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英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外科
-
腦垂體瘤是發生于腦垂體的腫瘤,多為良性。其癥狀多樣,治療方法也有多種。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應趕緊就醫,聽從醫生的指導進行診治,不宜擅自用藥。
2019-01-03 18:17
1.發病原理:腦垂體細胞異常增生形成腫瘤,影響內分泌功能。
2.癥狀表現:女性生育受影響,視力可能下降甚至失明。
3.診斷方法:通過影像學檢查,如磁共振成像等確診。
4.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如溴隱亭、卡麥角林等;手術治療;放射治療。
5.日常注意: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定期復查。
總之,腦垂體瘤雖多為良性,但仍需重視,及時治療和隨訪。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垂體瘤是一組從垂體前葉和后葉顱咽管上皮殘余細胞發生的腫瘤,垂體瘤約占顱內腫瘤的10%,無癥狀的小瘤在解剖時發現者更多。此組腫瘤以前游腺瘤占大多數,來自后葉者少見。多種顱內轉移癌可累及垂體,須與原發性垂體瘤鑒別。癥狀體征垂體瘤起病大都緩慢而隱潛,早期可無癥狀,有些始終無癥狀,僅在解剖時發現。臨床表現主要有下列二大癥群:一、激素分泌異常癥群(一)激素分泌過多癥群有功能垂體瘤細胞可分泌過多激素引起相應臨床表現。如生長激素過多引起肢端肥大癥,ACTH過多發生Cushing病伴黑色素沉著,催乳素過多引起乳溢—閉經綜合癥和陽萎。(二)激素分泌過少癥群當無功能腫瘤增大,正常垂體組織遭受破壞時,促激素分泌(除因垂體門脈系受壓而多巴胺減少,以致催乳素增多外)常減少,尤其以促性腺激素分泌減少而閉經、不育或陽萎常最早發生而多見,其次為促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繼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繼發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者較少間,臨床上以復合癥群者較常見。有時腫瘤可侵及垂體柄和垂體門脈系,阻抑門脈血供,使催乳素抑制因子(PIF)即多巴胺作用減弱,催乳素增高,女性多訴閉經、不育、男性訴陽萎。本病約有60%-80%催乳素升高,性功能減退為首發癥狀。二、腫瘤壓迫垂體周圍組織的癥群(一)神經纖維刺激癥頭痛為第二常見癥狀,呈持續性頭痛,位于前額、雙顳側、眶后等處,也可呈脹同伴陣發性加劇,系因腫瘤壓迫或侵蝕硬腦膜或蝶鞍膈膜或牽引血管外膜神經纖維所致。(二)視神經、視交叉及視神經束壓迫癥患者出現視力減退、視野缺損和眼底改變。當腫瘤向上前方鞍處發展時常壓迫癥患者出現視力減退、視野缺損和眼底改變。當腫瘤向上前方鞍外發展時常壓迫視神經、視交叉與(或)視神經束而引起雙顳側偏盲、同側偏盲或1/4視野缺損等,視力常減退,甚至僅存光感而失明、眼底檢查可見視神經乳頭色澤淺淡、萎縮。(三)其他壓迫癥群當腫瘤向上生常客侵入下丘腦引起下丘腦綜合癥,發生肥胖、尿崩癥、嗜睡、多食、性發育遲緩或早熟等,尤以顱咽管瘤多見。當腫瘤向二側及后方發展可侵蝕海綿竇而發生Ⅲ、Ⅳ、Ⅵ腦神經壓迫,眼球運動障礙突眼等海綿竇綜合癥;當第V神經受累時可發生三叉神經痛或面部麻木等。如腫瘤向下發展破壞鞍底與蝶竇時,常易導致腦脊液鼻漏和腦膜炎。除上述二大癥群外,有時瘤內出血,引起劇烈頭痛伴垂體前葉功能突然低下或伴視力、視野急性減退甚而失明,臨床上稱為垂體性卒中。輕者數日后可自行緩解,甚而無明顯癥狀,重者必須搶救,按垂體性危象處理。其他神經癥狀和體征:如果垂體瘤向后上生長壓迫垂體柄或下丘腦,可致多飲多尿;如果腫瘤向側方生長侵犯海綿竇壁,則出現動眼神經或外展神經麻痹;如果腫瘤穿過鞍隔再向上生長致額葉腹側部,有時出現精神癥狀;如果腫瘤向后上生長阻塞第三腦室前部和室間孔,則出現頭痛嘔吐等顱內壓增高癥狀;如果腫瘤向后生長,可壓迫腦干致昏迷、癱瘓或去大腦強直等。
2015-12-26 22:2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目前建議最好手術治療,同時多休息不要勞累
2015-12-26 15:0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垂體瘤? 垂體瘤(pituitary tumors)是一組來自腺垂體和神經垂體及胚胎期顱咽管囊殘余鱗狀上皮細胞發生的腫瘤。臨床上有明顯癥狀的垂體腫瘤約占顱內腫瘤的10%~12%,無癥狀性垂體腫瘤在尸解時被發現者較多。本病可于起病后不同時期內被發現,有輕重不等的臨床表現,大多數為無癥狀性。日益增大的瘤體壓迫可引起頭痛、視野缺損、甲狀腺或。腎上腺功能減退等綜合征,在出現這些癥狀以前就有性功能減退癥狀而就醫。第二性征的退化是本病的晚期表現,而睪丸萎縮則出現較早。國內報道老年人垂體瘤發病率存2%~12%之間,以60歲左右最多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