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肛瘺是指肛門周圍的肉芽腫性管道,由內口,瘺管,外口三部分組成.內口常位于直腸下部或肛管,多為一個;外口在肛周皮膚上,可為一個或多個,經久不愈或間歇性反復發作,肛門解剖示意圖是常見的直腸肛管疾病之一,任何年齡都可發病,多見于青壯年男性. 肛瘺的治療原則需根據肛裂發生的機理,以及肛瘺的解剖結構制訂. ①清除內口:手術時要找到原發的內口,并把感染的肛竇,肛門腺及其導管切除干凈,這是肛瘺治療的關鍵. ②處理好瘺管及支管,死腔:要把瘺管的管道,支管,死腔等清除干凈,以免術后復發. ③保留肛管直腸環:肛瘺手術時,應明確診斷,查明內口及瘺管走向,保留肛管直腸環,以維持正常的肛門括約功能. 肛瘺不能自愈.不治療會反復發作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因此必須手術治療.治療原則是將瘺管切開,形成敞開的創面.促使愈合.手術方式很多.手術應根據內口位置的高低,瘺管與肛門括約肌的關系來選擇.手術的關鍵是盡量減少肛門括約肌的損傷,防止肛門失禁.同時避免瘺的復發. 1.瘺管切開術是將瘺管全部切開開放.靠肉芽組織生長使傷口愈合的方法.適用于低位肛瘺,因瘺管在外括約肌深部以下.切刀開后只損傷外括約肌皮下部和淺部,不會出現術后肛門失禁. 2.掛線療法是利用橡皮筋或有腐蝕作用的藥線的機械性壓迫作用,緩慢切開肛瘺的方法.適用于距肛門3—5cm內,有內外口低位或高位單純性肛瘺,或作為復雜性肛瘺切開,切除的輔助治療.它的最大優點是不會造成肛門失禁.被結扎肌肉組織發生血運障礙,逐漸壞死,斷開,但因為炎癥反應引起的纖維化使切斷的肌肉與周圍組織粘連.肌肉不會收縮過多且逐漸愈合,從而可防止被切斷的肛管直腸環回縮引起的肛門失禁.掛線同時亦能引流瘺管,排除瘺道內的滲液. SFT技術,即全電腦肛腸病診療系統于檢查,治療與一體,采用雙極電凝電極產熱和生物電阻抗自動測量(BEIM)專利技術,由高頻電容場治療功能,高頻電刀功能,高頻電容場止血功能,高頻電凝功能組成,該技術主要應用于肛瘺,肛周膿腫的微創治療,病變部位由計算機屏幕顯示,圖像清晰,診斷準確,同時圖像可凍結,儲存,回放,放大分析,測量計算等并能進行治療前后對比,讓醫生及患者對病患部位一目了然.治療時按照癥狀部位,就是最佳治療部位的要求,使得治療范圍小而淺,將病變組織瞬間凝固干結不炭化,避免了因傳統手術對肛管括約肌損傷而導致的肛門失禁,以及傳統手術造成的肛痛,排尿困難,尿潴留等不良反應及并發癥,開創了微創治療肛瘺,肛周膿腫的典范.以上是對“治療肛瘺最先進的辦法是什么?”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5-12-30 04:4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去年高考前感覺屁股疼,檢查結果是肛瘺最好的辦法做手術還是肛瘺掛線,這是傳統的也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方法!
2015-12-30 03:5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肛瘺的治療的方法較多有肛瘺切開和切除術,切斷肛管直腸環和括約肌,姑息切除術等,這些傳統手術方法弊端較多如切斷肛管直腸環和括約肌手術過程會損傷括約肌導致大便失禁,而姑息療法雖然不切斷外括約肌但切不徹底,因此這些傳統手術治療方法逐漸被擯棄1,建立正常的膳食習慣,因肛瘺的發生與濕熱有關,對于油膩飲食,可以內生濕熱,所以不宜多吃2,應多吃清淡含豐富維生素的食物,如綠豆,蘿卜,冬瓜等新鮮蔬菜,水果3,對經久不愈的肛瘺多為虛證,飲食上多吃含蛋白質類食品,如瘦肉,牛肉,蘑菇等.4,及時治療肛竇炎,肛乳頭炎,以免發生肛管直腸周圍膿腫及肛瘺.5,肛門灼熱不適,肛門下墜者,要及時查清原因,及時治療.6,防治便秘和腹瀉,對預防肛管直腸周圍膿腫有重要意義,因為大便干結容易擦傷肛竇,再加上細菌侵入而感染.腹瀉者多半有直腸炎和肛竇炎的存在,可使炎癥進一步發展.7,積極治療,不積極治療可能會引起肛管直腸周圍膿腫的全身性性病,如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病等.8,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每日排便后坐浴保持肛門清潔,對預防感染有積極作用.
