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懷疑有心臟病但檢查正常,可能是心理原因,也可能與神經功能紊亂、生活方式、早期病變未檢出、其他疾病的牽涉痛等有關。 1. 心理原因:長期的精神緊張、焦慮、壓力過大等,可能導致軀體化癥狀,讓人感覺心臟不適,但實際上心臟并無器質性病變。 2. 神經功能紊亂: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影響心血管系統的正常功能,出現類似心臟病的癥狀。 3. 生活方式:過度勞累、缺乏運動、睡眠不足、大量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可能引起心臟的暫時不適。 4. 早期病變未檢出:某些心臟病在早期階段,常規檢查可能難以發現異常,需要進一步觀察或進行更深入的檢查。 5. 其他疾病的牽涉痛:如消化系統疾病(胃潰瘍、膽囊炎等)、呼吸系統疾病(胸膜炎等),疼痛可能牽涉到胸部,讓人誤以為是心臟問題。 總之,如果多次檢查心臟均正常,但仍感覺不適,建議調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心態,必要時尋求心理醫生幫助。若癥狀持續或加重,應及時復診,進一步排查原因。
2025-02-12 15:0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一般疑病癥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反復的就醫行為,同時對醫院的陰性檢查結果和醫生的解釋不認可。除了頻繁的求醫行為,患者對自己可能存在的疾病是深信不疑,但是卻拿不出有利的證據。患者面對自己的這種行為活動也比較的痛苦,但是自己也沒有辦法去解決。同時這種情況也必須是至少持續三個月的時間,而社會功能也出現受損的情況。你可以對照一下自己是否同上述的癥狀相吻合。如果自己僅僅是擔心自己有病,同時也是為了進一步確診,我想應該不是疑病癥。因此疑病癥屬于神經癥的范疇,而神經癥都會有一個的人格基礎,同時沒有任何的器質性的病變。但是不管怎么說,自己也需要把自己的健康放在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上來。從心理素質的提高到身體素質的提高,都需要自己從方方面面去注意。加強學習,尤其是健康保健和心理學的書籍,自己是需要積累一些知識的。同時加強營養;適當地運動和鍛煉;適當地做一些家務;積極地去參加有意義的社會活動;加強同家人和朋友的對話和交流;保證每天足夠的睡眠,等等。健康是點點滴滴的小事積累起來的,因此需要自己有健康保健的意識。
2015-12-18 10:3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你好,根據你的癥狀。也可能是屬于陣發性的心臟疾病引起的心慌不適癥狀呢。一般不是您的心理有疾病呢。需要動態的觀察為宜建議注意衛生,增加身體營養物質。避免情緒激動,積極觀察為宜
2015-12-18 09:1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建議去做個心電圖檢查一下.
2015-12-18 01:4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心理分析:您好,兩次檢查沒問題之后,現在還擔心嗎?還想繼續去檢查,換其他地方檢查嗎?心理指導: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想法,繼續檢查檢查檢查,痛苦持續三個月以上,社會功能損害,無法正常生活學習的話可考慮疑病癥。
2015-12-17 18:5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