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嬰兒經常拉肚子且不愛吃奶,可能是消化不良、腹部著涼、腸道感染、乳糖不耐受、過敏等原因引起的。 1.消化不良:嬰兒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善,若喂養不當,如過度喂養或食物不易消化,易導致消化不良,出現拉肚子和食欲減退。可適當減少喂奶量,延長喂奶間隔。 2.腹部著涼:腹部保暖不足,會使胃腸道蠕動加快,引起腹瀉和吃奶減少。要注意給嬰兒腹部保暖。 3.腸道感染:病毒或細菌感染腸道,引發炎癥,導致拉肚子和食欲不佳。需就醫,明確感染類型,進行相應治療。 4.乳糖不耐受:體內乳糖酶缺乏,無法完全消化乳糖,從而出現腹瀉和吃奶意愿降低。可嘗試使用無乳糖奶粉。 5.過敏:對奶粉中的某些成分過敏,也會有上述癥狀。需更換奶粉。 總之,嬰兒出現經常拉肚子且不愛吃奶的情況,家長要密切觀察,若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5-02-17 14:4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這位朋友你好,考慮有可能是寶寶腹部不適你好,建議哺乳母親不要吃涼的食物,注意寶寶腹部保暖,可以口服媽咪愛
2015-12-23 14:0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寶寶三個月,由于嬰兒消化道的不成熟,現在秋冬季節,是有經常拉肚子的可能.具體辦法有:一,急性腹瀉的治療1.飲食療法:腹瀉時進食和吸收減少,而腸粘膜損傷的恢復,發熱時代謝旺盛,侵襲性腸炎丟失蛋白等因素使得營養需要量增加,如限制飲食過嚴或禁食過久常造成營養不良,并發酸中毒,以致病情遷延不愈影響生長發育.故應強調繼續飲食,滿足生理需要,補充疾病消耗,以縮短腹瀉后的康復時間,應根據疾病的特殊病理生理狀況,個體消化吸收功能和平時的飲食習慣進行合理調整.以母乳喂養的嬰兒繼續哺乳,暫停輔食;人工喂養兒可喂以等量米湯或稀釋的牛奶或其它代乳晶,由米湯,粥,面條等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有嚴重嘔吐者可暫時-禁食4-6小時(不禁水),待好轉后繼續喂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病毒性腸炎多有繼發性雙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對疑似病例可暫停乳類喂養,改為豆制代乳品,或發酵奶,或去乳糖配方奶粉以減輕腹瀉,縮短病程.腹瀉停止后逐漸恢復營養豐富的飲食,并每日加餐一次,共2周.2.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失衡(1)口服補液:ORS可用于腹瀉時預防脫水及糾正輕,中度脫水.輕度脫水口服液量約50~80ml/kg,中度脫水約80—100ml/kg,于8—12小時內將累積損失量補足.脫水糾正后,可將ORS用等量水稀釋按病情需要隨意口服.因ORS為2/3張液,故新生兒和有明顯嘔吐,腹脹,休克,心腎功能不全等患兒不宜采用口服補液.(2)靜脈補液:適用于中度以上脫水,吐瀉嚴重或腹脹的患兒.輸用溶液的成分,量和滴注持續時間必須根據不同的脫水程度和性質決定,同時要注意個體化,結合年齡,營養狀況,自身調節功能而靈活掌握.3.藥物治療(1)控制感染:①水樣便腹瀉患者(約占70%)多為病毒及非侵襲性細菌所致,一般不用抗生素,應合理使用液體療法,選用微生態制劑和粘膜保護劑.如伴有明顯中毒癥狀不能用脫水解釋者,尤其是對重癥患兒,新生兒,小嬰兒和衰弱患兒(免疫功能低下)應選用抗生素治療.②粘液,膿血便患者(約占30%)多為侵襲性細菌感染,應根據臨床特點,針對病原經驗性選用抗菌藥物,再根據大便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進行調整.大腸桿菌,空腸彎曲菌,耶爾森菌,鼠傷寒沙門菌所致感染常選用慶大霉素,卡那霉素,氨芐青霉素,紅霉素,氯霉素,頭孢霉素,諾氟沙星,環丙沙星,呋喃唑酮,復方新諾明等.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偽膜性腸炎,真菌性腸炎應立即停用原使用的抗生素,根據癥狀可選用萬古霉素,新青霉素,利福平,甲硝唑或抗真菌藥物治療.嬰幼兒選用氨基糖甙類及其它副作用較為明顯的抗生素時應慎重.(2)微生態療法:有助于恢復腸道正常菌群的生態平衡,抑制病原菌定植和侵襲,控制腹瀉.常用雙岐桿菌,嗜酸乳桿菌,糞鏈球菌,需氧芽胞桿菌,臘樣芽胞桿菌制劑.(3)腸粘膜保護劑:能吸附病原體和毒素,維持腸細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與腸道粘液糖蛋白相互作用可增強其屏障功能,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擊,如蒙脫石粉.(4)避免用止瀉劑,如洛哌丁醇,因為它抑制胃腸動力的作用,增加細菌繁殖和毒素的吸收,對于感染性腹瀉有時是很危險的二,遷延性和慢性腹瀉治療因遷延性,慢性腹瀉常伴有營養不良和其它并發癥,病情較為復雜,必須采取綜合治療措施.1.積極尋找引起病程遷延的原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切忌濫用抗生素,避免頑固的腸道菌群失調.2.預防和治療脫水,糾正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3.營養治療:此類病兒多有營養障礙,繼續喂養對促進疾病恢復,如腸粘膜損傷的修復,胰腺功能的恢復,微絨毛上皮細胞雙糖酶的產生等,是必要的治療措施,禁食對機體有害.(1)繼續母乳喂養.(2)人工喂養兒應調整飲食,
2015-12-23 12:0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您好,根據描述情況來看,懷疑可能是小孩子對于打針造成的疼痛存在恐懼癥,同時還有一定的針口疼痛。建議可以適當選擇少食多餐,盡量不要強迫孩子進食,可以使用溫水敷一下針口,盡量減少孩子的疼痛
2015-12-23 11:1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