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父親性格行為變化,疑似肝性腦病咋回事
我的一個朋友的父親,最近出現性格變化,行為失常,常常自言自語。記憶力大減,有時竟會忘記吃飯。去醫院檢查腦電圖沒有異常,醫生說可能是肝性腦病,不知道是什么。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肝性腦病是一種由于嚴重肝臟疾病引起的、以代謝紊亂為基礎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的綜合病征。其發病與肝功能嚴重受損、氨中毒、神經遞質失衡、炎癥反應、錳中毒等有關。 1.肝功能嚴重受損:肝臟無法正常代謝和解毒,有害物質蓄積影響大腦功能。 2.氨中毒:腸道產生的氨不能被肝臟有效轉化,過多氨進入大腦引發神經癥狀。 3.神經遞質失衡:如γ-氨基丁酸等神經遞質異常,影響大腦的興奮與抑制平衡。 4.炎癥反應:肝臟炎癥可釋放炎癥因子,損害大腦。 5.錳中毒:肝臟不能正常排出錳,錳在大腦蓄積導致功能障礙。 6.其他因素:如低鈉血癥、低血糖等也可能參與發病。 總之,肝性腦病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一旦懷疑,應及時完善相關檢查,如血氨檢測、肝功能檢查等,以明確診斷。治療上包括去除誘因、減少腸道氨生成和吸收、促進氨代謝等,并需積極治療原發肝臟疾病。治療藥物有乳果糖、拉克替醇、門冬氨酸鳥氨酸等,但務必遵醫囑使用。建議前往正規醫院的消化內科|肝病科就診。
2025-01-13 17:4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據意識障礙程度、神經系統表現和腦電圖改變,將肝性腦病自輕微的精神改變到深昏迷分為四期。前驅期 一期(前驅期)輕度性格改變和行為失常,如欣快激動或淡漠少言,衣冠不整或隨地便溺。應答準確,但吐詞不清且較緩慢。可有撲翼(擊)樣震顫(flappingtremor或asterix-is),亦稱肝震顫,即囑患者兩臂平伸,肘關節固定,手掌向背側伸展,手指分開時,可見到手向外側偏斜,掌指關節、腕關節、甚至肘與肩關節不規則地撲擊樣抖動。囑患者手緊握醫生手一分鐘,醫生能感到患者抖動。腦電圖多數正常。此期歷時數日或數周,有時癥狀不明顯,易被忽視。昏迷前期 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識錯亂、睡眠障礙、行為失常為主。前一期的癥狀加重。定向力和理解力均較差,對時、地、人的概念混亂,不能完成簡單的計算和智力構圖(如搭積術、用火柴桿擺五角星等),言語不清、書寫障礙、舉止反常也很常見。多有睡眠時間倒錯,晝睡夜醒,甚至有幻覺、恐懼、狂躁,而被看成一般精神病。此期患者有明顯神經體征,如腱反射亢進、肌張力增高、踝陣孿及babinski征陽性等。此期撲翼樣震顫存在,腦電圖有特征性異常。患者可出現不隨意運動及運動失調。昏睡期 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錯亂為主,各種神經體征持續或加重,大部分時間患者呈昏睡狀態,但可以喚醒。醒時尚可應答問話,但常有神志不清和幻覺。撲翼樣震顫仍可引出。肌張力降低,四肢被動運動常有抵抗力。錐體束征常呈陽性,腦電圖有異常波形。昏迷期 四期(昏迷期)神志完全喪失,不能喚醒。淺昏迷時,對痛剌激和不適體位尚有反應,腱反射和肌張力仍亢進;由于患者不能合作,撲翼樣震顫無法引出。深昏迷時,各種反射消失。肌張力降低,瞳孔常散大,可出現陣發性驚厥、踝陣孿和換氣過度。腦電圖明顯異常。
2015-12-13 13:1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1、前驅期:輕度的性格改變和行為異常,腦電圖多正常;2、昏迷前期:以意識錯亂、睡眠障礙、行為失常為主,可有撲翼樣震顫,腦電圖有特征性改變;3、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錯亂為主,腦電圖有異常波形;4、昏迷期:神志完全喪失,不能喚醒。治療原發病,消除誘因,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就醫。
