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由于某種原因引起紅細胞破壞加速或生成減少而致外周血紅細胞或血紅蛋白低下正常時被稱為貧血。增生性貧血是一組疾病引起貧血的綜合名稱,它按細胞形態(tài)進行分類,骨髓表現(xiàn)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又不能僅依靠骨髓細胞的形態(tài)學描述進行確診的一組疾病。 增生性貧血的共同特點是: 骨髓象表現(xiàn)為:①增生明顯活躍或活躍,紅細胞系統(tǒng)占優(yōu)勢,粒細胞系統(tǒng)與紅細胞系統(tǒng)的比值低于正常值。②紅細胞系統(tǒng)最多見者為中幼紅細胞Ⅱ和晚幼紅細胞Ⅰ,紅細胞的核分裂象亦增多,另外成熟紅細胞中可見多嗜性紅細胞、點彩紅細胞。有核紅細胞的胞漿或成熟紅細胞的胞體內可見Howell-Jolly小體及Cabot環(huán)等。③粒細胞系統(tǒng)相對減少。④巨核細胞系統(tǒng)無明顯增減,血小板正常。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合并血小板減少(Evans綜合征)時,可有巨核細胞增多,血小板減小。 血象表現(xiàn)為:①網(wǎng)織紅細胞數(shù)增多或正常,偶見有核紅細胞,成熟紅細胞可輕度大小不均并見異形紅細胞、多嗜性紅細胞、點彩紅細胞、成熟紅細胞胞體內或有核紅細胞胞漿內可見Howell-Jolly小體及Cabot環(huán)等。②白細胞總數(shù)正常或有輕度增高或減低,增高時粒細胞增多或發(fā)生核左移現(xiàn)象;減低時淋巴細胞相對增多。一般情況下外周血無幼稚粒細胞,貧血嚴重時可見少量中、晚幼粒細胞。③血小板計數(shù)正常或稍低。 增生性貧血包括下列疾病: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急性失血性貧血以及風濕熱、內分泌紊亂、維生素缺乏等引起的貧血。
2015-12-31 00:4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y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y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骨髓增生性疾病是某一系或多系骨髓細胞不斷地異常增殖所引起的一組疾病統(tǒng)稱。臨床見有一種或多種血細胞質和量的異常,脾腫大、出血傾向以及血栓形成。您的情況不符合骨髓增生性疾病癥狀,可做其他診治。
2015-12-30 18:1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中醫(yī)科
-
病情分析:骨髓增生性疾病是某一系或多系骨髓細胞不斷地異常增殖所引起的一組疾病統(tǒng)稱。臨床見有一種或多種血細胞質和量的異常,脾腫大、出血傾向以及血栓形成。您的情況不符合骨髓增生性疾病癥狀,可做其他診治。
2015-12-30 18:0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yī)師
中原油田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中心光明醫(yī)院
一級
內科
-
患者的病情表現(xiàn)考慮是炎癥刺激引起的腰部疼痛、麻木的癥狀表現(xiàn)的,建議你可以給予消炎鎮(zhèn)痛類藥物對治療,可以給予熱敷處理的
2015-12-30 06:5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y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y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病情分析:你好!這位朋友,下面是有關增生性骨髓象的詳細說明供你參考:一、骨髓增生程度意義按增生程度分5級:Ⅰ級:增生極度活躍,主要見于急性和慢性白血病,偶見某些增生性貧血。Ⅱ級:增生明顯活躍,常見于各種增生性貧血,如缺鐵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等,或某些白血病。Ⅲ級:增生活躍,見于正常人骨髓象,某些代償增生較差的貧血,也見于因骨髓取材時受部分血液稀釋。Ⅳ級:增生減低,常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及骨髓被部分血液稀釋。Ⅴ級:增生極度減低,見于典型再生障礙性貧血。二、粒細胞與幼紅細胞比例(粒/紅比例)意義比例增加見于:⑴粒系細胞增多,如急性或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感染尤其是化膿性感染、類白血病反應等⑵紅系細胞生成抑制,如純紅再障。比例正常見于:⑴正常人骨髓;⑵兩系細胞同時或成比例增多或減少,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纖維化、內髓瘤、骨髓轉移癌等。比例減低見于:⑴粒系細胞減少,如粒細胞減少或缺乏癥、化療、放射病等;⑵紅系細胞增多,如溶血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脾功能亢進等。三、粒系細胞改變粒系細胞增多意義1.以原粒細胞增多為主,見于:⑴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常伴有早幼粒細胞增多,⑵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急性變,常伴有粒系的細胞核和細胞質發(fā)育不平衡及嗜堿性粒細胞增多。