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新生兒臉上的斑痣和鮮紅斑痣在形成原因、外觀特征、發展變化、治療方法及預后等方面存在差異。 1.形成原因:斑痣可能是遺傳、胚胎發育過程中的異常等導致;鮮紅斑痣多與血管發育畸形有關。 2.外觀特征:斑痣顏色多樣,形態不規則;鮮紅斑痣通常為紅色或紫紅色的片狀斑塊。 3.發展變化:斑痣可能保持不變或逐漸增大;鮮紅斑痣可能隨年齡增長顏色加深、面積擴大。 4.治療方法:斑痣可通過激光、手術等治療;鮮紅斑痣常用光動力療法、脈沖染料激光等。 5.預后:斑痣治療后效果較好,部分可能復發;鮮紅斑痣治療效果因人而異。 總之,新生兒臉上的斑痣和鮮紅斑痣有明顯區別。家長若發現孩子臉上有此類癥狀,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以便明確診斷并采取合適的治療措施。
2025-01-16 05:0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新生兒斑痣確切病因尚沒有確定,學者們認為是血管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因為外蜀某些因素刺激或影響了血管的正常發育而導致血管畸形或異常發育而成。血管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大致可分為叢狀期、網狀期及管干期三個階段,而新生兒斑痣很可能是血管在叢狀期,由于有些毛細血管停止發育而致。其邊緣不規則的粉紅色斑,壓之褪色,哭鬧時明顯,好發于頸項部和眉間。新生兒中有23.4~40.3%發病率。大多數紅斑在2~3歲內,特別是1歲內紅斑會自然消失。本病女嬰發病率較男嬰高。鮮紅斑痣又稱葡萄酒樣痣或毛細血管擴張痣,也常常在出生時或出生后不久出現,容易發于面、頸和頭皮,大多為單側性,偶為雙側性,有時累及粘膜。它的損害初起為大小不一或數個淡紅、暗紅或紫紅色斑片,呈不規則形,邊界清楚,不高出皮面,可見毛細血管擴張,壓之部分或完全退色,而且表面平滑。
2015-12-17 04:0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芳 主治醫師
煙臺半島白癜風醫院
白癜風
-
對于新生兒斑痣的確切病因,目前尚未有確定的答案,據相關學者們認為,新生兒斑痣是血管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就形成了,由于在胚胎發育的過程當中,因為受到某些因素的刺激,從而就影響了血管的正常發育,最終導致血管畸形或異常發育而成。鮮紅斑痣的癥狀:鮮紅斑痣又可稱之為葡萄酒樣痣,或者是毛細血管擴張痣,常常在嬰兒出生時就會出現,也有一部分患者是在出生后不久才會出現,并且大多數是好發生于患者的面部、頸部和頭皮等明顯的部位。并且大部分是表現為單側性的,偶為雙側性,有時還會累及到患者的粘膜處。病灶面積隨身體生長而相應增大,終生不消退。
2015-12-17 00:3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這個可以通過顏色和邊緣情況辨別的,如果是損害初起為大小不一或數個淡紅、暗紅或紫紅色斑片,呈不規則形,邊界清楚,不高出皮面,可見毛細血管擴張,壓之部分或完全退色,表面平滑,這樣的話,多數考慮是由于鮮紅斑痣導致的
2015-12-17 00:0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首先,為患者朋友們介紹的是,鮮紅斑痣又稱葡萄酒樣痣或毛細血管擴張痣,也常常在出生時或出生后不久出現,容易發于面、頸和頭皮,大多為單側性,偶為雙側性,有時累及粘膜。它的損害初起為大小不一或數個淡紅、暗紅或紫紅色斑片,呈不規則形,邊界清楚,不高出皮面,可見毛細血管擴張,壓之部分或完全退色,而且表面平滑,患者朋友們對此要多加注意了。 其次,為患者朋友們介紹的是,新生兒斑痣確切病因尚沒有確定,學者們認為是血管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因為外蜀某些因素刺激或影響了血管的正常發育而導致血管畸形或異常發育而成。血管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大致可分為叢狀期、網狀期及管干期三個階段,而新生兒斑痣很可能是血管在叢狀期,由于有些毛細血管停止發育而致。其邊緣不規則的粉紅色斑,壓之褪色,哭鬧時明顯,好發于頸項部和眉間。新生兒中有23.4~40.3%發病率。大多數紅斑在2~3歲內,特別是1歲內紅斑會自然消失。由此可見女嬰發病率較男嬰高。
2015-12-16 19:5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鮮紅斑痣? 鮮紅斑痣又稱毛細血管擴張痣或葡萄酒色斑(port-wine stains),出生時即可存在。是無數擴張的毛細血管所組成、較扁平、少隆起的斑塊,屬于先天性毛細血管畸形。表現為小的紅斑到大的紅色斑片,不高出皮面,顏色淡紅或暗紅,形狀不規則,壓之部分或完全褪色。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