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耳耳鳴用藥無效且擔心與耳洞有關,咋辦?
右耳打了耳洞,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耳洞是打在耳骨上的,好幾個月了,也沒有什么癥狀,最近把耳釘取了沒有戴了。最近情緒也不是很好,家里給的壓力很大,考試沒有考好。在家狂念了半個多月的書,基本是十一點多睡覺的。情緒波動也蠻大的。我耳鳴只有右耳耳鳴,去醫院檢查說是非化膿性中耳炎,開了點藥:銀杏葉片、ATC片、維生素B12還有治療鼻炎的藥。吃了三天了吧。沒什么效果,耳鳴癥狀嚴重一些了。我快要開學了,這可怎么辦啊。我就擔心耳鳴是不是因為打耳洞的關系也沒敢跟家人提。是在中心醫院開的藥,但是那個銀杏葉片寫著治療什么半身不遂啊中風啊什么的不知道我能吃嗎?拜托了!我現在很焦急。應該怎么辦呢?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右耳耳鳴,診斷為非化膿性中耳炎,用藥后效果不佳,且擔心與打耳洞有關。這可能與耳部疾病、生活習慣、情緒、用藥情況、個體差異等有關。 1.耳部疾病:非化膿性中耳炎可能導致中耳腔積液、咽鼓管功能障礙等,從而引起耳鳴。 2.生活習慣:長期晚睡、高強度學習可能使身體疲勞,影響耳部血液循環,加重耳鳴。 3.情緒因素:情緒波動大、壓力大,可能引起神經功能紊亂,影響耳部神經的正常功能。 4.用藥情況:藥物發揮作用需要一定時間,三天可能還不足以見效。而且個體對藥物的反應不同。 5.個體差異: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恢復能力不同,治療效果也會有所差異。 建議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遵醫囑繼續用藥,定期復查。如果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復診,調整治療方案。
2025-01-13 22:2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耳鳴的治療許多耳鳴患者并不感到干擾或痛苦,不成為迫切要求解決的問題。這種耳鳴,不論其輕重都稱為代償性耳鳴。若耳鳴較重又有耳部進行性器質性病變,或耳鳴雖較輕但有明顯的精神因素,則耳鳴會給患者造成嚴重干擾,并成為需要治療的主癥,這種耳鳴則稱為失代償性耳鳴。對耳鳴的治療目前仍是一個難題,仍無有效療法。治療原則是消除原發病變,從而消除耳鳴。任何只針對耳鳴癥狀而忽視病因的處理,很少能獲得較好的效果。若無法消除耳鳴時,則應盡量使失代償性耳鳴經過治療轉變為代償性耳鳴,以減輕患者的痛苦。1、病因治療若能找到原發病變,并采取特殊治療,則不論主觀性或客觀性耳鳴,均能獲得較好效果。在主觀性耳鳴中,例如非化膿性中耳炎常可在吹張或鼓室穿刺抽液后,耳鳴立刻消失;又如早期噪聲性聾所致耳鳴,一般在脫離噪聲環境后,可獲得緩解或消失。再如不少鼓室腫瘤或腦橋小腦角腫瘤,在切除病變后耳鳴得到緩解或消失。客觀性耳鳴也多在糾正其病因后消失。例如鼓咽管異常開放經保守或手術治療,解除其過度通暢后,耳鳴即可緩解或消失。又如動、靜脈瘺或畸形通過手術糾正后,可使癥狀緩解。再如椎動脈交通支病變所致耳鳴,常于切除其交通支和病變后得到消失。不少患者的耳鳴經過治療后效果并不明顯,其主要原因為其致病原因并未真正得到解決。例如在耳硬化癥病灶累及骨性耳蝸的病例中,即使鐙骨手術使術后聽力有所提高,但耳鳴可繼續存在。又如晚期梅尼埃病經藥物治療后眩暈消失,而耳鳴如舊。因此,只有真正解決了引起耳鳴的原因后,才能獲得滿意效果。2、藥物治療(1)改善耳蝸血供:血液供應不良,例如血管痙攣、血管栓塞等是影響耳蝸功能的常見原因。應用血管擴張劑可改善內耳血液循環,以達到治療內耳疾病,消除或減輕耳鳴的目的。自主神經功能平衡失調可影響耳蝸的血流量,正常耳蝸生理功能有賴于交感神經纖維調節耳蝸的血供來維持。交感神經系統由α和β兩種受體組成。α受體具有興奮作用,引起血管收縮;β受體具有抑制作用,引起血管擴張。臨床上應用β受體興奮劑可引起血管擴張作用,如芐丙酚胺(Arlidine),劑量為6mg,1~3/d,6周為一療程。其副作用有心悸、四肢震顫和神經過敏,必要時可限制劑量,嚴重者應終止給藥。此外,可應用拮抗腎上腺素的藥物,如腦益嗪,劑量為25mg,3/d。除偶有胃腸功能障礙、發疹和嗜眠外,無其他嚴重副作用,一般停藥后即消失。副交感纖維對迷路動脈的支配尚未證實,但臨床上應用類阿托品作用的藥物,如東莨菪堿或654-2等,能促使副交感神經緊張的松弛,以保持自主神經系統功能平衡,改善內耳血液循環。抗組織胺藥有抗膽堿作用,也可通過自主神經系統起作用。