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男子患血栓閉塞性靜脈炎如何治療
我兒子三十歲,春節期間兩腳前掌腳趾發癢,現在腳趾上下及趾間皮膚發紫發黑,部分地方發炎發腫破皮,本地醫生問診為血栓閉塞性靜脈炎,求治療血栓閉塞性靜脈炎方法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血栓閉塞性靜脈炎是一種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主要由于血管炎癥、血流緩慢、血液高凝狀態等原因引起。治療方法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一般治療: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行走,注意患肢保暖,戒煙。 2.藥物治療:可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以防止血栓形成;使用血管擴張藥物,如西洛他唑、前列地爾等,改善血液循環;使用抗凝藥物,如華法林、利伐沙班等,預防血栓蔓延;還可使用抗生素,如頭孢呋辛酯、阿莫西林等,控制感染。 3.中醫治療:通過中藥內服、外用熏洗等方法,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癥狀。 4.手術治療:如果病情嚴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可考慮手術治療,如旁路轉流術、血管成形術等。 5.物理治療:如超聲波、紅外線照射等,有助于緩解疼痛和促進炎癥消退。 血栓閉塞性靜脈炎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病情和個體差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2025-01-16 02:1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血栓閉塞性靜脈炎,是一種原因不明,以侵犯四肢中小動靜脈為主的全身性非化膿性血管炎性疾病.具有慢性,階段性,周期性發作的特征.本病多見于年齡20~40歲青壯年男性.一般本病病程長,臨床患者可出現如下癥狀:患肢疼痛,腫脹,壓痛,發涼,怕冷,麻木,間歇性跛行,靜息痛或發生潰瘍及壞疽.患肢皮膚顏色異常:蒼白,潮紅,紫紅或青紫.患肢足背動脈,脛后動脈減弱或消失,甚至腘動脈,股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內服以活血化瘀的方劑為主,針對老年人可以應用補陽還五湯等行氣血的方劑.外用生肌去腐類中藥.中醫辨證血栓性靜脈炎(靜脈曲張,脈痹),急性發作期多見于血熱壅滯,絡損致瘀,應用涼血化瘀法;如遇風熱或濕熱致瘀者,可選用祛風清解化痰法.慢性階段多見于氣虛瘀留濕滯之證,常用益氣活血
2015-12-15 03:0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血栓閉塞性靜脈炎,是一種原因不明,以侵犯四肢中小動靜脈為主的全身性非化膿性血管炎性疾病.具有慢性,階段性,周期性發作的特征.本病多見于年齡20~40歲青壯年男性.一般本病病程長,臨床患者可出現如下癥狀:患肢疼痛,腫脹,壓痛,發涼,怕冷,麻木,間歇性跛行,靜息痛或發生潰瘍及壞疽.患肢皮膚顏色異常:蒼白,潮紅,紫紅或青紫.患肢足背動脈,脛后動脈減弱或消失,甚至腘動脈,股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侵犯上肢者,尺動脈,橈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下肢血栓性靜脈炎的治療包括抗感染,抗凝,溶栓及支持療法.治療辦法:內服以活血化瘀的方劑為主,針對老年人可以應用補陽還五湯等行氣血的方劑.外用生肌去腐類中藥.中醫辨證血栓性靜脈炎(靜脈曲張,脈痹),急性發作期多見于血熱壅滯,絡損致瘀,應用涼血化瘀法;如遇風熱或濕熱致瘀者,可選用祛風清解化痰法.慢性階段多見于氣虛瘀留濕滯之證,常用益氣活血利濕法調理.一般治療注意事項:一是要以預防為主,血栓性靜脈炎屬于比較容易復發的疾病,可以從多方面預防,比如:病后或手術后應盡早進行肢體活動;飲食,戒煙,肢體保暖等.紫外線照射具有良好的消炎鎮痛作用,也可多曬太陽.二是長期需要靜脈輸液的患者,一定要經常更換注射靜脈.三是已發生血栓性靜脈炎,需臥床,抬高肢體30°至疼痛及水腫消失.除化膿性靜脈炎外,一般不用抗生素.
2015-12-15 02:4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本病起病隱襲,病理進展緩慢,常呈周期性發作,往往需經數年后才趨嚴重.病程的演變,根據肢體缺血的程度,可分為三期: (一)一期(局部缺血期) 為病變的初級階段.主要表現為患肢麻木,發涼,怕冷,酸脹,易疲勞,沉重和輕度間歇性跛行.后者為本期典型征象.當患者行走1~2里路程后,小腿或足部肌肉出現脹痛或抽痛,如果繼續行走,則疼痛加重,最后被迫止步.休息后,疼痛立即緩解.再行走后癥狀又出現,被稱為間歇性跛行.隨著病情的發展,行走距離逐漸縮短.此乃因行走后肌肉需氧量增加所致.檢查患肢皮溫降低,皮色較蒼白,足背動脈或(和)脛后動脈搏動減弱.常有游走性血栓性靜脈炎. (二)二期(營養障礙期) 患肢麻木,發涼,怕冷,酸脹等癥狀加重,間歇性跛行日益明顯,行走距離縮短,休息時間延長,疼痛轉為持續性.在肢體處于休息狀態下,疼痛仍不止,稱為靜息痛.夜間更為明顯.患肢皮溫明顯降低,皮色更加蒼白,或出現紫斑,潮紅,皮膚干燥,汗毛脫落.趾(指)甲增厚變形,小腿肌肉萎縮,足背動脈,脛后動脈搏動消失,腘動脈,股動脈搏動亦可減弱. (三)三期(組織壞死期) 除上述癥狀繼續加重外,患肢嚴重缺血,靜息痛更為加重,疼痛劇烈,經久不息,患者日夜屈膝抱足而坐,穩夜不眠.食量減小,體力日衰,明顯消瘦.若并發局部感染,可出現發燒,畏寒,煩躁等全身毒血癥狀.肢端組織缺血更為嚴重,產生潰瘍或壞疽.大多為干性壞疽,趾(指)端干枯發黑,可向近端延伸.壞死組織脫落后,形成經久不愈的潰瘍.若繼發感染,則呈濕性壞疽.根據壞疽的范圍,可分為三級:Ⅰ級,壞疽局限于趾(指)部;Ⅱ級,壞疽延及趾蹠(指掌)關節及蹠(掌)部;Ⅲ級,壞疽延及足跟,踝關節或踝關節以上.辨證施護根據疾病癥狀的輕重,進行分級常規護理,注意患者的體溫,脈搏,血壓的變化.2.精神護理由于血管病的病程長,痛苦大,患者容易失去治療的信心,所以要多多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要有樂觀精神,心情要舒暢,生活要有規律,解除思想負擔,積極配合治療,爭取使病情早日治愈.3.飲食調理多食新鮮蔬菜,水果,適量的蛋肉,低脂肪,低熱量為宜.4.患肢的保護與保溫患者要避免勞累,撞傷,砸傷及凍傷;鞋襪要寬松;要保暖防寒.保持患肢清潔衛生,避免刺激損害皮膚.
2015-12-15 02:0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