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炎有哪些臨床表現
好朋友的身體狀況很不好,他的食欲變得很差,人還特別的瘦,而且皮膚還瘙癢的厲害,后來他去醫院檢查醫生說他是耳聾自身免疫力肝炎,想了解下這個病的臨床表現。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臨床表現多樣,包括乏力、黃疸、食欲不振、腹脹、肝區疼痛等。 1. 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無力,容易疲勞,影響日常活動和工作。 2. 黃疸:皮膚和鞏膜發黃,尿液顏色加深,這是由于膽紅素代謝異常所致。 3. 食欲不振:對食物缺乏興趣,進食量減少,導致體重下降。 4. 腹脹:腹部脹滿不適,可能伴有胃腸脹氣。 5. 肝區疼痛:右上腹肝區出現隱痛或鈍痛。 6. 皮膚瘙癢:膽汁排泄不暢,刺激皮膚神經末梢,引起瘙癢。 7. 其他:還可能有發熱、關節疼痛、皮疹等癥狀。 總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臨床表現復雜多樣,如果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如肝功能檢查、自身抗體檢測等,以便明確診斷,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
2025-01-13 16:1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你好,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類原因尚未明了的,意見尚未完全統一的肝臟炎癥性疾病.其特征為組織學檢查呈現交界性肝炎并有門脈漿細胞浸潤,出現高丙種球蛋白血癥及自身抗體陽性,經過研究表明自身免疫性肝炎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分為以下三種類型.Ⅰ型經典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女性多見,有抗核抗體及抗平滑肌抗體(抗肌動蛋白);Ⅱ型則以兒童多見,以存在抗肝,腎微粒體I型抗原的抗體為特征;Ⅲ型以存在抗肝臟可溶性抗原的抗體為特征.自身免疫性肝炎呈慢性活動性肝炎表現.檢查可見高球蛋白血癥和肝臟相關自身抗體出現,病理切片改變則表現為肝細胞呈片狀壞死和橋狀壞死,多有漿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本病的診斷需排除其他類似表現的肝病,尤應排除病毒感染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多呈緩慢發病,約占70%,少數可呈急性發病,約占30%.病人常表現為乏力,黃疸,肝脾腫大,皮膚瘙癢和體重下降不明顯等癥狀.病情發展至肝硬化后,可出現腹水,肝性腦病,食管靜脈曲張出血.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人還常伴有肝外系統免疫性疾病,最常見為甲狀腺炎,潰瘍性結腸炎等.實驗室檢查以γ球蛋白升高最為顯著,以igg為主,一般為正常值的2倍以上.肝功能檢測血清膽紅素,谷草轉氨酶,谷丙轉氨酶,堿性磷酸酶均可升高,血清白蛋白,膽固醇酯降低,反映了自身免疫性肝炎以肝細胞損害為主的特征.
2015-12-14 03:5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于自身免疫所引起的一組慢性肝炎綜合征,由于其表現與病毒性肝炎極為相似,常與病毒性肝炎混淆,但兩者的治療迥然不同. 自身免疫性肝炎最早于1950年提出,由于本病與系統性紅斑狼瘡存在某些相似的臨床表現和自身抗體,最初被稱為“狼瘡樣肝炎”.以后發現本病與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在臨床表現和自身抗體上有明顯差別.最近,國際會議將“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動性肝炎”統稱為“自身免疫性肝炎”,并取消了病程6個月以上的限制,確定本病為非病毒感染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病為遺傳傾向疾病,具備易患基因的人群可在環境,藥物,感染等因素激發下起病.病人由于免疫調控功能缺陷,導致機體對自身肝細胞抗原產生反應,表現為以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作用和肝細胞表面特異性抗原與自身抗體結合而產生的免疫反應,并以后者為主. 本病臨床特征為女性多見,呈慢性活動性肝炎表現.檢查可見高球蛋白血癥和肝臟相關自身抗體出現,病理切片改變則表現為肝細胞呈片狀壞死和橋狀壞死,多有漿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本病的診斷需排除其他類似表現的肝病,尤應排除病毒感染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多呈緩慢發病,約占70%,少數可呈急性發病,約占30%.病人常表現為乏力,黃疸,肝脾腫大,皮膚瘙癢和體重下降不明顯等癥狀.病情發展至肝硬化后,可出現腹水,肝性腦病,食管靜脈曲張出血.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人還常伴有肝外系統免疫性疾病,最常見為甲狀腺炎,潰瘍性結腸炎等.實驗室檢查以γ球蛋白升高最為顯著,以igg為主,一般為正常值的2倍以上.肝功能檢測血清膽紅素,谷草轉氨酶,谷丙轉氨酶,堿性磷酸酶均可升高,血清白蛋白,膽固醇酯降低,反映了自身免疫性肝炎以肝細胞損害為主的特征.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療原則主要是抑制異常的自身免疫反應,治療指征主要根據炎癥活動程度,而非肝功能受損程度.如若病人出現癥狀明顯,病情進展快或γ球蛋白≥正常值的2倍,以及谷草轉氨酶≥正常值5倍,谷丙轉氨酶≥正常值10倍等情況時,可考慮使用皮質類固醇治療.經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后,65%的病人可獲得臨床,生化和組織學緩解.有肝硬化和無肝硬化病人10年生存率分別為89%和90%,因此,有必要嚴格規范用藥.
2015-12-14 02:0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