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息肉偏方
我想了解一下膽囊息肉偏方和咨詢一下膽囊息肉偏方,為什么這樣,膽囊息肉偏方誰可以告訴我呢,有人知道為什么嗎?應該注意什么啊,求教啊,謝謝哦,。。。。嘻嘻。。。。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臨床上85%以上的膽囊息肉患者不需要手術治療,同時發現,傳統的中醫藥對膽囊息肉有最好的療效,這一階段的發展,主要分兩個方面即:膽囊息肉的中藥治療問題和手術適應癥問題。 平息吞噬法,以現代醫學科研成果理論為依據,以祖國中醫藥學為基礎,以息肉發展、演變過程為對象,由此開發研制的專治腸息肉、胃息肉、膽囊息肉的純中藥腸息平、膽息康、速效化息膏系列方藥;經數千例患者臨床使用具有息肉脫落快、臟腑功能恢復快、癥狀解除快、愈后不復發、無毒副作用、藥性穩定等優勢。 河南協和醫院膽囊息肉科研小組在繼承中醫中藥傳統治療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生物分子學技術,并查閱了大量中醫學古籍,憑著扎實的中醫理論基礎和豐厚的臨床實踐經驗,同時結合病人實際情況,終于首次提出了膽囊息肉的常見四大證型: ①肝膽氣滯型;②肝膽濕熱型;③血瘀內阻型;④肝腎陰虛型。在治療上結合加拿大現代尖端技術,發現膽囊息內的發病機制和成因在于人體內環境的改變。 近幾年,非手術和中藥治療膽囊息肉病已引起醫療界的廣泛重視,各種偏方、配方、驗方等在消炎、利膽,控制膽囊炎、膽囊息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針對膽囊息肉的專科用藥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隨著中醫中藥研究的深入,非手術治療膽囊息肉的治愈率,也在迅速提高。藥劑組成:??當歸15g,赤芍10g,桃仁15g,五靈脂10g(包煎),白花蛇舌草30g,煅蛤殼30g,炙鱉甲20g,醋浸炒香附15g,莪術10g,金錢草30g,凌霄花10g。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10天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B超復查觀察療效。6個療程無效者停服。脅痛伴有寒熱錯雜者加柴胡、黃芩;脂肪肝者加生山楂、萊菔子;慢性乙型肝炎谷丙轉氨酶增高者加茵陳、垂盆草、虎杖;氣虛加黃芪30g,陰虛加生地黃15g,牡丹皮10g。??療效標準:??治愈:臨床癥狀消失,B超檢查示膽囊息肉消失為治愈。??好轉:臨床癥狀消失,B超復查膽囊息肉多枚減少和單枚息肉縮小。??無效:臨床癥狀減輕,但膽囊息肉無變化。186例中,治愈78例,好轉67例,無效41例,總有效率77.96%。??治療原理:??膽囊息肉屬中醫脅痛、積聚范疇。由于平素嗜食辛辣肥甘太過,助濕生熱蘊結于肝膽,肝膽失于疏泄,瘀滯絡阻成積所致,目前發病率逐年上升。膽囊息肉最常見的是腺瘤性息肉,也有炎性息肉,后者易治,前者難治,臨床表現酷似慢性膽囊炎,西醫西藥治療尚不理想,一般認為少數有癌變傾向,故西醫多主張行膽囊切除術根治。??對于本病的治療,相關專家認為,應先以內科中醫中藥保守治療為妥,不可盲目主張手術。膽為中精之腑,腑宜通宜泄,運用中藥利膽通腑,以逐瘀消癥湯治療。方中當歸、赤芍、桃仁、五靈脂、凌霄花活血化瘀,鱉甲、蛤殼軟堅散積,金錢草、白花蛇舌草利膽解毒,可抑制腺瘤增生,再配醋制香附得莪術相配則消磨積塊之功更強,本病病位在膽,與肝有關,病機重點屬瘀,故用藥以逐瘀消癥為主,稍佐疏肝利膽,通過治療觀察收到滿意效果。因肝與膽相表里,肝病日久易臟腑同病,治療易表里同治,即使膽囊息肉腑病消失,后期亦應重視調理臟病,對減少膽囊息肉復發率有一定的裨益。??本病病程較長,通過病例總結觀察,凡病程短,及時治療一般治愈率高,病程長,治療不及時者,或由肝硬化、慢性乙肝病及腑者,治療效果較差,且無效病例較多。
