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重癥肌無力是一種由神經-肌肉接頭傳遞功能障礙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無特效藥物能迅速根治,但通過規范治療可有效控制癥狀。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胸腺治療、血漿置換等。 1. 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溴吡斯的明,可改善肌無力癥狀;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能抑制自身免疫反應;免疫抑制劑如硫唑嘌呤,有助于減少激素用量和副作用。 2. 胸腺治療:對于伴有胸腺增生或胸腺瘤的患者,胸腺切除可能有效。 3. 血漿置換:能迅速清除血漿中的乙酰膽堿受體抗體,緩解癥狀。 4. 免疫球蛋白治療:適用于病情急性加重或肌無力危象時。 5. 生活管理: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和感染,保證充足睡眠,適當進行鍛煉。 重癥肌無力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病情和個體差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患者應在正規醫院接受專業醫生的診斷和治療,遵醫囑用藥和復查,以提高生活質量。
2025-02-18 23:1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重癥肌無力概述:重癥肌無力是一種神經-肌肉接頭部位因乙酰膽堿受體減少而出現傳遞障礙的自家免疫性疾病。臨床主要特征是局部或全身橫紋肌于活動時易于疲勞無力,經休息或用抗膽堿酯酶藥物后可以緩解。也可累及心肌與平滑肌,表現出相應的內臟癥狀。重癥肌無力少數可有家族史(家族性遺傳重癥肌無力)。重癥肌無力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這類疾病的特點之一就是病程呈慢性遷延性,緩解與惡化交替,大多數病人經過治療可以達到臨床痊愈(即病人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和正常人一樣能正常生活、學習、工作,并停止一切治療重癥肌無力的藥物)。有的患者可有一個長時間的緩解期,但本病患者往往由于精神創傷、全身各種感染、過度勞累、內分泌失調、免疫功能紊亂、婦女月經期等等多種因素而復發或加重病情,因此,重癥肌無力癥狀的反復性成為本病的特點。只有認識到這一點,了解引發癥狀反復的誘因,才能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和積極治療,從而避免或減少重癥肌無力癥狀的反復。癥狀通常晨輕晚重,亦可多變。病程遷延,可自發減輕緩解。感冒、情緒激動、過勞、月經來潮、使用麻醉、鎮痛、鎮靜藥物、分娩、手術等常使病情復發或加重。過度悲傷、生氣、感冒、急性支氣管炎、妊娠或分娩等都可加重肌無力癥狀。某些抗生素、如粘菌素、鏈霉素、卡那霉素等藥物均有加重肌無力之作用,應當注意。若因感染或用藥不當等引起全身肌無力、吞咽困難、喝水嗆咳或伴胸悶、氣短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和診治。1.藥物治療:(1)抗膽堿脂酶類藥物:如口服吡啶斯的明,溴化新斯的明。(2)極化液加新斯的明0.5-2.0mg,地塞米松5-15mg靜滴1次/日,10-12次為一療程。(3)免疫抑制劑:根據免疫功能情況分別應用:如①口服強的松。②靜滴環磷酰胺。③硫唑嘌呤。2.胸腺治療:可考慮胸腺切除術,或鈷60作放射源行胸腺放射治療。3.血液療法:有條件時可使用血漿替換療法。現代醫學的多發性神經炎、脊髓空洞癥、肌肉萎縮、肌無力、側索硬化、運動神經元病、周期性麻痹、肌營養不良癥、癔病性癱瘓和表現為軟癱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后遺癥等,均屬于“痿證”的范圍,“痿證”是肢體筋脈弛緩軟弱廢用的病證。痿證是指筋骨痿軟,肌肉瘦削,皮膚麻木,手足不用的一類疾患。臨床上以兩足痿軟、不能隨意運動者較多見,故有“痿辟”之稱。由運動神經元病、全身營養障礙、廢用、外來損傷、內分泌異常而引起的肌肉變性、肌肉結構異常,遺傳、中毒、代謝異常、感染、變態反應等多種原因均可引起肌無力、肌肉萎縮等。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中醫痿癥,其與腎的關系最為密切,先天稟賦不足,精虧血少不能營養肌肉筋骨,逐漸出現肌肉無力、萎縮。同時,脾胃為后天之本,化生氣血,營養五臟六腑、肌肉筋骨,且脾主肌肉,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不足,肌肉無以營養導致肌營養不良、肌肉萎縮、肌無力。治療該病以脾、腎為根本,肝主筋,主人身運動,且肝腎同源,故以健脾益氣,滋補肝腎,生肌起痿,強筋壯骨為主要治則,采用人參、黃芪、全蟲、龜板、當歸等數幾十種名貴中草藥,研究出強肌康痿系列方劑,經長期臨床實踐證實,該藥可使萎縮、無力的肌肉有不同程度的康復,防止肌肉萎縮及關節攣縮變形,療效理想。
2015-12-23 16:1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