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易患心血管病有人不易,飲食如何保養預防
醫生:你們好!我想問為什么有的人比較容易得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為什么有人的不容易得?是不是和基因也有關系,不得的人相對來說基因少了一點是不?那日常生活飲食改這樣去保養,預防?得得這種病得人是不是,活不久了!謝謝,能回答詳細一點嗎!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原因較為復雜,包括遺傳基因、不良生活習慣、基礎疾病、環境因素、心理因素等。通過合理飲食能有效預防。 1.遺傳基因:部分人可能攜帶易患心血管病的基因,增加發病風險。 2.不良生活習慣:長期吸煙、酗酒、缺乏運動、熬夜等,易損傷血管。 3.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控制不佳,會累及心血管。 4.環境因素:長期處于污染、噪音大的環境,影響心血管健康。 5.心理因素:精神壓力大、焦慮抑郁,易引發心血管問題。 總之,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預防心血管疾病,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心情舒暢,定期體檢。若有基礎疾病,需積極治療。
2025-01-14 03:1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建議吃通心絡膠囊+銀杏葉片+阿司匹林腸溶片中西醫結合治療,活血化瘀,改善血循環,平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低鹽、低脂、和清淡飲食,少吃油膩性食物、動物脂肪和動物內臟,禁止暴飲暴食,多吃蔬菜水果,每日1小時以上的有氧運動,慢走是最佳的有氧運動方式,運動強度要量力而行,持之以恒,保持良好的心態,讓快樂始終伴隨著您,避免情緒的波動,不要吸煙飲酒,避免過度勞累和熬夜。
2015-12-13 22:1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一、認識自身存在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實行自我保健,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二、保持良好心態,積極地適應社會發展與變革,心有朝霞,胸懷開闊。三、積極參加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參加健身運動,維持良好的血液循環,以減緩肌肉萎縮,防止肥胖,增強心臟功能。以心率為例,如按70次/分,如果經過運動鍛煉可以減到60次/分,表面看也許與以前沒什么差別,只減少了10次心跳;可是在一年間,就減少了550萬次心跳。健身鍛煉有益心臟健康,最有益的鍛煉項目是大步行走。身體的局部鍛煉(如啞鈴、拉簧)則對心臟無甚益處。四、戒除不良嗜好與不衛生習慣,保持健康生活規律與方式,有個人的文化興趣愛好。五、堅持低脂膳食,改變高脂肪飲食習慣。據某大城市對330萬居民飲食習慣調查,近20年來,糧食、薯類、豆類食物從以往占三分之二,下降至占三分之一;而肉類和油脂食品上升近10倍,每人每天平均攝入食物油83克,遠遠超過了正常需要25~35克的水平。六、飲食多樣化,保持體內酸堿平衡。正常人的血液呈弱堿性,其pH值7.35~7.45,可保持血管柔軟。如果飲食中酸性食物過多,堿性食物太少,會破壞體內酸堿平衡。食物的酸堿性與其口感味道截然不同。食物在體內消化分解后,含鈉、鉀、鈣元素多的食物稱為堿性食物,如豆類、奶類、蛋清、水果、蔬菜、海帶、茶葉等等;酸性食物,如面粉、大米、肉類、糖、禽、魚蝦等等。七、每天喝奶,可以補鈣。牛奶中所含鈣質最適宜吸收利用。八、人們對鹽的敏感性不同,有的人對鹽敏感,吃得咸,血壓升高;有的人對鹽不敏感,即使吃得咸血壓也不升高。總的來看,還是吃得淡些有益心臟和血管。九、每年做體格檢查,得到健康指導,也利于早期發現病患。多種慢性疾病,都是從健康向疾病的逐步轉化發生的,難于早期自覺發現。例如高血壓,約70%的人是在健康體檢時才被發現的。體檢中發現的高血壓、高脂血癥、高膽固醇血癥、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心臟功能減弱等容易引發冠心病,采取個體化治療,是可以恢復和控制的,動脈粥樣硬化也是可以消退的。對于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35歲以上的人,應提早預防。