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息肉檢查后應注意什么?
問題描述:今天去醫院做B超,膽囊方面:形態正常,囊壁光滑,膽囊壁可見一個稍高回聲團塊,直徑約6,后方無聲影,改變體位不移動,膽總管不寬.提示:膽囊息肉,隨訪.醫生讓我每半年復查一次.請問這要緊么,怎么讓它不變大,平時要注意些什么?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膽囊息肉多數為良性病變,發現膽囊息肉后,應注意飲食調整、規律作息、定期復查、適當運動、避免不良習慣等。 1. 飲食調整:減少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如動物內臟、油炸食品等。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的比例。 2. 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利于維持身體正常的代謝功能。 3. 定期復查:嚴格按照醫生建議每半年復查B超,監測息肉的大小、形態變化。 4. 適當運動:適度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強體質。 5. 避免不良習慣:戒煙限酒,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 6. 控制體重:保持體重在正常范圍內,避免肥胖,因為肥胖可能增加膽囊息肉的風險。 7. 慎用藥物:避免自行服用可能影響膽囊功能的藥物,用藥需遵醫囑。 總之,膽囊息肉患者不必過于恐慌,但要重視日常生活中的調養和定期復查,以便及時發現異常并采取相應措施。
2025-02-11 11:5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你好,平時低鹽低油脂低膽固醇飲食對疾病的恢復比較好,同時避免暴飲暴食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015-12-19 10:0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可以放心,平常飲食忌油膩的食品,祝你健康,定期復查.
2015-12-19 07:5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一,矯正形成息肉膽汁,阻止息肉的生長與再生成. 二,改變病灶局部微環境,切斷息肉營養供給,使瘤體從根部干枯,萎縮壞死“瘤亡蒂落”,通過體腔隨大便排出體外. 三,活性成份附著瘤體表面,浸入息肉組織體內直接殺滅細胞,使其失活,不得復生.化腐生肌,修復基底組織,恢復胃,腸功能. 四,全面調整人體免疫功能,糾正機體失衡狀態,通過激活和增強人體的免疫系統(包括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使其增加體液免疫對致息因子的監控,促進淋巴細胞,單核吞噬和巨噬細胞對息肉組織的吞噬作用,糾正膽囊致息內環境調節,調整致息與抑息基因至正常平衡狀態,從而治愈膽囊息肉.該療法以調整,逆轉患者整體病態因素,平衡陰陽入手,可從根本上使膽囊息肉逐漸縮小,吸收,最終完全消失,從而達到徹底康復的目的.臨床經數萬例觀察,療效顯著,一般1—3個月可痊愈. 自擬雙花連膽湯處方:金銀花,野菊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樸,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陳各15g,黃連,龍膽草,甘草各10g.每天1劑,分3次服(早八點左右,下午兩點左右,晚十點左右,沒時間的話,就一天分2次服吧),療程為30天.服藥期間停用其他藥物,禁食肥豬肉及蛋類食品等. 二,適應癥狀: 膽囊息肉,它是長在膽囊壁上的腫物,絕大多數是良性,僅極少數為惡性,又稱膽囊隆起樣病變或膽囊腫瘤,主要表現為右上腹輕度不適,伴有結石時可出現膽絞痛,但也有相當數量的患者并無癥狀,只是在做健康體檢時才被發現. 三,治療原理: 中醫認為,膽囊息肉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肝郁氣滯,疏泄失常,氣血運行不暢,久郁成瘀而致;二是因腸胃積滯,運化失常,水濕內停,蘊而化熱,上蒸肝膽,使肝失疏泄,久郁成瘀而致.肝膽經絡循行兩脅,肝失疏泄,氣滯不行故兩脅脹痛;木郁克土使脾胃氣滯故脘腹脹滿或疼痛;濕熱內蘊,肝膽氣逆故見口苦咽干,燒心.舌苔黃膩乃肝脾濕熱上蒸所致.本病的治療原則應以疏肝利膽,清熱瀉火,健脾祛濕為主.雙花連膽湯方中金銀花,野菊花,黃連,龍膽草清熱瀉火;柴胡,制香附,青皮疏肝利膽;厚樸,前胡,白芍,甘草理氣行滯,解痙止痛;茯苓,茵陳清熱利濕.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瀉火,疏肝利膽,健脾祛濕之功效.
2015-12-19 05:0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通常1公分以上考慮手術.0.6可以再觀察一段時間如果沒有繼續發展可不需手術.
2015-12-19 02:1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往往在體檢或其他目的的檢查中發現或因其他疾病切除膽囊后發現,分為炎性息肉和膽固醇性息肉,多數無臨床表現,如息肉較大,可出現右脅隱痛,或牽及右肩背,可伴有消化不良等類似慢性膽囊炎的臨床表現。本病偶可發生息肉樣原位癌。膽囊息肉的發病以中青年為主,30-50歲的人群占了總病人數的57.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