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肌萎縮的成因較為復雜,主要包括神經源性因素、肌源性因素、廢用性因素、營養不良性因素以及缺血性因素等。若感身體不適,請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幫助,遵循醫生指導進行治療,切勿隨意服藥。
2019-02-17 12:08
1.神經源性因素:當神經系統發生病變,如脊髓前角灰質炎、運動神經元病等,會影響神經對肌肉的支配,導致肌肉失去神經的營養和刺激,進而發生萎縮。
2.肌源性因素:常見的有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多發性肌炎等疾病,直接損害肌肉組織,使其功能障礙,逐漸萎縮。
3.廢用性因素:長期臥床、骨折后肢體固定等情況,肌肉活動減少,會引起廢用性肌萎縮。
4.營養不良性因素:身體缺乏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無法滿足肌肉正常代謝和生長的需求,可導致肌肉萎縮。
5.缺血性因素:局部血管病變,如動脈硬化等,使肌肉供血不足,影響肌肉的正常功能,久而久之造成萎縮。
總之,肌萎縮的原因多樣,一旦發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針對性治療。同時,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均衡飲食、適當鍛煉,以預防肌萎縮的發生。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病情分析:常見:損傷、炎癥、腫瘤、變性等均可引起受累神經所支配的肌肉發生,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失神經支配,產生肌肉萎縮
2015-12-21 08:34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病情分析:您好,引起肌萎縮的原因有很多種,并不是單方面的原因:1、神經源性肌萎縮主要是脊髓和下運動神經元病變引起.見于脊椎椎骨骨質增生、椎間盤病變、脊神經腫瘤、蛛網膜炎、神經炎、神經叢病變、脊神經腫瘤、蛛網膜炎、神經炎、神經叢病變、神經損傷、脊髓空洞癥
2015-12-20 23:4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如果不是病態的,那就是因為不經常活動造成的。
2015-12-20 21:2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病情分析:您好, 可能有以下情況一、中樞性改變 1、腦源性肌萎縮,少見。常見大腦皮質的萎縮性病變,特別是兒童時期的大腦半球頂葉病變先天性運動區發育強或大腦半球深部(丘腦)占位性病變,炎癥等,引起對側身體相應部位的肌肉萎縮。 2、原發性脊髓前角或腦干顱神經運動核及其傳導途徑的病變所致之肌肉萎縮。例如,運動神經元疾病,包括嬰兒進行性脊髓肌萎縮,少年進行性球麻痹,家族性遺傳性少年型脊髓肌萎縮癥等。 3、并發于中樞神經彌漫性病變的神經元性肌萎縮,如關島運動N元疾病,海綿狀自質腦病,家族性遺傳性共濟失調,慢性進行性舞蹈病,大腦葉性萎縮等。 4、先天發育畸形所引起的繼發性中樞神經元性肌萎縮,如先天性顱神經核發育不全,綜合癥,脊髓積水,腦脊髓膨出,脊管閉合不全,脊髓發育不全,延一脊髓空洞癥等。 5、脊髓病變,如損傷、產傷、脊髓壓迫、帶狀皰疹性脊髓炎和急性脊髓前角灰質炎等。 二、周圍神經病變 常見:損傷、炎癥、腫瘤、變性等均可引起受累神經所支配的肌肉發生,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失神經支配,產生肌肉萎縮,周圍神經病變的原因不同,決定了肌萎縮引病的形式,但不決定其臨床類型,周圍神經受損的部位決定了肌萎縮臨床表現的特征,但不影響其起病的形式,例如損傷和炎癥多為急性起病,引起肌肉急性失神經支配,遺傳性和變性起病緩慢,逐步進展,產生慢性失神經支配,肌肉萎縮的發生亦較慢,神經根損害所致者,表現為階段性肌肉萎縮,神經叢損害所致者,出現一組肌肉萎縮,神經干或末梢神經損害所致者,產生局部范圍或個別肌肉萎縮。1、原發性或遺傳有關的周圍神經疾病,如進行性腓肌萎縮癥,遺傳性肥大性間質性神經病,肌萎縮性共濟失調,多發性神經纖維瘤病,遺傳性共濟失調性多發性神經病,家族性遺傳性腓肌萎縮型共濟失調綜合癥,家族性復發性壓迫性周圍神經麻痹,家族性復發性周圍神經病,遺傳性間質性脊炎神經病等。2、周圍神經損傷,如脊神經的撕裂傷、挫傷,壓迫臂叢的產傷,神經的縮窄性壓迫神經電擊傷,放射損傷及燒傷等。3、周圍神經的中毒性損害,包括藥物、有機物、無機物、細菌毒素等。4、周圍神經炎,包括感染性、感染后和變態反應性病變及膠元結締組織病和潔節病性周圍神經病等。5、其他,代謝性疾病中的周圍神經病,惡性疾病中的周圍神經病,周圍神經腫瘤。三、神經肌肉接頭的病變罕見,系由運動終極的神經末梢變性引起神經肌肉傳遞不能而致肌肉萎縮,如重癥肌無力的眼肌,頸肌萎縮,癌性肌病,有機磷中毒常出現肌束顫動和肌病變,但對于它的發病原理有最常見。四、肌源性病變1、遺傳性肌肉疾病。由遺傳基因異常所引起,如各種肌營養不良癥等。2、炎癥性肌病,包括化膿性肌肉感染、不明原因的多發性肌炎??皮肌炎、風濕性肌病、潔節性多動脈炎、復發性脂膜炎、寄生蟲性肌炎和潔節病性肌炎等3、代謝性肌萎縮,如骨病性肌病、骨化性肌炎、甲狀腺性肌病。五、廢用性肌肉病變原因不清,有把它歸入下運動N元病變以上的抑制引起,但可能與肌肉的長期不運動密切有關。這類病變去病因后,一般情況好轉,并積極參加運動鍛煉,常可在短期內恢復原來的肌肉體積和肌力。如,病性肌無力、老年性肌無力六、缺血性病變供應肌肉的血管固炎癥或損傷,或空氣、脂肪等栓子栓塞,可產生肌肉無菌性梗死而萎縮,如肢體的深靜脈血栓形成,長骨骨折時空氣或脂肪栓塞,心臟病的栓子脫落、潔節性多動脈炎,閉塞性脈管炎等坐骨神經損傷治療缺損往往較大,常須廣泛游離神經并屈膝及過伸髖關節才能縫合。術后固定于上述位置6~8周。修復神經對恢復感覺及營養意義很大,可防治潰瘍。
2015-12-20 16:5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病情分析:肌萎縮原因很多,有先天遺傳原因,有腫瘤及長期不用等原因,藥物也可引起,但少見
2015-12-20 16:2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