十、接種適宜的疫苗,對于體弱者及老年人,還應接種肺炎疫苗、流感疫苗,以及國內外在研制中的感冒疫苗、SARS疫苗,增強免疫能力,預防多種感染,保護心臟和血管,減少心血管疾病危害。心腦血管疾病是一種致殘率高的疾病。一旦得上這類疾病,自己很難生活自理,給家庭造成很大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病人自己也常常因為拖累了家人,心情不暢,反而影響了疾病的治療。對于心腦血管疾病,無論是從經濟角度、家庭角度,還是從健康角度來講,唯有預防才是萬全之策,高明之舉。早一日預防,早一點安心。尤其是以下人群更應當引起高度重視,需要立刻預防心腦血管疾病。(1)機關干部、企事業領導、知識分子等。由于他們每天壓力過大,精神緊張,導致人體神經失調,新陳代謝發生紊亂;主要器官功能失去平衡,易造成動脈硬化,從而引起冠心病和腦血栓。(2)煙酒過度、生活無規律者。他們較易造成血管痙攣,血流不暢,往往過早患心腦血管疾病。(3)肥胖及飲食不科學者。他們往往營養過剩,使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過高。(4)40歲以上者,尤其是有頭暈目眩、心慌氣短、記憶力衰退、四肢麻木、聽力和視力下降等癥狀的中老年朋友。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秘訣在于“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少吃食鹽和心理平衡”等。魚油的誕生使心腦血管疾病預防得到了可靠的保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應當養成如下良好的生活習慣。(一)合理膳食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改善。但是有許多人的飲食并不科學,以為大魚大肉就是生活質量的提高,其實不然。人的健康狀況不同,飲食也應當有所不同。建議心腦血管病人養成以下飲食習慣。1、增加纖維膳食膳食中纖維有降低血清膽固醇濃度的作用。膳食纖維含量豐富的食物主要是粗雜糧、米糠、麥麩、干豆類、海帶、蔬菜、水果等,每日攝入纖維量35克—45克為宜。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見食品還有洋蔥、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2、多吃魚和魚油魚油具有明顯的調節血脂功能,能夠預防動脈硬化。大量攝取富含ω-3的魚油可對心血管疾病有積極的預防作用。國際營養組織建議:人們每天攝取2500千卡的能量,相應的應該攝取0.6—1克以EPA和DHA形式存在的ω-3脂肪酸。拿國貨精品鴻洋神中老年型魚油為例,每天必須至少服用3—5粒700mg含量為30%的魚油膠丸,才能保證人體的基本需要。3、多吃豆制品大豆里面富含多種人體所必須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有益于人體健康,能夠預防心腦血管疾病。4、此外應該適當減少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取量脂肪攝入應嚴格限制在每日不超過30克或占總熱量的15%以下。膽固醇攝入量每日應該控制在200毫克—300毫克以下為宜。盡量避免食用高膽固醇食品,如動物的腦子、脊髓、內臟、蛋黃、貝殼類(如:蚌)、軟體類(如魷魚、墨魚、魚子)。(二)科學生活1、加強體育運動每天堅持運動1小時,活動時心率以不超過170與年齡之差,或以身體微汗,不感到疲勞,運動后自感身體輕松為準,每周堅持活動不少于5天,持之以恒。2、戒煙限酒長期吸煙酗酒可干擾血脂代謝,使血脂升高。3、避免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失眠、過度勞累、生活無規律、焦慮、抑郁,這些因素可使脂代謝紊亂。中老年人不要長期打麻將、下棋,保持心平氣和,盡量少生氣。(三)盡量少服用干擾脂代謝的藥物如β受體阻滯劑、心得安、利尿劑、雙氫克尿塞、速尿、類固醇激素等,均可使血脂升高。(四)積極治療影響血脂代謝的有關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腎病綜合征、酒精中毒、胰腺炎、紅斑狼瘡等,均可干擾脂代謝。(五)定期體檢45歲以上中年人、肥胖者、有高脂血癥家族史者、經常參加吃喝應酬者、高度精神緊張工作者,都屬高危對象,應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檢查血脂、血壓等指標。心血管病的自我保健
2015-12-13 11:5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