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朝臻 主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肝病專科
-
肝血色病是因鐵代謝異常致鐵過量沉積于肝臟。治療包括放血療法、藥物治療等。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應趕緊就醫,聽從醫生的指導進行診治,不宜擅自用藥。
2018-12-20 21:49
1.放血療法:定期適量放血,減少體內鐵含量。
2.藥物治療:去鐵胺、去鐵酮、地拉羅司等藥物有助于鐵的排出。
3.飲食調整:減少鐵攝入,避免含鐵豐富食物。
4.病因治療:針對原發病因,如遺傳因素進行干預。
5.定期監測:包括肝功能、血清鐵蛋白等指標。
綜合多種治療方法,并定期復查,有助于控制肝血色病,改善預后。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諸小弟 主治醫師
上海市松江區新浜鎮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您好,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膽石癥?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膽結石者比1型糖尿病多5.5倍.糖尿病易誘發膽囊結石的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1.脂肪代謝障礙.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島素不能有效地抑制脂肪分解,并且2型糖尿病患者又常常合并有肥胖,血脂紊亂和高胰島素血癥,最終造成肝內合成的膽固醇增加,膽汁中的膽固醇,膽汁酸與磷脂含量比例失調,膽固醇處于飽和狀態,水溶性差,容易形成結石.2.內臟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和微血管病變.這些病變可使膽囊收縮功能低下以及充盈功能異常,膽囊排空延遲,膽汁流出不暢,從而容易發生膽汁淤積,造成膽石病.眾所周知,一般膽結石發作時,可出現膽絞痛,表現上腹部或右上腹劇痛并放射至右肩背部,同時有惡心,嘔吐.若伴發膽囊炎或胰腺炎時,則有畏寒發熱.但糖尿病病人并發膽結石,絕大多數人無癥狀,無癥狀者占81.25%.有些較嚴重的患者因結石堵塞膽囊管和膽管,可出現右上腹劇烈疼痛,惡心,嘔吐,發熱等膽絞痛和急性膽囊炎表現,甚至引起膽囊壞死,穿孔.因此,糖尿病患者合并膽石癥不容忽視.糖尿病病程長,血糖控制不良者及高齡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癥或肥胖者,應當警惕膽石癥的存在,最好每年做一次肝膽B超,以早期發現和治療.
2016-01-03 16:2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膽結石和攝糖量關系不大的甚至沒有關系的所以膽結石和糖沒有關系,膽結石或者說結石主要和體內的膽固醇甘油三酯膽鹽草鹽等有直接關系的。
2016-01-03 03:1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發生結石膽結石形成原因很多,有些仍不清楚,它與感染,寄生蟲,膽管梗阻,膽囊內膽汁淤積,膽汁成分的改變,飲食影響以及家庭因素等有關,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這些因素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有著內在聯系):一,膽汁的淤滯,膽汁的理化改變膽汁的淤滯是形成膽結石的最基本條件之一.膽囊的炎癥,膽囊管的扭曲拉長,靜坐習慣,體態肥胖,妊娠,膽道梗阻,糖尿病患者膽囊的收縮無力等,皆可使膽囊肌肉張力降低,排空緩慢而導致膽汁淤滯,而膽汁淤滯后,膽汁的濃度將發生改變,故膽鹽成分改變并刺激膽囊粘膜引起發炎.另外,滯留膽汁堿度增高,膽鹽溶解膽固醇的能力降低,這些都可能引起膽結石的形成.膽汁中的膽鹽,卵磷脂和膽固醇三種成分按一定的比例相互平衡,使膽汁保持在溶解狀態.在病理狀態下,這種三角關系若有一邊被破壞,導致膽汁中膽鹽和卵磷脂減少或膽固醇結晶量增多,均可破壞平衡,以致膽固醇沉淀而形成核心.二,細菌因素的影響正常的膽汁中是沒有細菌的,膽囊炎是因感染各種細菌,尤其是大腸桿菌所引起.