Shulman認為抗組織胺藥可修復受損的血管壁,改善內耳供血,達到治療耳鳴的作用。因此,對某些病例可試用撲爾敏治療,及其他抗組胺藥物治療。其他擴血管藥,如氫麥角堿(hydergin)對改善老年人腦血供不全有一定作用,亦可用以治療耳鳴,劑量為1mg,每日3次,可根據病情需要繼續治療數周至數月。此藥的副作用有惡心、食欲不振,停藥后即消失。中藥丹參口服或靜脈注射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對迷路動脈也有同樣作用。擴張外周血管的藥物,對迷路動脈不一定有作用,例如動物實驗就證實了煙酸并不能改善耳蝸的血流,僅能擴張皮膚周圍血管。(2)改善內耳組織的能量代謝:三磷酸腺苷和輔酶A等有激活組織呼吸和改善循環系統的作用,對早期耳蝸病變所致耳鳴可以選用,一療程為3~6周。對螺旋器病變已不可逆者則無療效。(3)抗驚厥藥:采用利多卡因治療耳鳴早有報道。普魯卡因、利多卡因等局部麻醉劑對神經軸突的介質傳遞有阻滯作用,使聽覺傳導徑路的異常節律過度活動得到控制,達到治療耳蝸或蝸后病變所致外周或中樞性耳鳴。這類藥物的作用可能是阻滯腦干內的多軸突系統,特別是網狀結構,因此可用來治療耳鳴。常用口服藥有酰胺咪嗪(卡馬西平,tegretol),去氧苯比妥(撲癇酮,mysoline)和鹽酸妥卡因碘(tocoinide)。Shea及Melding等在治療前用利多卡因篩選,若靜脈注射利多卡因后耳鳴好轉,則一般療效較好,若患者對利多卡因反應很小或無反應,則上述抗驚厥藥物療效一般較差或無效。其法為預先測定耳鳴的頻率和響度,然后以利多卡因100mg加入注射用水5ml作靜脈注射,10~30s內注射完畢,觀察耳鳴是否暫時緩解。耳鳴響度降低20%以上者為陽性反應,服藥有效。卡馬西平的開始劑量為100mg,2/d,以后逐周增加劑量,每次增加100mg/d,至耳鳴緩解為度,一般不超過800~1000mg/d。有報道認為其有效率可達80%~90%。此藥副作用,輕者出現頭痛、頭昏、嗜睡、復視、皮疹、共濟失調和胃腸道反應等。一般減少劑量1~2周后均可自行消失,嚴重者有骨髓抑制,引起白細胞減少或肝功能損害,故長期服用時應定期檢查血象和肝功能。青光眼、心血管疾病、肝膽疾病和老年患者慎用此藥。由于這類藥物的作用是對癥治療,停藥后癥狀易復發,且有某些副作用,故只在其他治療無效時試用。撲癇酮的效果和前者相似,而副作用較輕,撲癇酮通過肝臟分解成苯乙醛丙二酰胺(phenyl-ethylma-lonamide)和苯巴比妥,前者可加強后者的抗痙攣作用。開始劑量是250mg,1/d口服,第2周250mg,2/d。第3周250mg,3/d。以后維持在259mg,4/d。逐漸增加劑量時副作用很少。鹽酸妥卡因碘是利多卡因酰胺的同類藥物,口服半衰期大約11h。開始劑量是200mg,4/d。逐漸增加至600mg,4/d。Shea觀察12例80%~98%耳鳴消失或減輕。一般患者對該藥耐受力較強,用大劑量后常見的副作用有震顫、頭暈、感覺異常、厭食、惡心、嘔吐等,停藥后很快消失,無永久性后患。3、手術療法目前用手術方法治療主觀性,尚無肯定的療效。客觀性耳鳴的某些原因可通過手術進行根治。在主觀性耳鳴中,若原發耳病本身有手術指征時,則可行手術治療,如梅尼埃病引起的耳鳴,可根據不同情況施行內淋巴囊減壓或分流術、交感神經節切除和前庭神經切除等手術。又如,耳硬化癥可施手術,術后耳鳴可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本身手術指征不強時,則不宜為解決耳鳴而進行手術,其他如鼓索神經切除、鼓室神經叢切除、迷路切除、耳蝸神經切除等手術均被應用于治療耳鳴,但真正能解決耳鳴者為數甚少。5、其他治療方法電刺激療法、催眠療法以及中醫的針刺療法均可用于治療耳鳴,但療效不定。
2015-12-14 10:2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建議做檢查腦部,是否有腦血管堵塞.
2015-12-14 09:3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通過你的描述,建議您最好是去醫院做耳底鏡檢查,有便于及時做對癥治療,再就是,最好是近期不要在佩戴耳機,可以做口服龍膽瀉肝丸和西比靈,和全天麻膠囊做對癥治療!
2015-12-13 23:4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您好,您這樣的情況建議采取藥物治療,看看效果。個人推薦服用鹽酸曲美他嗪片和安神補心膠囊治療,另外,生活上注意戒煙酒和咖啡因,這些可使耳鳴加重,飲食上可以多吃些水果、韭菜、胡蘿卜、芹菜等高維生素的蔬菜瓜果。
2015-12-13 23:1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