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歲首次心梗,是否要做心臟造影和放支架?
各位醫生:我爸爸今年50歲,以前身體還算健康,血壓稍微有點偏低,但是每年體檢都從未檢查出心臟有問題.2個星期前突然因感覺到心臟有燒灼感,并且四肢發麻,臉色發青,被送往醫院搶救,醫生診斷為左下壁內后壁心肌梗塞.搶救時用了溶栓.危險期度過后醫生覺得溶栓效果還算比較好,病情也穩定下來.但做完心臟彩超后發現心臟血管還是有點硬化和堵塞,于是考慮到需不需要做心臟造影和放支架.我想問一下醫生,心臟造影以及放支架是否有風險?風險有多大?由于他是第一次得心肌梗塞,有醫生說放了支架后2-3年內有可能再復發,大部分病人都會采取第二次心肌梗塞后再做造影再放支架,所以我還想請問下,像我爸爸這種情況現在有必要做心臟造影嗎?另外,得了心肌梗塞后平時應該注意些什么?比如飲食方面和生活方面.希望能盡快得到答復.謝謝.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50 歲男性首次發生左下壁內后壁心肌梗塞,溶栓后病情穩定,但心臟血管仍有硬化和堵塞,對于是否進行心臟造影和放支架存在疑問,同時關心心梗后的注意事項。包括飲食、生活等方面。 1. 心臟造影和放支架的風險:心臟造影和放支架是有一定風險的,如出血、感染、血管損傷等,但在正規操作下,風險通常可控。 2. 風險大小:風險發生的概率因個體差異和醫院條件而異。一般來說,在經驗豐富的醫生操作下,嚴重風險相對較低。 3. 心臟造影的必要性:這種情況有必要做心臟造影,它能更清晰地了解血管堵塞情況,為后續治療提供依據。 4. 心梗后的飲食:飲食宜清淡,減少高鹽、高脂、高糖食物攝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5. 生活注意事項:避免勞累和劇烈運動,保持良好的睡眠,戒煙限酒,控制情緒。 6. 復發預防:遵醫囑規律服藥,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類藥物等,定期復查。 總之,患者應與醫生充分溝通,權衡利弊后決定是否進行心臟造影和放支架。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嚴格注意各項事項,以促進康復和預防復發。
2025-01-15 19:3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你好:冠脈造影和介入支架技術已經很成熟,有一定風險,但不大。介入支架后關鍵問題就是防止再狹窄,要按醫囑堅持服藥。當決定作造影檢查,就要做好介入支架的思想準備,因為二者是連續進行的,是否介入支架,取決造影結果。
2015-12-17 20:2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最好是做一下心臟造影,然后再考慮手術治療。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主要并發癥,合理的飲食,對心肌梗塞治療有重要意義。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要嚴格臥床,營養不宜過多,進食時要注意以下問題: (1)限制熱量攝入,以減輕心臟負擔。尤其是發病初期,應少食多餐,以流質為主,并避免過冷或過熱的膳食。隨著病情好轉,可適當增加半流食,并逐步增加熱能。允許進食適量的瘦肉、魚類、水果等。經常保持胃腸道通暢,以防大便時因過分用力加重病情。 (2)飲食應平衡、清淡且富有營養,以改善機體,包括心肌細胞的營養供給,保護和維持心臟功能,促進病人早日康復。應避免過量和刺激性食物,不飲濃茶、咖啡。避免進食大量脂肪,因為有可能因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度增加,導致血流緩慢、血小板聚集而引起血栓形成。 (3)注意鈉、鉀平衡,適當增加鎂的攝入,以防止或減輕并發癥,尤其是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發生和發展。一般建議低鹽飲食,但急性期若小便中鈉喪失過多,則不必過分限制鈉鹽。膳食中鈉、鉀、鎂的攝入,應據病情隨時調整。 (4)急性心肌梗塞伴心功能不全時,常有胃腸功能紊亂,飲食更應注意。發病開始的1~2天,僅給熱水果汁、米湯、蜂蜜水、藕粉等流質飲食,每日6~7次,每次100~150毫升。若患者心功能好轉,疼痛減輕后,可逐漸增加一些瘦肉、蒸雞蛋白、稀米粥等飲食。 隨著病情的恢復,病后6周可采用冠心病的飲食治療,但飲食仍需柔軟,易于消化。
2015-12-17 14:0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壞死的心肌即使知道有多少也是不可挽救的,無濟于事,但如果真想知道的話心肌核素顯像是最好的檢查壞死的心肌即使知道有多少也是不可挽救的,無濟于事,但如果真想知道的話心肌核素顯像是最好的檢查
2015-12-17 12:2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建議您行冠脈造影檢查,根據檢查結果選擇是否放置支架,在我們專業上叫開通罪犯血管,支架術后也要用藥,藥物預防再狹窄,而且藥物支架后再狹窄的幾率比較小.如果病情穩定,在梗塞后半月選擇這種診斷治療比較好.
2015-12-17 10:1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一種急癥。是由于冠狀動脈急性閉塞,使部分心肌因嚴重而持久的缺血發生的局部壞死。95%以上的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致。如果冠狀動脈閉塞較慢,側支循環形成較好,則可不發生心肌梗死。非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如冠狀動詠栓塞、冠狀動脈炎、主動脈夾層累及冠狀動脈開口、冠狀動脈先天畸形、心肌橋等,均會導致心肌梗死。本病在歐美常見,美國35~84歲人群中年發病率男性為71‰,女性為22%。;每年約有80萬人發生心肌梗死,45萬人再梗死。在我國本病遠不如歐美多見,70和80年代北京、河北、哈爾濱、黑龍江、上海、廣卅等省市年發病率僅0.2‰~0.6‰,其中以華北地區最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