2.以早幼粒細胞增多為主,見于:⑴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⑵粒細胞缺乏的恢復期。3.以中性中幼粒細胞增多為主,見于:⑴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可伴核、質發(fā)育不平衡及嗜堿性粒細胞增多;⑵粒細胞性類白血病反應,病因解除后恢復正常。4.以中性晚幼粒、桿狀核粒細胞增多為主,見于:⑴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常伴嗜酸、嗜堿粒細胞增多;⑵類白血病反應;⑶代謝障礙,如尿毒癥、糖尿病酮癥;⑷中毒,包括藥物、毒物及異種蛋白注射;⑸其他,如嚴重創(chuàng)傷、急性失血、大手術后等。5.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于:⑴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淋巴瘤等;⑵寄生蟲感染;⑶某些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及皮膚病;⑷家族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6.嗜堿性粒細胞增多,見于:⑴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⑵嗜堿性粒細胞白血病;⑶放射反應。粒系細胞減少見于:1.粒細胞減少,粒細胞缺乏癥。2.再生障礙性貧血。3.急性造血停滯。粒系細胞形態(tài)異常1.胞核異常:⑴分葉過多見于嚴重感染、腫瘤、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等;⑵Pelger-Huet畸形,見于先天性或繼發(fā)于造血異常綜合征(MDS)、白血病等。2.胞質異常:⑴中毒顆粒、空泡、吞噬異常;⑵胞質中出現(xiàn)Chediak-Higashi顆粒或D?hle包涵體。前者見于Chediak-Higashi綜合征,偶見于淋巴瘤及白血病;后者見于急性感染、嚴重代謝障礙、中毒等。四、紅系細胞改變意義紅系細胞真性增多1.小幼紅細胞增多:見于缺鐵性貧血、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及鐵粒幼細胞性貧血等。2.正幼紅細胞增多:見于溶血性貧血、急性失血性貧血、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等,各階段幼紅細胞仍保持正常比例。3.正幼紅細胞增多伴成熟受阻:見于脾功能亢進及增生性再生障礙性貧血。4.巨幼紅細胞增多:見于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可見多核巨幼紅細胞。5.巨幼紅樣細胞增多:見于白血病、急性紅血病。6.大幼紅細胞增多:見于溶血性貧血、某些難治性貧血及巨幼細胞性貧血經治療未完全恢復者。7.鐵粒幼細胞增多:見于鐵粒幼細胞性貧血。紅系細胞相對性增多見于粒細胞減少癥、放射病等。紅系細胞絕對性減少及淋巴細胞相對性增多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纖維化及轉移癌等。單純紅細胞系減少意義見于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五.淋巴細胞系改變意義惡性增生1.以原淋巴細胞及幼淋巴細胞增多為主,見于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2.以成熟淋巴細胞增多為主,見于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良性增生1.形態(tài)異常,見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流行性出血熱。2.形態(tài)正常,見于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癥,百日咳及淋巴細胞性類白血病反應。六、單核細胞系增多意義惡性增生:見于單核細胞性白血病。有三種類型:⑴急性單核細胞性白血病;⑵急性粒-單細胞性白血病;⑶慢性單核細胞性白血病。良性增多:見于粒細胞缺乏癥、病毒感染、結核病、瘧疾等。七、巨核細胞系改變意義巨核細胞增多1.巨核細胞增多呈現(xiàn)左移,見于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癜、脾功能亢進。2.以產板型巨核細胞增多為主,見于急性失血性貧血、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過敏性紫癜等。3.巨核細胞增多呈現(xiàn)左移伴有形態(tài)異常、畸形,見于巨核細胞性白血病。4.巨核細胞數(shù)正常或稍增多,形態(tài)異常,見于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及白血病。巨核細胞減少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等。八、漿細胞系改變意義漿細胞惡性增生:見于多發(fā)性骨髓瘤、漿細胞性白血病。漿細胞反應性增多:見于皰疹、風疹、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梅毒、肝炎、結締組織病
2015-12-30 06:19
-
其他網(wǎng)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