膽囊發生炎癥后,膽囊壁的滲透性發生改變,膽酸的吸收增加,破壞了膽鹽,卵磷脂,膽固醇的三角平衡,而且細菌本身以及細胞殘屑都可以構成結石核心的物質基礎,從而形成膽紅素鈣結石.三,代謝因素代謝障礙引起膽液成分的改變是結石形成的原因之一.實踐證明,飲食代謝引起膽液成分改變在前,結石形成在后,膽固醇結石與代謝有關.另外,影響“肝腸循環”可以造成“病理性膽液”,如患有小腸疾病或回腸切除的病人,膽石癥發病率顯著增高,這與肝腸循環被破壞有關.四,膽道寄生蟲感染膽總管結石多與腸道寄生蟲(主要是蛔蟲)有密切的關系.蛔蟲侵入膽道,將細菌及蟲卵帶入膽道,引起膽道炎癥,膽道阻塞后膽汁淤積.經過一段時間,細菌及蟲卵就可以死亡,其腐敗的殘體,殼皮或蟲卵都可形成結石核心,有了核心,膽固醇及膽色素就可在其上積聚增大,形成結石.五,膽管梗阻炎癥和創傷是引起膽管狹窄的常見原因.多數患者為先天性膽管狹窄.只要有梗阻存在,就會由于膽汁淤滯而發生結石最徹底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治療,可以做腹腔鏡,創傷小,恢復快,價格比傳統的方法稍貴攝糖量太多肯定是對膽結石有影響,我給你說幾點膽結石在飲食上的注意事項:適合膽結石患者的飲食有:(1)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宜食含豐富營養,維生素的食物,多食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綠色蔬菜,胡蘿卜,西紅柿,玉米等(2)宜多吃水果(3)宜用植物油烹調(4)宜多吃豆制品.如腐竹,豆腐等(5)宜多吃瘦肉,雞,魚(鰻魚除外)(6)宜多吃具有利膽的食物如山楂,烏梅,玉米須,薺菜,茉莉花,玫瑰花(泡茶飲),西瓜,梨汁等(7)飲食要講究衛生,生吃瓜果一定要洗凈,防止吃入蛔蟲卵(8)烹調方法以燉,燴,蒸為主膽結石患者在飲食上需要注意的有:1,忌膽固醇高的食物,如豬腦,豬心,雞蛋,松花蛋,墨魚,魚子等2,忌食動物脂肪,高脂肪是食物,如肥肉,豬油,油煎,油炸及油膩的食物3,少食糖,巧克力等4,忌煙酒5,忌食海鮮,海魚,蟹,蝦6,忌食刺激性強的食物,如辣椒,五香粉,花椒等7,忌暴飲暴食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2016-01-03 00:5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膽結石的病因于攝糖量沒有直接的關系.攝糖量過多能導致高肥胖,而肥胖是患膽結石的重要基礎.
2016-01-02 22:5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膽結石是膽管樹內(包括膽囊)形成的凝結物,是臨床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臨床表現主要包括發作性腹痛,急性炎癥,如果結石進入膽總管后可出現下列并發癥:黃疸,膽管炎和胰腺炎等;但大部分患者可無任何癥狀.依據結石發生部位不同,分為膽囊結石,肝內膽管結石,膽總管結石.從我國80年代初全國調查結果看,膽囊結石發生率約為52.8%,肝內膽管結石為36.2%,膽總管結石為11%.許多女性平時愛吃高脂肪,高糖類,高膽固醇的飲品或零食,這一嗜好的直接成果就是身體發福,而肥胖是患膽結石的重要基礎.研究表明,體重超過正常標準15%以上的人,膽結石發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40歲以上體胖女性,是膽結石最高發人群,此時,女性雌激素會使得膽固醇更多地聚集在膽汁中.從這點上說,膽結石的形成和攝糖量有直接關系.膽結石的預防飲食調控是防止膽石癥,膽囊癌發生的最理想預防方法.預防膽結石應注意飲食調節,膳食要多樣,此外,生冷,油膩,高蛋白,刺激性食物及烈酒等易助濕生熱,使膽汁淤積,也應該少食.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魚類及海產類食物則有助于清膽利濕,溶解結石,應該多吃.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經常參加體育活動,按時吃早餐,避免發胖,減少妊娠次數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預防措施.每晚喝一杯牛奶或早餐進食一個煎雞蛋,可以使膽囊定時收縮,排空,減少膽汁在膽囊中的停留時間.最近的研究還發現,堅果的攝取似乎能降低患膽結石的危險.健康飲食的脂肪來源,有大部分是來自于堅果類.
2016-01-02 21:4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