2016-01-07 04:5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膽囊息肉是一種多發病,分為單發性膽囊息肉和多發性膽囊息肉兩種,得了此病,一般需要手術治療.對于單發性膽囊息肉來說,如果息肉較小,手術切除后可能僅為膽固醇結晶.但假如確診為多發性膽囊息肉,或體積較大的息肉,一般應考慮手術切除膽囊.否則,假如息肉惡變,成為膽囊癌,其預后極差,多數病人在發病數月內死亡.對于息肉較小,又不愿意手術者,應當嚴密隨訪,定期復查B超,如發生變化應盡早手術,現在膽囊切除可以做腹腔鏡手術,創傷小恢復快,術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動.膽囊息肉是膽囊黏膜向膽囊腔內生長出一種突起的局限性病變.患者一般沒有什么癥狀,有的患者只是感到右脅下不適,通過B超檢查可被發現.近幾年,隨著B超檢查的普及,臨床發現的膽囊息肉可包含良性,惡性病變共20余種,患者常由于擔心癌變而四處求醫問藥.膽囊息肉病變臨床并不少見,手術是根治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膽囊息都需手術治療.因其病變類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轉歸亦不盡相同,因此其手術適應癥各家掌握也不一致.我建議不要輕信偏方,及早考慮手術.
2016-01-07 01:1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膽囊息肉偏方1.膽囊息肉惡變的危險因素及手術指征膽囊息肉偏方(1)膽囊息肉的大小大部分學者已認為膽囊息肉的大小與其良膽囊息肉偏方惡性有關。小的膽囊息肉(直徑(膽囊息肉偏方2)年齡在膽囊息肉患者中膽囊腺瘤及膽囊癌的平均年齡以及膽囊息肉直徑明顯要比非腫瘤息肉性患者要大。膽囊息肉偏方(3)息肉的數目、形態單發、廣基的息肉易癌變。膽囊息肉的惡性病變傾向發生在年齡大,單發,大的膽囊息肉。(膽囊息肉偏方4)合并膽囊結石膽囊癌與膽囊結石之間的關系已比較明確,部分膽囊癌患者可同時合并膽囊結石,結石的長期刺激可促使膽囊上皮細胞增生而引發癌變。因此結石存在增加膽囊癌變危險性。(膽囊息肉偏方5)伴隨臨床癥狀惡性的膽囊息肉更傾向于伴隨的臨床癥狀。綜合以上膽囊息肉惡變的危險因素,對于年輕的膽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徑小(以10mm為界)又完全沒有癥狀,則沒有必要手術;對于年輕的膽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徑小且僅有消化不良癥狀(腹脹、噯氣等),可以保守治療。而具有明顯膽絞痛患者,尤其是伴有膽結石,行膽囊切除;對于息肉直徑>10mm,又具有膽囊息肉惡變的危險因素患者,應及早行膽囊切除。而對于息肉直徑v膽囊息肉偏方2.手術治療對于息肉直徑小于10mm、多個、有蒂的膽囊息肉患者,提示病變為假瘤性息肉可能性大,以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為首選。而對于息肉直徑>10mm,又具有膽囊息肉惡變的危險因素患者,提示為腫瘤性息肉,應行常規開腹膽囊切除術。膽囊息肉偏方術中常規行冰凍切片,以明確病理類別。如為癌性息肉,腫瘤局限于黏膜時可行單純膽囊切除術;一旦腫瘤侵及肌層,就需要行擴大切除術,包括膽囊床肝臟楔形切除,淋巴結清掃。膽囊息肉樣病變外科處理上雖然存在不少爭議,但總的來說,膽囊息肉直徑>10mm,年齡>50歲,單發,廣基以及合并膽囊結石,已被認為是膽囊息肉惡變的危險因素。可以根據這些危險因素來選取適宜手術的患者。對于直徑一點點看法,多多指教呀,,雖然不是很好,但是應該還是有用的,,希望你用得上,不用謝,嘻嘻嘻。。。。。
