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膽囊息肉病變在無癥狀時,仍需關注息肉大小、數量、形態、生長速度及患者自身情況等。了解其成因、可能的風險及應對措施很重要。 1. 息肉大小:一般小于 1 厘米的息肉惡變風險較低,定期復查 B 超即可。大于 1 厘米的息肉惡變可能性增加,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2. 息肉數量:單發息肉相對惡變風險稍高,多發息肉惡變風險相對較低。 3. 息肉形態:寬基底、形態不規則的息肉惡變風險高,蒂細、形態規則的息肉惡變風險低。 4. 生長速度:息肉生長迅速提示惡變可能,需進一步評估。 5. 患者自身情況:如有膽囊癌家族史,即使息肉較小,也應提高警惕。 總之,對于無癥狀的膽囊息肉病變,要重視定期復查,密切觀察息肉變化,遵循醫生建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2025-01-15 02:0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膽囊息肉病變臨床并不少見,手術是根治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膽囊息都需手術治療.因其病變類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轉歸亦不盡相同,因此其手術適應癥各家掌握也不一致.一般最好是手術治療比較好,以免惡變,手術應嚴格掌握適應證:即①單發,無蒂息肉;②息肉直徑大于1cm;③基底寬度;④50歲以上有癥狀的息肉;⑤膽囊壁增厚;⑥位于膽囊頸部的息肉樣病變.當然還要注意低脂飲食和口服熊去氧膽酸減輕癥狀.
2015-12-16 03:5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膽囊息肉樣病變建議你用中醫中藥進行治療.中醫治療膽囊息肉與分型:中醫認為膽囊息肉的發病,因于情志失調(壓抑、抑郁、易怒)飲食所傷(過量飲食肥甘厚膩、過量飲酒)勞逸過度(勞累、勞神過度、安逸過度)感覺外邪(暑濕、風寒)等所致。肝膽疏瀉失職、氣機阻滯、血行不暢、膽汁泌排不利、濕熱蘊結、瘀血內停、日久形成癥瘕、積聚之癥。虛實夾雜。治療時,宜辯明標本,分清虛實。①肝膽氣滯型②肝膽濕熱型③血瘀內阻型 ④肝腎陰虛型。 ①肝膽氣滯型 癥狀:右脅隱痛或脹痛、走竄不定、時輕時重、時作時止、脘腹脹滿、性郁抑郁或易怒、口苦、惡心、胸悶、喜嘆息、噯氣、舌苔薄白、脈沉弦。辯析:本癥由情志不調引起,肝失通達、肝膽失疏、肝膽郁阻、氣結肋下、右肋隱痛、反復發作、氣屬無形、聚散無常、疼痛游走不定。氣郁不舒,則性情抑郁、易怒。膽郁不通,故見口苦。肝膽氣郁又犯脾胃、胃失受納、脾失運化、脾胃升降失常,故見少食、惡心、噯氣、腹脹等。 治則:疏肝利膽、行氣解郁、健脾和胃、軟堅散結。 ②肝膽濕熱型癥狀:右上腹或劍突下,脹痛明顯,腹滿而拒按,口苦、咽干、惡心、嘔吐、少食、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胸脘痞悶、發熱畏寒、舌質紅、苔黃而膩,脈弦滑而數。辯析:本癥由濕熱內蘊,肝膽失于疏泄、肝郁氣滯,而見右上腹或劍突下疼痛,膽汁不循腸道、膽汁外溢,則可出現身黃、小便黃及口苦,濕熱蘊結于脾胃,故脾胃失于運化、胃氣上逆,則見惡心、嘔吐;水濕不行,則見腹部痛滿、胸脘痞悶。熱傷津液,陰液虧耗,則見咽干,便秘等。法則:清熱化濕、利膽通腑、活血化瘀、軟堅散結。 ③血瘀內阻型 癥狀:右脅部刺痛,痛有定處,入夜較甚、面色晦暗,苔薄黃、舌質紫暗瘀斑,脈細而澀。 辯析:因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淤,肝氣久滯、血行不暢、血停日久、則成積塊、不通則痛、故右脅刺疼,血瘀則脈絡不通故苔薄黃、面色晦暗,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血瘀日久而化熱、故舌質紅、苔薄黃。 法則:活血去瘀、疏肝通絡、軟堅散結。 ④肝腎陰虛型 右脅不痛不明顯、精神疲倦、腰膝酸軟、乏力、頭暈目眩、耳鳴、失眠多夢、潮熱心煩、盜汗、手足心熱、咽干、大便或干或稀、舌紅苔少,脈細數。 辯析:勞累、勞神過度或久怒易耗傷陰血,易成陰虛、肝腎精血不足,髓海和筋骨失養則出現腰膝酸軟、乏力、頭暈、目眩、失眠多夢。陰虛則陽亢、內熱傷津、出現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咽干、大便干、舌紅、苔少、脈細。 治則:養肝柔肝、滋陰益腎、利膽和胃。
2015-12-16 01:1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膽囊息肉屬良性病變,有一定的惡變機率,息肉小于一公分可不用治療,定期復查,如較大,超過一公分,或合并膽囊炎或結石,需手術切除膽囊。
2015-12-15 19:2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無癥狀性膽囊息肉一般不需要治療,只需定期復發B超即可,一般半年復查一次。但如果息肉,大于10mm,蒂粗大者,尤其是位于膽囊頸部,多發病變,伴有膽囊結石,或多普勒彩超檢查病變有豐富血供提示為惡性新生物。CEA(腫瘤標記物),測值明顯升高且除外其它胃腸道腫瘤者。需要手術治療。對直徑小于5mm無癥狀病人應間隔3到5個月隨訪檢查。一旦病變增大或癥狀明顯亦須行手術治療。
2015-12-15 19:2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往往在體檢或其他目的的檢查中發現或因其他疾病切除膽囊后發現,分為炎性息肉和膽固醇性息肉,多數無臨床表現,如息肉較大,可出現右脅隱痛,或牽及右肩背,可伴有消化不良等類似慢性膽囊炎的臨床表現。本病偶可發生息肉樣原位癌。膽囊息肉的發病以中青年為主,30-50歲的人群占了總病人數的57.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