睪丸長疙瘩,有醫生說是濕疹疣等,是性病嗎?傳染嗎?咋治?
睪丸上面長了好幾個疙瘩,小米粒的大小,是肉色的,還有一個是白色的,呈片狀的,5個,醫生說是濕疹疣,還有的醫生說是尋常疣,還有的說是軟纖維瘤,請問這是性病嗎?這病傳染嗎?需要治療嗎?應該怎么治療?好像是半年了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睪丸上長疙瘩,可能是濕疹疣、尋常疣、軟纖維瘤等。這些病癥不一定是性病,是否傳染及如何治療需根據具體情況判斷,如病因、癥狀、患者自身狀況等。 1. 濕疹疣:多由皮膚過敏或感染引起,一般不傳染。治療可外用糖皮質激素軟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也可口服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 2. 尋常疣:由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所致,有一定傳染性。可通過冷凍、激光或外用維 A 酸乳膏等治療。 3. 軟纖維瘤:病因尚不明確,通常不傳染。較小的可暫不處理,較大的可手術切除。 4. 診斷:明確診斷需結合癥狀、體征、病史,必要時進行病理檢查。 5. 預防: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睪丸部位清潔干燥,避免搔抓和摩擦。 總之,睪丸上出現疙瘩應引起重視,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后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同時,注意日常護理,促進恢復。
2025-02-12 02:3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疣(wart)是由病毒(例如人類乳頭瘤病毒)引起的一種皮膚表面贅生物,其病各首見與《內經》.多見于兒童及青年,潛伏期為1~3個月,能自身接擴散. 阿是穴常規消毒,取28號0.5~1寸長不銹鋼毫針(多用耳針),在母疣頂面中點垂直進針.為了減輕針刺時疼痛,可先以左手捏緊疣之基底部,使之蒼白后再刺入.針刺入后應快速進針至疣底部,深度約5分左右,隨即重力快速捻轉30次,并作緊提插瀉法,使患者有酸麻脹感.
2015-12-18 09:5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你好,這樣的情況可以做一下醋酸白試驗或者PCR檢測,即可明確診斷.尖銳濕疣是性病,存在一定的傳染性.尋常疣,軟纖維瘤不是性病,目前癥狀可以采用激光或者液氮冷凍處理.
2015-12-18 07:5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你好,濕疹(eczema)是以皮疹特征命名的一種最常見的皮膚病,小兒尤為多見,占皮膚科初診病例的10%-30%。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炎癥性皮膚病,其特點為多形性皮疹,滲出傾向,對稱分布,易于復發和慢性化,自覺劇烈瘙癢。病因及流行病學: 病因較復雜,目前多認為系過敏性疾病,屬第Ⅳ型變態反應。過敏原可來自外界,亦可來自機體內部。外界過敏原如化學藥品、化妝品、染料、某些動物的毒素,蛋、魚、蝦、牛奶等異性蛋白以及某些花粉、塵埃等。內部過敏原如體內病灶,腸寄生蟲病,某些代謝、內分泌或消化道功能失調以及人體本身某些組織在某些因子的影響下,其成份發生改變而形成自身抗體等。 小兒尤為多見。現代醫學病理: 濕疹患者多具有過敏性體質,有人發現過敏體質與遺傳性IgA缺乏有一定關系。