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丹毒
什么是丹毒右腿小腿在一手掌大的紅片,大腿根處還發痛,好象有一個硬塊,一開始還伴有發燒,輸了三個多星期的青霉素,到現在小腿處還是有一片紅沒褪去,醫生說這是丹毒,怎么辦,都輸了三個多星期的液了,還有什么別的治療辦法嗎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你好!如果有條件的話請上傳清晰圖片以便進一步確診,因為相似癥狀的皮膚病有很多,而且皮膚病的診斷主要靠看來診斷。丹毒主要是細菌感染導致的,有的會導致大皰和潰瘍的產生,以紅腫熱痛為主要表現,并且要逐步擴大,水腫的表面要高,燙手,治療漢族要是積極用敏感的抗生素來治療,也可以先用藥水濕敷,具體的建議正規醫院皮膚科就診,確診后在醫生指導下積極治療。
2016-01-04 16:4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丹毒是由B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皮膚表淺蜂窩織炎,但也可以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中醫稱為流火。應立即給予水劑青霉素G肌注,每次160萬u,每日2次。一般在1~2天之內體溫即可恢復正常,但仍需繼續注射10天左右,以免發展為復發性丹毒。如為復發性丹毒則應肌注1個月左右。對青霉素過敏者可用紅霉素、慶大霉素等。局部治療,臥床,抬高患肢。可用硼酸水,酯酸鉛或0.1%雷佛奴爾液冷濕敷。建議在當地醫生或藥師指導下服用安黛青(牛黃消炎)微丸。
2016-01-04 14:3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華明 主治醫師
乾安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二級甲等
皮膚性病科
-
丹毒俗稱“流火”,是皮膚和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癥。其發病是因溶血性鏈球菌通過皮膚、粘膜的細小傷口處侵犯皮膚和粘膜網狀淋巴管而引起的。丹毒好發于下肢和面部,蔓延很快,很少有組織壞死,有反復發作的傾向。局部表現為片狀紅疹,顏色鮮紅,中間較淡,邊緣清楚并稍隆起。手指按壓可使紅色消退,手指離開后,紅色可迅速恢復。紅腫向四周蔓延時,中央的紅色消退、脫屑,顏色轉為棕黃。足癬或絲蟲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的反復發作。有時可引起皮下淋巴管阻塞、增生而形成橡皮腿。并可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建議中醫中藥外敷治療。活血生肌膏帖敷可以活血化瘀、提毒外出、祛腐生肌、清熱解毒;清除壞死組織,殺菌消炎。迅速改善創面周圍組織的微循環,增快局部血流,促進殘存上皮細胞組織快速生長。對疔,癰.疽,癤,丹毒,蜂窩織炎,各種化膿潰爛等疾病療效奇特,不打針不吃藥不手術其療效高、無副作用。
2016-01-04 11:1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丹毒是皮內淋巴管受乙型溶血性鏈球菌侵襲所致.病人先有皮膚或粘膜破壞如腳氣病.此病開始表現為全身癥狀如惡寒,發熱頭痛等.病變處出現皮膚發紅,妁熱,很痛,稍微隆起,境界較清楚.小腿紅腫是感染沒錯,但不一定是丹毒.也有可能是蜂窩織炎.
2016-01-04 02:4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丹毒是由B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皮膚表淺蜂窩織炎,但也可以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中醫稱為流火。一、病因和發病機理B型溶血性鏈球菌多由皮膚或粘膜的細微破損處侵入,引起真皮組織的急性炎癥。如將生理鹽水注入病損皮膚內即可引發水皰,將此皰液培養,則約有42%~90%有溶血性鏈球菌。此種鏈球菌有溶血素“O”,有溶血作用,對實驗動物有致死作用。紅斑毒素為低分子蛋白質,使皮膚發生紅斑。溶纖維素、透明質酸有分解組織作用,使細菌在組織中擴展,病損因而擴大,故稱為擴散因子,又B型鏈球菌株與腎小球的基底膜的抗原性相似,故鏈球菌在體內產生的抗體能結合在腎小球的基底膜上,通過Ⅲ型變態反應,使腎小球基底膜發生炎癥反應。二、臨床表現本病多見于小兒及老弱、營養不良、酒精中毒、低丙種球蛋白血癥患者。局部因素為腎性水腫或淋巴引流不暢,使易感性增強。直接原因常由于皮炎、膿皰病或皮膚癬菌病繼發感染引起,如耳及鼻前庭的感染病灶可引起顏面丹毒,足癬則常是小腿丹毒的主要原因。嬰兒好發于腹部,兒童多見于臉部及耳部。成人則以小腿部多見。B型鏈球菌感染皮膚后經2~5天的潛伏期,突然寒戰發燒,高時可達40℃,伴頭痛、惡心、嘔吐等中毒癥狀。皮損起初為紅腫斑片,浸潤增厚,表面緊張光亮,境界清楚,并可向四周蔓延,可從一側頰部擴展到另一側,或可在附近出現新的紅斑再與原病損相連。病情嚴重者在紅斑中間出現大皰或血皰。水腫程度視發病部位而不同,如眼眶部腫脹最明顯。蔓延速度則視感染之輕重,患者在抵抗力以及治療情況而不同。三、并發癥包括淋巴管炎、蜂窩織炎及敗血癥等,慢性復發可引起象皮腿。兒童患者在病后可以引起腎小球腎炎。四、其他菌類所致丹毒(一)葡萄球菌性丹毒由葡萄球菌引起,大都由毛囊炎、癤子或蟲咬后繼發感染引起。其癥狀與鏈球菌丹毒的不同處為皮膚紅腫,中間發白,皮膚境界有時不清楚,炎癥浸潤重,疼痛較強,局部蔓延速度較慢。因葡萄球菌缺少溶纖維素和透明質酸酶。(二)壞疽性丹毒為化膿性細菌及綠膿桿菌或變形桿菌、大腸桿菌等的混合感染,也可由鏈球菌或葡萄球菌引起。皮損特點為紅腫,中間為黑禢色痂,疼痛劇烈,痂皮脫落后有膿液流出,出現壞死組織。此型丹毒預后差。(三)復發性丹毒丹毒未完全治愈而再發生,多見于老年體弱抵抗力低下或治療不當的患者,約占急性丹毒患者的1%。其特點為全身癥狀輕,可以不發燒,紅腫程度也輕,由于淋巴管炎引起淋巴管阻塞,小腿水腫,纖維組織增生,最后形成象皮腿。五、治療一旦確診為B型鏈球菌所致丹毒,應立即給予水劑青霉素G肌注,每次160萬u,每日2次。一般在1~2天之內體溫即可恢復正常,但仍需繼續注射10天左右,以免發展為復發性丹毒。如為復發性丹毒則應肌注1個月左右。對青霉素過敏者可用紅霉素、慶大霉素等。局部治療,臥床,抬高患肢。可用硼酸水,酯酸鉛或0.1%雷佛奴爾液冷濕敷。病愈后應檢查尿以除外腎炎的可能性。
2016-01-03 19:4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