泌使氣面血活,活躍臟腑,經絡為本,氣血為用,氣血是肌體的物質基礎,臟腑是氣血生化之源,起著分管血的生成,統攝與運行,調節血和氣的平衡作用,氣是血液的原動力,就女性而言,血是月經的物質基礎,如果臟腑功能失調,氣血流通就會受到影響,累及血海功能,則可導致各種婦科病的發生.如卵巢囊腫等.西醫多選用腹腔鏡治療.因其具有手術創傷小,出血少,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腹部幾乎不留瘢痕,盆腔粘連少,輸卵管阻塞輕微,更易于保留輸卵管.
2016-01-11 22:5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 子宮腺肌瘤的癥狀 以月經過多,進行性痛經為主要表現.痛經程度嚴重,表現為持續性下腹痛,腰痛,肛門墜脹感伴有惡心嘔吐.常導致不孕或貧血.婦科檢查子宮增大,多數為均勻增大.質硬,有壓痛.少數患者可有結節狀突起或表面不規則狀.在經期時子宮可增大,質地較平常時軟,壓痛可更為明顯.少數患者在行性生活時有疼痛感,面部生長痤瘡,黃褐斑等.
2016-01-11 04:4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當子宮內膜彌漫地入侵子宮肌壁時稱為子宮腺肌病.如入侵的子宮內膜僅局限于子宮肌層的某一處,引起該處的平滑肌細胞極度增生,形成球體時,有人稱之為子宮腺肌瘤.以上兩者均屬于宮內膜異位癥.由于異位的子宮內膜未超出于宮的范圍,故又稱為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子宮常增大,但一般不超過二個月妊娠子宮大小,如將子宮切下剖開,在子宮壁的切面可見到大小不等的小腔,其中含有陳舊血液,作鏡時可見到子宮內膜腺體及間質.如系腺肌瘤,則見腺肌瘤組織與子宮肌壁組織相連,有別于子宮平滑肌瘤,有時單憑肉眼即可將兩者區分.子宮腺肌病或腺肌瘤的形成,可能與長期過量雌激素的刺激有關. 以月經過多,進行性痛經為主要表現.痛經程度嚴重,表現為持續性下腹痛,腰痛,肛門墜脹感伴有惡心嘔吐.常導致不孕或貧血.婦科檢查子宮增大,多數為均勻增大.質硬,有壓痛.少數患者可有結節狀突起或表面不規則狀.在經期時子宮可增大,質地較平常時軟,壓痛可更為明顯.少數患者在行性生活時有疼痛感,面部生長痤瘡,黃褐斑等. 子宮腺肌癥的檢查診斷: 主要影像學手段有B超,MRI,CT等.以上是對“子宮腺肌瘤的主要癥狀是什么”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6-01-11 02:1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子宮腺肌瘤的主要癥狀是:下腹痛,下腹包塊,月經量過多,要確診的話,應該再做婦科B超檢查,如果超過4cm的肌瘤,應該進行手術治療.你的B超檢查是正常的,那么不考慮是子宮肌瘤,這情況可能與附件炎,盆腔炎等有關,建議進一步抗炎處理.
2016-01-11 00:3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