此外,當機體處于過度疲勞,精神緊張等情況下,神經及內分泌系統發生一系列的相應變化,通過神經反射或內分泌影響使皮膚對各種刺激因子的易感性增高,有助于濕疹的發生。中醫學病因病機分析: 本病常因飲食失節,嗜酒或過食辛辣腥發動風之品,傷及脾胃,脾失健運,致使濕熱內蘊,又外感風濕熱邪,內外兩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膚發為本病。或因素體虛弱,脾為濕困,肌膚失養。或因濕熱蘊久,耗傷陰血,化燥生風,而致血虛風燥,肌膚甲錯。臨床表現: 一、臨床表現與分型 濕疹可分急性、亞急性及慢性三種: (一)急性濕疹 1.皮損呈多形性,常循一定規序發生,開始為彌漫潮紅,以后發展為丘疹、水皰、糜爛、滲液、結痂,常數種皮損同時并存。 2.病變常為片狀或彌漫性、無明顯境界。可發于身體各部,而以頭、面、四肢遠端、陰囊多見。常對稱發病,嚴重者可泛發全身。 3.經過急劇,炎癥明顯,傾向濕潤糜爛,如不發展為慢性,約2~3周可以痊愈,但常易反復發作。 4.自覺灼熱及劇烈瘙癢。 (二)亞急性濕疹 1.為介于急性與慢性濕疹間的階段,常由于急性濕疹未能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使病程遷延所致。 2.皮損較急性濕疹輕,以丘疹、結痂、鱗屑為主,僅有少量水皰及輕度糜爛。 (三)慢性濕疹 1.常由于急性和亞急性濕疹處理不當,長期不愈或反復發作轉變而來。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如手、小腿、肘窩、陰囊、女陰等處,境界明顯,炎癥不著。 2.患處皮膚肥厚粗糙,嵴溝明顯,呈苔蘚樣變。顏色為褐紅或褐色,表面常附有糠皮狀鱗屑,伴有抓痕,結痂及色素沉著。部分皮損上似可出現新的丘疹或水皰,抓破后有少量漿液滲出。發生于手足及關節部位者,常呈破裂或疣狀,自覺疼痛影響活動。 3.慢性病程,時輕時重,常反復呈急性或亞急性發作,尤以精神緊張時為甚。 4.平時自覺癥狀不著,每當就寢前或精神緊張時出現劇烈瘙癢。 二、幾種特殊類型濕疹 (一)錢幣狀濕疹 1.好發于背及四肢伸側。 2.皮損呈散在約5分硬幣大小,圓形紅斑水皰,輕度糜爛和結痂等,邊界較清楚,在進行期損害可稍擴大。 3.大多呈慢經過,自覺劇烈瘙癢。 (二)自體過敏性濕疹 1.發病前某些部位皮膚如下肢、陰股部等處常患有濕疹。 2.原發部位濕疹惡化后不久在身體其他部位即出現濕疹樣損害。開始為炎性小丘疹,迅速變為群集的丘皰疹,以后融合成小的片狀濕疹樣損害。 3.病變分布以四肢為主,其次為軀干及面部。 4.瘙癢較劇,有燒灼感,可伴淺表淋巴結腫大,全身不適和低熱。 5.一般發作較急,可于1~2周內泛發全身原發病灶好轉后,繼發性皮疹可逐漸消退。病程遷延數周以上。 三、傳染性濕疹樣皮炎 1.常發于破潰的膿腫、竇道、潰瘍、瘺管周圍或女陰附近等常受分泌物刺激的部位。 2.初起僅限于化膿性病灶周圍,皮損潮紅,邊界清楚。有多數小皰、膿皰或毛囊炎,表面覆有漿液性或膿性分泌物或痂皮。皮損可向周圍擴大蔓延,有時周圍出現1周即將剝脫的皮屑,其下常有積膿。附近淋巴結往往增大。 3.具有自體接種傳染的特點,搔抓可使皮損呈線狀分布。 4.自覺瘙癢但較一般濕疹為輕。診斷: 濕疹診斷標準: 1.急性濕疹 (1)急性發病,皮損由紅斑、丘疹、水皰組成。集簇成片狀,因搔抓常引起糜爛、滲出、結痂和化膿等改變,邊緣不清,常呈對稱分布。 (2)劇癢。 2.亞急性濕疹:急性病變炎癥減輕、滲液減少后,病程遷延,皮損以丘疹、鱗屑和結痂為主,僅有少數丘皰疹和糜爛或有輕度浸潤。 3.慢性濕疹 (1)可從急性濕疹反復發作而致或開始即呈慢性。 (2)好發于面部、耳后、肘、腘窩、小腿、外陰和肛門等部位,伴劇癢。 (3)皮損較局限,肥厚浸潤顯著,境界清楚,多有色素沉著。 (4)病程慢性,常有急性發作。 4.自家敏感性濕疹 (1)發病前,在皮膚某部常有濕疹存在。 (2)經7~10天后,全身突然發生多數散在丘疹,丘皰疹和小水皰,對稱分布,并有同型反應。 (3)原發病灶好轉后,全身皮損也自然減輕、消退。 (4)瘙癢劇烈 5.傳染性濕疹樣皮炎 (1)在發病部位附近有原發性化膿病灶。 (2)皮損以化膿病灶為中心,向四周擴展,表現為紅斑、水皰、膿皰、糜爛、結痂等。進展快,不對稱,常沿搔抓方向成帶狀分布。 [附]按濕疹發生部位分型,濕疹常發生于某一部位,臨床表現也有一定的特異性,茲分述如下。 1.耳部濕疹:多發生在耳后皺襞處,表現為紅斑、滲液、有皸裂及結痂。有時帶脂溢性。常兩側對稱。 2.乳房濕疹:多見于哺乳的婦女。乳頭、乳暈及其周圍呈棕紅色皮損,邊界清楚,糜爛,結痂,在乳頭部皸裂、疼痛。肥胖婦女或垂乳者,常于乳房下皺褶處發生潮紅或糜爛滲出。 3.臍窩濕疹:臍窩處呈現鮮紅或暗紅色斑,表面濕潤,有滲液及結痂,邊界清楚,很少波及臍周皮膚。 4.陰囊濕疹:急性發作時,陰囊皮膚水腫,潮濕或有糜爛,滲出,結痂。多數呈慢性,陰囊皮膚皺紋深闊,浸潤肥厚,呈橘皮或核桃殼狀,干燥,覆有鱗屑,色素加深,間或有部分色素脫失。自覺瘙癢劇烈。病程較長,常數月、數年不愈。 5.女陰濕疹:大小陰唇及其附近皮膚浸潤肥厚,境界清楚。較少發生紅斑、糜爛、滲出。因劇烈瘙癢而經常搔抓,大陰唇皮膚可呈苔蘚樣變,有時可見部分色素脫失斑。 6.肛門濕疹:肛周皮膚濕潤潮紅、糜爛,亦可散在少量丘疹,或肛門粘膜皺襞肥厚皸裂。奇癢難忍。 7.手部濕疹:好發于掌面、手背,可侵及腕部和手指。常對稱發生。掌面皮損為局限性淺紅,黃褐色斑,上有較厚硬皮屑,易干燥皸裂。手背多為錢幣狀浸潤肥厚的暗紅斑,或為苔蘚狀斑片,覆有少量鱗屑。手指見少量丘疹、水皰。甲周皮膚腫脹潮紅,甲板有上現象,甲板變厚不規則。自覺不同程度瘙癢。 8.小腿濕疹:多發生于脛前或側面,常對稱分布。皮損多為局限性棕紅色斑,有密集的丘疹或丘皰疹,破后有糜爛,滲出,結痂,日久則皮損變厚,色素沉著。自覺瘙癢。鑒別診斷: 一、接觸性皮炎與急性濕疹鑒別 1、接觸性皮炎:病因主要為外界接觸物,病因易追查。主要限于接觸部位、暴露部位多見。皮疹多為單一形態,境態清楚,可有大皰,局部灼癢、疼痛、不適。病程短,去除原因后多易治愈。除非再接觸,一般不復發。 2、急性濕疹:主要為內因,病因復雜,常不易追查。無一定部位,常對稱分布。皮疹為多形性,邊界不清,無大皰,多為小皰,伴劇烈瘙癢。病程較長,易轉為慢性。易于復發。 二、神經性皮炎與慢性濕疹鑒別 1、神經性皮炎:先有瘙癢、后發皮疹。皮損為圓形及多角形扁平丘疹形成苔癬樣變,邊緣常有散在扁平發亮的正常皮色丘疹,無小皰。頸、肘、膝、伸面及腹內側多見。病程為慢性經過。 2、慢性濕疹:常由急性轉變而來。浸潤肥厚,色素沉著,周圍可有丘皰疹,破裂后糜爛滲出。多發于頭面、四肢屈側及外陰部。急性及慢性反復交替發作。 三、手癬 易與手濕疹相混淆,手癬多發生在手掌,常單側發病,真菌檢查陽性。 四、脂溢性皮炎 經過中可有濕疹樣改變,但本病主要發生于頭部、胸前、背部中央、腋窩、陰部等皮脂分泌較多的部位,常先自頭部開始發病,向下蔓延,損害主要表現為黃紅色或鮮紅色斑,上覆有油膩性鱗屑或痂皮。現代醫學療法: 只有急性泛發性濕疹經多種治療療效不明顯時才考慮短期選用皮質激素內服。外用藥物主要為對癥處理,根據不同病期表現選用溶液、洗劑、霜脂、糊劑或軟膏等濕敷或外涂,常用的有硼酸、薄荷、樟腦、糠餾油、煤焦油、皮質激素等有收斂、止癢、消炎作用。除非有繼發性感染,一般不需用抗生素治療。
2015-12-17 21:1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蘇國水
金水膚康皮膚專科門診部
皮膚科
-
你好,一般是濕疹的,建議你用點清熱利濕的中藥外洗下,用抗病毒的藥物控制,有一定傳染性的.
2015-12-17 20:3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