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小兒流涎問題小兒口腔特點:新生兒的口腔內沒有牙齒,舌短而寬,兩頰部有厚的脂肪層,面部肌肉發育良好,頜骨的粘膜增厚凸起.這些都是有利于吃奶時捉住奶頭和協調吸吮動作的.嬰兒由于牙齒未萌出,牙槽突尚未發育,腭部和口底比較淺.6?7個月時小兒唾液量分泌逐漸增加,而這時期小兒吞咽反射不靈敏,口腔分泌唾液既沒牙槽突的阻擋又不會把它咽下.所以,此時小兒常出現流口水的現象,這時期流口水是一種生理性流涎,無需治療.隨著生長發育,牙齒的萌出,牙槽突逐漸形成腭部慢慢增高,口底漸漸加深,以及有吞咽動作的訓練,流口水現象會好轉.注意局部衛生,準備一條小毛巾.隨時擦去寶寶的口水!
2015-12-28 08:3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平時多用棉的紗布擦,每天洗臉有凡士林搽下巴,目的是隔水,避免口水傷害皮膚.如果己經起濕疹了,涂點益富清,郊果很好.孩子患濕疹嚴重時要及時請皮科醫生治療,家長不要隨便給孩子涂病,以免加重過敏.一般濕疹經治療后容易好轉,但敢容易復發,不過不用著急
2015-12-28 04:5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此病一般是由過敏引起的,具體原因比較復雜時多用棉的紗布擦,每天洗臉有凡士林搽下巴,目的是隔水,避免口水傷害皮膚.如果己經起濕疹了,涂點益富清,郊果很好
2015-12-27 16:0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濕疹的發病是多種因素互相作用所致.(一)遺傳因素(二)環境因素(三)感染因素(四)飲食因素(五)藥物因素(六)其他因素1.濕疹中藥方-胃經積熱 【濕疹癥狀】初起丘疹色紅,灰白色鱗屑成斑,小者如豆,大者如錢,日久蔓延,擴大成片.毛發干枯,容易折斷,易于剝落,而不疼痛,瘙癢,稍數患者有輕微的紅腫,皮疹,膿瘡,結痂而稍有疼痛.病程纏綿. 【濕疹治法】養血熄風,殺蟲清熱 【濕疹方藥】荊芥10克,白蘚皮15克,當歸10克,大黃10克,防風10克,百部10克,連翹10克 【用法】共炒研極細末,每次6克,飯后兩小時,滾水沖服,每日兩次. 【外洗法】用艾葉一把,加鴿糞一把熬水,溫洗禿瘡后,再用溫水淋洗一次,拭干. 【濕疹按語】本病由于胃經積熱,化風生蟲所致.故方中以荊芥,防風透散風熱于外;大黃蕩滌胃熱于下;連翹,百部,白蘚皮泄熱殺蟲;當歸養血祛風. 【濕疹方藥】全蟲方全蟲(打)6克,皂刺12克,豬牙皂角6克,苦參6克,刺蒺藜15克,炒槐花15克,威靈仙12克,黃柏15克,白蘚皮15克,川軍15克 【用法】久煎,一日一劑,每兩服.忌食辛辣 2.濕疹中藥方-脾虛化熱 【濕疹癥狀】皮膚濕疹,以四肢為多,開始散在全身,以后逐成片狀增多,瘙癢,搔破后流黃水,無發熱,飲食尚佳,睡眠不實,大小便正常,舌質正常,苔黃膩,脈陳弦細數. 【濕疹治法】養血清熱,祛風除濕 【濕疹方藥】歸尾5克,赤芍6克,干地黃9克,川弓5克,丹皮6克,何首烏9克,胡麻仁5克,黃柏6克,白蒺藜9克,苦參6克,蟬蛻3克,紅花3克,蛇蛻3克 【用法】一日一劑,水煎,分兩次服.忌辛辣腥發之物 【濕疹按語】此型濕疹,以四肢為多,四肢為諸陽之本,脾主四末,并主肌肉,其病因由脾弱生濕,濕聚生熱,熱則生風,風濕博結,發于皮膚,四肢尤甚,所以治以養血,清熱,祛風,除濕之法. 3.濕疹中藥方-血熱外感 【濕疹癥狀】周身疹點細小堅硬為粟,質白根紅,瘙癢異常,抓破則有黃色水液浸淫蔓延,癢極則膚紅發熱,舌紅苔黃,脈滑數. 【濕疹治法】疏風祛濕,敗毒瀉火 【濕疹方藥】金銀花30克,土茯苓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白蘚皮15克,野菊花10克,炒黃柏10克,炒黃苓10克,干生地10克,連翹10克,蟬蛻10克,荊芥3克 【用法】濃煎,分三次服.三劑為一個療程.瘡愈后則停服,未痊愈可續服三劑.如經數月或一年后再發時,可照方再服 【濕疹按語】方中以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清熱敗毒而消腫;生地,黃苓,黃柏,連翹清熱涼血瀉火,并能燥濕;土茯苓,白蘚皮祛風除濕;蟬蛻,荊芥疏風散熱. 4.濕疹中藥方-風濕蘊毒 【濕疹癥狀】皮損肥厚,粗糙,干燥,脫屑,皮紋增寬加深,色素沉著,苔蘚樣明顯,瘙癢無度,色薄白苔少,脈細數. 【濕疹治法】熄風止癢,除濕解毒 【濕疹方藥】全蟲方全蟲(打)6克,皂刺12克,豬牙皂角6克,苦參6克,刺蒺藜15克,炒槐花15克,威靈仙12克,黃柏15克,白蘚皮15克,川軍15克 【用法】久煎,一日一劑,每兩服.忌食辛辣 【濕疹按語】方中全蟲性辛,甘,平.有毒.入肝經,走而不守,能息內外表里之風;皂刺幸散溫通,功能消腫托毒,治風殺蟲;豬牙皂角能通肺及大腸之氣,滌清胃腸積滯,消風止癢散毒.