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歲女性糖尿病患者癥狀改善情況解析
患者信息:女45歲海南三亞想得到怎樣的幫助:還沒得,想提前預防曾經治療情況和效果:糖尿病患者的排尿次數明顯增多1-2天糖尿病腸胃功能逐漸改善、大便順暢3-5天糖尿病皮膚的創傷開始愈合7-10天糖尿病特有的口氣、口臭異味減輕10-12天糖尿病口渴癥狀減輕10-15天糖尿病皮膚瘙癢癥狀緩解12-14天糖尿病小便泡沫減少、異味減輕、逐步清澈12-15天糖尿病餐后昏困嗜睡、乏力緩解13-15天糖尿病身體的刺痛、酸痛感減輕14-16天糖尿病視力逐漸清晰15-18天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患者會出現多種癥狀。對于 45 歲女性糖尿病患者,其排尿次數增多、腸胃功能改善、皮膚創傷愈合、口氣異味減輕、口渴癥狀減輕等癥狀的改善,都反映了病情的變化。 1. 排尿次數增多: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導致滲透性利尿,尿液增多。隨著血糖控制,腎臟功能逐漸恢復,排尿次數可趨于正常。 2. 腸胃功能改善:高血糖可能影響胃腸道神經和肌肉功能,血糖控制后,腸道蠕動和消化吸收能力得以改善。 3. 皮膚創傷愈合:糖尿病患者易出現微循環障礙和免疫力下降,影響傷口愈合。病情改善時,血液循環和免疫功能恢復,傷口能更好愈合。 4. 口氣異味減輕:糖尿病患者常因代謝紊亂產生異味,血糖控制后,代謝趨于正常,口氣得以改善。 5. 口渴癥狀減輕:高血糖導致細胞失水,引起口渴。血糖平穩后,細胞內水分平衡恢復,口渴減輕。 6. 皮膚瘙癢緩解:血糖過高刺激皮膚神經末梢,控制血糖能減輕瘙癢癥狀。 7. 小便泡沫減少:可能與尿蛋白減少有關,意味著腎臟功能有所恢復。 8. 餐后昏困嗜睡、乏力緩解:血糖穩定后,身體能量供應正常,癥狀減輕。 9. 身體刺痛、酸痛感減輕:長期高血糖損害神經,病情改善時神經功能逐漸恢復。 10. 視力逐漸清晰:高血糖引起視網膜病變,血糖控制能延緩病變進展,改善視力。 總之,這些癥狀的改善是糖尿病病情控制良好的表現,但仍需繼續遵循治療方案,定期監測血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預防并發癥。
2025-02-17 05:5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糖尿病如果控制不好的話,比較容易引起腎臟的損害,出現糖尿病腎病的。這種疾病是一個慢性的形成過程,所以治療不能夠貪圖快。中醫的治療手段對于這種疾病的治療效果還是不錯的。可以考慮試試看。
2015-12-21 07:2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糖尿病腎病沒有什么特效的辦法的,這個只能控制不能治愈的。有高血壓和糖尿病,首先要控制血壓和血糖。只有血糖和血脂控制好了,腎病才能有所好轉的。降糖建議換用胰島素治療,降壓的建議加用福辛普利等藥物以降低腎內壓較少尿蛋白。同時可以給予金水寶等藥物調節腎臟情況。
2015-12-20 23:3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糖尿病腎病是各種腎病中治療難度最大的。腎小球濾過屏障損傷導致大量蛋白的漏出。病情不是一兩天形成的,需要規范系統用藥,沒有快速的方式,選擇腎病專科醫院即可。現在是怎么治療的?血糖控制的怎么樣?血肌酐是否增高呢?糖尿病腎病的患者一方面要對癥治療即降糖降壓,降脂治療,另一方面需要保護腎功能,修復受損的腎臟固有細胞。采用中西醫結合方式,活血化瘀,解毒排毒,控制病變的加重,減慢腎小球硬化的速度。
2015-12-20 21:4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根據您的病情已經出現糖尿病全身并發癥。看物模糊說明損傷眼底,尿中有泡沫,雙下肢浮腫,說明有腎損傷。麻木,冷感,足有針刺感說明損傷神經。運動后偶有氣短損傷說明心腦血管。您檢查血肌酸鹽140mmol/L,說明現在肌酐已經升高,腎臟損傷嚴重,進入終末期腎衰竭,部分腎小球硬化。這個時期病情發展會很快,需要科學,系統的治療,不要聽信偏方,沒有科學依據,延誤病情。您使用藥物降糖,這個治療是不適合您的病情的,藥物降糖會加重腎損傷,建議您采用胰島素控制血糖。糖尿病腎病患者一方面是需要對癥治療,降糖,降壓,降脂,另一方面需要?除病因,保護腎功能,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糖尿病腎病禁用激素,所以最好的方式是中藥為主,中西藥結合的治療。控制好血糖,活血化瘀,解毒排毒,調整臟腑功能和陰陽平衡,修復腎小球濾過屏障,減慢腎小球硬化的速度。如有問題可直接與我聯系。最好方法是咨詢一下在線的腎病專家,專家會根據具體的病情為病人制訂最佳的治療方案。
2015-12-20 19:4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