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腦梗死治療后病情反復該如何處理
一個月前我父親發生昏倒,不省人事,口吐白沫,送至市人民醫院進行搶救。經診斷為腦梗死,并在醫院進行輸液冶療,用藥為500ml/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50mg*2支,另一瓶為200ml/配注射用血栓通(凍干)150mg*3,冶療十天后,改用服藥壓氏達1片、腦血康膠囊1日3次,每次1片,腸溶性阿司匹林1片。服藥期間感覺沒有輸液期間頭腦舒服,但是短暫,到后來十五天左右較重。頭劇烈頭痛,且頭昏,腳下發飄,又進行住院。想請問我父親這種病應該怎么辦?請醫生們幫幫忙,謝謝。檢查報告單如下CT診斷報告單:檢查部位:顱腦檢查方法:軸掃,層厚6mm,間隔6mm影像所見:兩側基底節區見有小點狀稍低密度,余腦實質內未見明顯異常密度影,腦室系統、腦溝裂稍增寬,中線結構居中。印象:雙側基底節區腔梗?建議MRI檢查輕度腦萎縮MRI診斷報告單檢查部位:顱腦檢查方法:橫軸位T1WI、T2WI、FLAIR、DWI矢狀位T1WI層厚8mm,間隔2mm影響所見:雙側基底節區見小點片狀長T1、長T2信號,雙側額顳部顱板下方見孤形長T2信號,余腦實質內未見明顯異常信號區,腦室系統稍擴張,腦溝裂增寬,中線結構無移位,左側上頜竇及雙側篩竇腔內粘膜增厚,余無特殊。印象:腦萎縮雙側基底節區腔隙性腦梗塞雙側額顳部少量硬膜下積液左上頜竇及雙側篩竇炎彩色超聲圖文診斷報告超聲描述:右側頸總動脈內徑正常,最大血流速61cm/s,R1:0.61頸內動脈內徑正常,最大血流速41cm/s,R1:0.51椎動脈內徑3.2mm,最大血流速30cm/s,R1:0.59左側頸總動脈內徑正常,最大血流速62cm/s,R1:0.69頸內動脈內徑正常,最大血流速56cm/s,R1:0.57椎動脈內徑3.2mm,最大血流速40cm/s,R1:0.56雙側頸總動脈內膜欠光整,未見明顯斑塊。雙側椎動脈未見明顯狹窄。超聲印象:雙側頸動脈、椎動脈血流未見明顯異常。超聲檢查報告單超聲所見:(以下測值單位:mm)圖像質量:尚可主動脈內徑30(20-35),左房內徑34(19-40)室間隔厚度11(6-12),左室后壁厚度10(6-12),脈動脈干22(19-27)左室舒張末內徑54(35-56),左室收縮末內徑33(20-37)左室縮短率39(>25)%,左室射血分數68(>50)%1. 各房室大小正常,室間隔及左室后壁未見明顯增厚,左心收縮功能正常。2. 主動脈瓣回聲稍增強,余各瓣膜回聲未見明顯異常。3. 主動脈、肺動脈內徑未見明顯增寬。4. 多普勒檢查:三尖瓣可見少量反流。5. 二尖瓣前向血流頻譜及組織多普勒示:A峰>E峰。超聲提示:三尖瓣輕度關閉不全左室舒張功能減退。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腦梗死是一種嚴重的腦血管疾病,您父親的情況較為復雜,涉及腦梗病灶、腦萎縮、硬膜下積液、心臟功能等多方面。治療需要綜合考慮,包括藥物治療、生活方式調整、定期復查等。 1. 疾病原理:腦梗死是由于腦血管堵塞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基底節區腔梗會影響運動、感覺等功能。腦萎縮與年齡、腦血管病等有關。硬膜下積液可能由外傷、炎癥等引起。 2. 藥物治療:可使用阿司匹林腸溶片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鈣片穩定斑塊,丁苯酞軟膠囊改善腦循環。這些藥物需遵醫囑使用。 3. 生活方式:戒煙戒酒,低鹽低脂飲食,適量運動,保持充足睡眠,避免情緒激動。 4. 定期復查:監測血壓、血糖、血脂,復查頭顱 CT 或 MRI 等,了解病情變化。 5. 康復訓練:如有肢體功能障礙,應進行康復訓練,如物理治療、作業治療等。 6. 心理調節:保持樂觀心態,積極面對疾病,避免焦慮抑郁。 腦梗死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患者和家屬的積極配合,堅持治療和康復,以提高生活質量,減少復發風險。
2025-02-18 00:4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邱金磊 醫師
莒南縣相溝衛生院
其他
外科
-
腦梗塞又名缺血性腦血管病,是一種由于腦血管內發生血栓、栓塞或其他原因導致腦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腦梗塞恢復期要適當地服用末梢循環改善劑,降低血小板凝集性,降低血脂,營養神經,促進神經細胞代謝,注重血壓等治療,對有冠心病、風心病、糖尿病者,要注意原發病的治療。
2015-12-23 10:4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