2015-12-13 10:4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臨床表現簡介 肝性腦病的臨床表現往往因原有肝病的性質、肝細胞損害的輕重緩急以及誘因的不同而很不一致。急性肝性腦病常見于暴發性肝炎所致的急性肝功能衰喝,誘因不明顯,患者在起病數周內即進入昏迷直至死亡,昏迷前可無前驅癥狀。慢性肝性腦病多是門體分流性腦病,由于大量門體側支循環和慢性肝功能衰竭所致,多見于肝硬化患者和(或)門腔分流手術后,以慢性反復發作性木僵與昏迷為突出表現,常有攝入大量蛋白食物、上消化道出血、感染、放腹水、大量排鉀利尿等誘因。在肝硬化終末期所見的肝性腦病起病緩慢,昏迷逐步加深,最后死亡。 根據意識障礙程度、神經系統表現和腦電圖改變,將肝性腦病自輕微的精神改變到深昏迷分為四期。前驅期 一期(前驅期)輕度性格改變和行為失常,如欣快激動或淡漠少言,衣冠不整或隨地便溺。應答準確,但吐詞不清且較緩慢。可有撲翼(擊)樣震顫(flappingtremor或asterix-is),亦稱肝震顫,即囑患者兩臂平伸,肘關節固定,手掌向背側伸展,手指分開時,可見到手向外側偏斜,掌指關節、腕關節、甚至肘與肩關節不規則地撲擊樣抖動。囑患者手緊握醫生手一分鐘,醫生能感到患者抖動。腦電圖多數正常。此期歷時數日或數周,有時癥狀不明顯,易被忽視。昏迷前期 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識錯亂、睡眠障礙、行為失常為主。前一期的癥狀加重。定向力和理解力均較差,對時、地、人的概念混亂,不能完成簡單的計算和智力構圖(如搭積術、用火柴桿擺五角星等),言語不清、書寫障礙、舉止反常也很常見。多有睡眠時間倒錯,晝睡夜醒,甚至有幻覺、恐懼、狂躁,而被看成一般精神病。此期患者有明顯神經體征,如腱反射亢進、肌張力增高、踝陣孿及babinski征陽性等。此期撲翼樣震顫存在,腦電圖有特征性異常。患者可出現不隨意運動及運動失調。昏睡期 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錯亂為主,各種神經體征持續或加重,大部分時間患者呈昏睡狀態,但可以喚醒。醒時尚可應答問話,但常有神志不清和幻覺。撲翼樣震顫仍可引出。肌張力降低,四肢被動運動常有抵抗力。錐體束征常呈陽性,腦電圖有異常波形。昏迷期 四期(昏迷期)神志完全喪失,不能喚醒。淺昏迷時,對痛剌激和不適體位尚有反應,腱反射和肌張力仍亢進;由于患者不能合作,撲翼樣震顫無法引出。深昏迷時,各種反射消失。肌張力降低,瞳孔常散大,可出現陣發性驚厥、踝陣孿和換氣過度。腦電圖明顯異常。綜述 以上各期的分界不很清楚,前后期臨床表現可有重疊,病情發展或經治療好轉時,程度可進級或退級。少數慢性肝性腦病患者由于中樞神經不同部位有器質性損害而出現智能減退、共濟失調、錐體束征陽性或截癱,這些表現可能暫時存在,也有成為永久性的
2015-12-13 08:5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一般根據意識障礙程度、神經系統表現和腦電圖改變,將肝性腦病自輕微的精神改變到深昏迷分為四期一期(前驅期)輕度性格改變和行為失常,例如欣快激動或淡漠少言,衣冠不整或隨地便溺。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識錯亂、睡眠障礙、行為失常為主。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錯亂為主,各種神經體征持續或加重,大部分時間,患者呈昏睡狀態,但可以喚醒。四期(昏迷期)神志完全喪失,不能喚醒。
2015-12-13 08:0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肝性腦病? 肝性腦病(hepnic encephalopathy)是嚴重肝臟病由于急性或慢性肝細胞功能衰竭所致的大腦功能障礙。是以代謝紊亂為基礎,以意識改變和昏迷為主要表現的一組臨床綜合征。過去曾稱為肝性昏迷,因昏迷只是肝性腦病全過程的一個表現,且某些門一體分流的患者,僅有意識行為改變而并不發生昏迷,故肝性昏迷一詞已很少采用。其主要臨床表現是意識障礙、行為失常和昏迷。門體分流性腦病(portosystemic encepHabpathy,PSE)強調門靜脈高壓,門靜脈與腔靜脈間有側支循環存在,從而使大量門靜脈血繞過肝臟流入體循環,是腦病發生的主要機制。亞臨床或隱性肝性腦病(subclinical or latent HE)指無明顯臨床表現和生化異常,僅能用精細的智力試驗和(或)電生理檢測才可做出診斷的肝性腦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