蓋“熱”性散,“毒”性聚,若欲祛其濕毒,非攻發內托幸揚不得消散,而全蟲,皂刺,豬牙皂角三者為伍,既能熄風止癢,又能托毒攻伐,對于頑固蘊久深在之濕毒作癢,用之最為相宜.白蘚皮性寒善行,味苦性燥,清熱散風,燥濕止癢,協同苦參以助全蟲祛除表淺外風蘊濕而止癢;刺蒺藜辛苦溫,祛風“治諸粉病瘍”,“身體風癢”有較好的止癢作用;刺蒺藜協同祛風除濕通絡的威靈仙,能夠輔佐全蟲祛除深在之風毒蘊濕而治頑固性的瘙癢.另外脾胃氣滯則蘊濕,濕蘊日久則生毒,頑濕聚毒,客于皮膚則瘙癢無度,故方中佐以炒枳殼,黃柏,炒槐花,旨在行氣清腸胃之結熱,以期調理胃腸,清除濕熱蘊積之根源,標本兼顧,寓意較深.川軍能活血破瘀,少用則瀉下,多用反而厚腸胃,與諸藥相配合,不但止癢功效增強,而且可以促進肥厚皮損的消退. 濕熱型: 【證見】皮膚可見紅斑,腫脹,丘疹,水皰,膿皰,糜爛,滲液較多,浸淫成片,瘙癢較劇烈.可伴有發熱,疲乏倦怠,或有腹痛,便秘或腹瀉,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弦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佐以祛風. 【方藥】 1.主方萆薢滲濕湯(高秉鈞《瘍科心得集》)加減處方:萆薢15克,薏苡仁,土茯苓,滑石,魚腥草各30克,牡丹皮,澤瀉,通草,防風,黃柏各12克,蟬蛻6克.水煎服,每日1劑.便秘者,加大黃12-15克(后下).濕熱較盛者,加龍膽草,梔子各12克.劇癢者,加浮萍9克,白蒺藜15克. 2.中成藥龍膽瀉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風熱型: 【證見】皮膚見紅斑,丘疹,鱗屑,結痂,或有少量滲液.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治法】疏風清熱,佐以利濕. 【方藥】 1.主方消風散(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處方:荊芥,防風,牛蒡子,苦參各12克,蟬蛻9克,生地黃25克,生石膏30克(先煎),魚腥草30克,金銀花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劑.瘙癢較劇者,加浮萍9克,白蒺藜15克.滲液偏多者,加土茯苓30克,木通12克. 2.中成藥 (1)銀翹解毒顆粒(根據銀翹散原方配制成的沖劑),口服,每次1-2包,每日2~3次,溫開水溶解后服. (2)防風通圣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 血虛風燥型【證見】患部皮膚增厚,表面粗糙,或呈苔蘚樣變,色素沉著,脫屑,或見頭暈乏力,腰酸肢軟.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緩或濡細. 【治法】養血祛風. 【方藥】 1.主方當歸飲子(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 處方:當歸,防風各12克,川芎,荊芥各9克,白芍,何首烏,丹參,白蒺藜各15克,生地黃2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可復渣再煎服,每日l劑. 瘙癢難眠者,加珍珠母,生牡蠣各30克(先煎),夜交藤,酸棗仁各15克.某一階段見糜爛,滲液者,加萆薢15克,土茯苓30克,澤瀉12克. 2.單方驗方:千斤首烏湯(吳光榮診所《外科學》) 處方:千斤拔30克,何首烏15克,烏豆衣12克,當歸,蟬蛻,苦參,白鮮皮各9克.水煎服,可復渣再煎服,每日l劑.濕疹特別是慢性者,大都通過經年累月的治療未獲痊愈,患者常常失去信心.其實,濕疹不是“不治之癥”,由于此病發病原因極為復雜,給治療帶來困難.患者應該與醫生合作,建立治愈信心,盡可能避免各種可疑致病因素,如熱水洗燙,過多使用肥皂,用力搔抓及外用藥不當等.生活上注意避免精神緊張,過度勞累,食物中勿食辣椒,魚,蝦,蟹或濃茶,咖啡,酒類,衣被不宜用絲,毛及化纖等制品,平時保持大便通暢,睡眠充足,冬季注意皮膚清潔及潤澤.這些都可減少濕疹的復發.以上是對“孩子流口水起濕疹怎么辦急呀”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5-12-27 14:3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首先給寶寶穿衣服要棉質的,不要穿毛衣什么的.還有流口水一定要及時擦,下巴要干.給寶寶經常用溫水洗,不是很嚴重的話,搽點郁美凈試試.
2015-12-27 12:2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