2016-01-06 23:0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膽囊息肉偏方膽囊息肉是指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樣突起的一類病變的總稱,又稱“膽囊隆起性病變”。膽囊息肉偏方臨床上所指的膽囊息肉包括有由膽囊炎癥所引起的黏膜息肉樣增生、膽囊黏膜細胞變性所引起的息肉樣改變、膽囊腺瘤性息肉以及息肉樣膽囊癌等。膽囊息肉偏方膽囊息肉在病理上有良性息肉和惡性息肉之分。膽囊息肉偏方良性膽囊息肉分為良性腫瘤性息肉和假瘤性息肉兩大類,其中良性腫瘤性息肉可來源于上皮組織(腺瘤)和支持組織(血管瘤、脂肪瘤等),而假瘤性息肉則包括膽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膽囊腺肌瘤病、組織異位性息肉等。膽囊腺瘤性息肉是潛在的癌前病變,與膽囊癌的發生有關。與此相比,假瘤性息肉如膽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及膽囊腺肌瘤則不會發生癌變。膽囊息肉偏方膽囊息肉伴隨臨床癥狀包括腹痛、陣發性嘔吐、腹脹以及不能耐受脂肪食物等。但部分患者無臨床癥狀,僅在B超查體時發現病變。膽囊息肉偏方而大多數患者主要表現為間歇性右上腹不適伴或不伴右肩背部放散痛,個別病例有膽絞痛。
2016-01-06 17:0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膽囊息肉樣病變又稱膽囊隆起樣病變該病臨床隨和癥狀分析無特異性大部分患者輕易為查體時所發現如些主要癥狀生活為中上腹部隱痛,發病年齡~歲者占%以中青年為主信任主要依靠B超檢查失望相信診斷膽囊息肉但常難以定性藥物臨床對其良惡性的鑒別診斷失望亦較針對困難目前別人主要多虧診斷手段是超聲檢查回答對<mm者的檢出率可達%以上周日診斷的靈敏度和準確率均較高如發現多發高強回聲且有漂浮感和慧尾征者提示為膽固醇息肉位于膽囊底部的小隆起病變中有小圓形囊泡影和散在回聲光點提示腺肌瘤病而根據病變回聲性質蒂的有無和粗細病變處的粘膜改變對區分良惡性疾病有一定價值但B超檢查很貴對本病的著想診斷定性及鑒別高超診斷又有一定局限性和假陰性率如當病變小且位于膽囊頸部時或伴有膽囊結石時易造成漏診且對定性和鑒別亦有一定健康困難.膽囊息肉病變臨床經心并不少見手術會診是預約根治的方法但并非分析所有膽囊息都需恢復手術治療速度因其病變類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轉歸亦不盡相同因此其手術而且適應癥各家掌握上海也不一致
2016-01-06 15:2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往往在體檢或其他目的的檢查中發現或因其他疾病切除膽囊后發現,分為炎性息肉和膽固醇性息肉,多數無臨床表現,如息肉較大,可出現右脅隱痛,或牽及右肩背,可伴有消化不良等類似慢性膽囊炎的臨床表現。本病偶可發生息肉樣原位癌。膽囊息肉的發病以中青年為主,30-50歲的人群占了總病人數的57.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