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歲男性下頜左側硬塊,會是什么病?
本人男,36歲,下頜左側有一硬塊,發現大概有十天左右,不痛不癢,全身也沒有別的不適.做過CT平掃只發現此腫塊在下頜腺位置,周圍其它組織無異常,此腫塊大紙有2.5*3.5CM,與下頜腺沒有明顯的屆限.醫生說打幾天消炎針看看會不會消(疑為慢性下頜腺炎),若不消,再做其它處理,比如說腫瘤什么的,請問醫生,這種病要不要緊,是不是要做過一步的檢查,謝謝!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下頜左側出現硬塊可能是多種原因導致的,如炎癥、腫瘤、囊腫、增生、結石等。 1.炎癥:慢性下頜腺炎是常見原因之一,多由細菌感染或自身免疫因素引起。表現為腺體腫大、質地較硬,可能伴有疼痛、口干等癥狀。治療常使用抗生素,如頭孢呋辛酯、阿莫西林、甲硝唑等。 2.腫瘤:包括良性和惡性腫瘤。良性腫瘤生長緩慢,邊界較清晰;惡性腫瘤則生長迅速,邊界不清,可能侵犯周圍組織。需要通過病理檢查確診。 3.囊腫:可能是由于腺體導管阻塞,分泌物潴留形成。一般無明顯癥狀,較大時可出現壓迫癥狀。 4.增生:局部組織的增生也可形成硬塊,如纖維組織增生。 5.結石:下頜腺導管內結石可阻塞腺體分泌,導致腺體腫大。 綜上所述,下頜左側的硬塊病因多樣。目前先進行抗炎治療觀察,如果腫塊不消,應進一步檢查,如穿刺活檢、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明確診斷,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建議前往正規醫院的口腔科就診。
2025-02-13 23:2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因導管的阻塞和狹窄而導致頜下腺逆行性炎癥,稱為頜下腺炎,常與涎石并發。臨床表現主要為頜下腺腫大,疼痛,有膿性分泌物自導管口溢處。本病成年人發病率高,大多系慢性表現。目前有較有效的治療藥物和方法,治愈率較高。未及時接受治療者,未經正規治療者,療效欠佳,因此,早治療是關鍵。1.發熱、脈搏、呼吸增快;2.頜下、口底區明顯水腫,舌下皺襞紅腫;3.頜下腺疼痛、壓痛,導管口發紅、有膿性分泌物排出。4.慢性者,常有頜下區不適或脹痛;有鹼味分泌物自導管口排出;5.導管阻塞時,頜下腺腫大,脹痛,尤其在進酸性飲食后更明顯,但食后逐漸緩解;6.頜下腺腫大,質稍硬、壓痛,擠壓頜下腺時,導管口有鹼味或膿性分泌物排出。診斷1.發熱、全身不適,血白細胞計數增多;2.頜下區腫脹、疼痛。頜下腺腫大,壓痛;3.患側舌下區紅腫,導管口紅腫,有膿性分泌物溢出;4.慢性者可有頜下區反復腫痛史,頜下腺腫大,質稍硬,輕壓痛;5.頜下腺導管口輕度紅腫,有膿液或混濁液排出;6.口底咬合片可能顯示導管結石。輔助檢查1.對單純早期頜下腺炎者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2.對慢性患者臨床表現不典型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和“B”。治療措施1.病原治療(去除涎石、導管擴大術);2.物理治療;(理療)3.抗生素治療;4.對癥支持治療;5.重者可作手術摘除頜下腺;6.早期輕型病例以口服抗生素和其他輔助為主;7.重型病例以靜脈用藥,注意支持療效和防止并發癥;8.慢性病例應采用病因治療,抗生素,支持對癥等綜合治療;9.累發病例應考慮外科切除。預防該病常與涎石并發,因此,預防的關鍵是注意口腔衛生,多飲磷化水,防止涎石形成。慢性頜下腺炎者,如反復發作,療效不佳,則應考慮手術治療。治愈標準1.治愈:癥狀體征消失。2.好轉:癥狀減輕。3.未愈:癥狀體征無改善。
2015-12-20 12:2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慢性病中醫治療比較好.建議中藥治療,你可以到中醫咽喉科用活血化淤,祛腐生新,消炎止疼,祛痰散結,鎮靜安神,疏肝理氣,疏通經絡等中藥粉劑,直接作用到咽喉病變部位,結合內服中藥,針刺等綜合療法,標本同治,效果不錯,無毒副作用.不易復發.
2015-12-20 02:1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目前可以進一步檢查是否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如果是可以考慮應用阿昔洛韋治療。
2015-12-19 23:0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預防的關鍵是注意口腔衛生,多飲磷化水,防止涎石形成
2015-12-19 17:4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