2015-12-30 01:2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肛門瘺管肛門瘺管簡稱肛瘺,是肛管直腸與肛門周圍皮膚相通的感染性管道,其內口位于齒線附近,外口位于肛門周圍皮膚上,長年不愈.治療(一)急性感染發作期,應用抗菌藥物,局部理療,熱水坐浴,膿腫形成應切開引流.(二)瘺管切開術適用低位單純性肛瘺,內外括約肌之間的外瘺.切開瘺管僅損傷部分內括約肌,外括約肌皮下部及淺部,不會引起術后肛門失禁.一般在鞍麻下,用探針由外口插入,通透瘺管的內口穿出,沿探針方向切開瘺管,將腐爛肉芽組織搔爬干凈,為保證瘺管從底部向外生長,可將切口兩側皮膚剪去少許,呈底小口大的“V”形傷口,同時注意有無分支管道,也應一一切開.(三)掛線療法適用高位單純性肛瘺,即內口在肛管直腸環平面上方,手術切斷可引起肛門失禁.采用瘺管掛線,使要扎斷的括約肌與四周組織先產生粘連,因結扎后局部缺血,壞死,經10~14天后自行斷裂,此時不發生收縮失禁,瘺管敝開成創面,達到逐漸愈合.方法:將探針從外口經瘺管在內口穿出,探針引導一無菌粗絲線或橡皮筋,將此線從內口經瘺管而在外口引出(圖2-106),然后扎緊絲線.掛線時須注意:①找到內口的確切位置,不可造成假道,免手術失敗;②收緊絲線或橡皮筋前,要切開皮膚及括約肌皮下部,以減輕術后疼痛,縮短脫線日期;③結扎要適當收緊,過松不易勒斷瘺管.術后熱水坐浴,經3~5天再拉緊一次,一般在2周可完全斷裂.(四)肛瘺切除術適用低位單純性肛瘺,與切開不同之處在于將瘺管及周圍組織分開并切除,直至顯露健康組織創面內小外大,一般不縫合,術后坐浴,換藥,直至愈合.高位或復雜性肛瘺在手術中要注意保護肛管直腸環,免術后大便失禁.祝早日康復
2015-12-30 01:1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肛門瘺管簡稱肛瘺,是肛管直腸與肛門周圍皮膚相通的感染性管道,其內口位于齒線附近,外口位于肛門周圍皮膚上,長年不愈.一,病因與分類大部分肛瘺由肛門直腸膿腫破潰或切開排膿后形成.膿腫逐漸縮小,但腸內容物仍不斷進入膿腔,在愈合縮小的過程中,常形成迂曲的腔道,引流不暢不易愈合,日久后腔道周圍有許多疤痕組織,形成慢性感染性管道.行走在內外括約肌附近,外口皮膚生長較快,常有假性愈性,引起反復發作.管道的感染多數為膿性感染,少數為結核性.根據瘺口和瘺道的位置,深淺,高低以及數目,其分類有:(一)外瘺和內瘺外瘺至少有內外二個瘺口,一個在肛門周圍皮膚上,多數距肛門2~3厘米,稱為外口,另一個在腸腔內,多數在齒線處肛竇內,稱為內口,少數內口在中齒線上方,直腸壁上.內瘺的內口與外瘺相同,并無傷口,臨床所見90%為外瘺.(二)低位瘺和高位瘺瘺道位于肛管直腸環平面以下者為低位瘺,在此平面以上為高位瘺.后者對治療方法的選擇有關.各種類型的肛瘺
2015-12-29 15:2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