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肝復發后得類風濕關節變形如何治療?
我姐姐95年得了戊型肝炎(暴肝),后在98年又復發一次,隨后就得了類風濕,因肝臟不好不敢用大計量的抗類風濕藥,以致延誤了治療,現大關節變形嚴重,兩年前做了右膝關節手術后腿已瘸了,走路不方便,象她這樣的病情現有沒有好的治療方法和醫院?非常感謝!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戊型肝炎復發后患上類風濕,關節變形嚴重,治療面臨困境。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還需考慮患者肝臟情況,選擇合適方案。 1. 藥物治療:可使用甲氨蝶呤、來氟米特、柳氮磺胺吡啶等免疫抑制劑,但要注意監測肝功能。也可應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緩解疼痛。 2. 物理治療:如熱敷、按摩、針灸等,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癥狀。 3. 手術治療:對于嚴重關節變形,手術可能是一種選擇,如關節置換術,但要綜合評估患者身體狀況。 4. 中醫治療:中藥調理、中醫理療等方法,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5. 生活調理: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飲食,適當運動,避免勞累和關節受傷。 總之,對于這種復雜的病情,需要綜合多種治療方法,并密切關注患者的肝臟功能和整體健康狀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2025-01-17 03:2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風濕關節炎的病程多變,一些病人的病情向嚴重方向發展;另一些病人能自然緩解;大多數病人的病情波動不穩定,類風濕主要是關節病變,關節滑膜發生炎癥,滑膜邊緣長出肉牙組織,產生的血管翳破壞關節的軟骨,血管慢慢擴大,最后能將關節全部軟骨毀壞,這種病,藥物目前還不能治愈,只能控制它的發展。近年來多主張用小劑量甲氨喋呤沖擊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一般多采用日服法,在—周的一日內服用,病情較重或不能口服者,可用每周靜脈沖擊或肌內注射。口服成注射第1次5毫克,逐漸加量,最大量每周不超過30毫克,一般每周應用7.5~20毫克。它具有作用迅速、療效確切、危險性小的特點;有的病人應用1—2次后,關節腫痛即可改善,通常在1個月內有所進步。該藥起效快,停藥后反復也快,一般在停藥兩周以內,被控制的病情又會很快發作。因此,當病情控制后應口服維持。目前認為,甲氨喋呤可持續應用5~6年以上。對甲氨喋呤的長期治療,過去有爭論。近年來的一些研究表明,甲氨喋呤的長期治療不僅有效,而且比其他改變病情藥的耐受性要好得多。臨床上治療類風濕經常用到四類藥。第一類.非甾類消炎藥。這類藥物主要作用是癥狀性治療,不能控制病情。與皮質激素相比,不含激素。這類藥物主要的副作用是易引起胃疼痛及出血,一些新藥如布洛芬、芬必得等,副作用比較小。臨床用藥一定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考慮到療效、副作用、經濟情況以及對全身的影響,用藥一定要個體化。第二類.改變病情的藥物。到目前為止,類風濕還沒有根治的療法。但如果病人堅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這類藥物,效果還是不錯的。這類藥物療效慢,可能兩三個月后才見效,能夠控制病情發展,具有修復作用。第三類.免疫抑制劑。甲氨喋呤,SSZ,反應停,愛諾華等,其中甲氨喋呤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阻止關節變形能力高,小劑量使用,一般6周左右開始起作用。第四類.皮質激素。這類藥物的特點是效果好,療效快,但副作用也大。這類藥物只有在兩種情況下可以使用:病人由于自身原因,不能使用第一類藥物;病人關節外癥狀嚴重。至于醋酸潑尼松片禁忌癥:高血壓、血栓癥、胃與十二指腸潰瘍、精神病、電解質代謝異常、心肌梗塞、內臟手術、青光眼等患者不宜使用,對本品及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有過敏史患者禁用,真菌和病毒感染者禁用。長期服用的副作用相對大,而且減量或者停藥時易反彈.值得一提的是祖國中醫中藥的神奇療效,中華醫藥的理論體系、豐富中華醫藥的醫療實踐。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供了最新的高效安全的治療方法。一是控制關節及其它組織的炎癥,緩解癥狀。二是保持關節功能和防止畸形。三是修復受損關節以輕減疼痛和恢復功能。四是最終實現徹底治愈,不易復發。建議中藥為主,配合帕夫林,羥氯奎等副作用較小的免疫調節藥.建議在醫院免疫風濕科專業醫師指導下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應該很快能控制住病情.一定能早日康復.
2015-12-16 18:1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屬于類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arthritis;RA)屬常見病之一,是一種病因未明、以關節炎癥為主的慢性反復發作的全身性疾病,早期有游走性關節疼痛、腫脹和功能障礙,晚期則表現為關節僵硬和畸形,功能喪失,導致殘疾。病變主要在關節滑膜,其次為漿膜、心、肺及眼、皮膚、血管、腎等組織器官。少部分病人發病后有自發緩解趨勢。多數病人病情反復,時輕時重。另有少部分病人病情呈持續加劇,罕有靜止。該病的發展規律可概括為:關節腫脹此消彼起;關節疼痛此重彼輕;關節炎癥此燃彼伏,纏綿歲月;若不能控制或治愈,終鈄導致殘廢。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見于任何年齡的人。最小的發病年齡見于六周的嬰兒,最大的發病年齡為70歲。發病率一般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但發病的高峰年齡在20~40歲,而女性病人則在40~60歲。16歲以前的發病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和成年發病的類風溫性關節炎,在起病方式和臨床表現上有所不同,故對前者稱為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在沒有變形之前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如果變形就只能控制不發展.建議你用我所的中藥治療.你可以到我的診室看看,祝早日康復。
2015-12-16 10:5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對類風濕關節炎一定要聯合使用慢作用藥。否則治療是無效的。如帕夫林(白芍總甙膠囊)、甲氨蝶呤、萊氟米特、羥氯喹、柳氮磺胺吡啶、雷公藤制劑、金制劑。建議在當地醫生或藥師指導下服用。
2015-12-16 10:4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病變為主,能引起肢體嚴重畸形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不但侵犯關節和腱鞘滑膜,也常常累及其他器官,本病早期疼痛劇烈,祖國醫學將其歸入“痛痹”范疇.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與生俱在的疾病,其特點是:病情復雜病程長,好發部位為對稱性手足小關節,繼而全身大小關節相繼病變,女性多見。其癥狀:早期有疲憊無力,食欲減退,肌肉酸痛,手足麻木,繼而關節疼痛,發僵,局部體溫升高,肌萎縮,倦有不規則發熱,體重下降,最后關節活動受限,或發生半脫位畸形或強直,早期有骨質疏松,軟組織腫脹,關節間隙變窄,中期關節面邊緣侵蝕,化驗檢查:病變活動期血沉高,貧血,白細胞升高,類風濕因子陽性等,但總的說來采用綜合療法能達到減輕癥狀,保留關節功能.合理的生活方式這三個實際的目的.建議您可以采用中醫療法,外敷骨炎膏,內服中成藥,在加以適當的功能鍛煉,可以控制病情的發展,減輕疼痛,防止畸形.祝您早日康復!
2015-12-16 10:3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