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身上癢且起一塊塊的癥狀,可能由過敏、蕁麻疹、濕疹、蚊蟲叮咬、皮膚干燥等原因引起。 1. 過敏:當接觸過敏原,如花粉、塵螨、某些食物等,身體會產生過敏反應,導致皮膚瘙癢和起疹。治療上首先要避免接觸過敏原,可遵醫囑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組胺藥物。 2. 蕁麻疹:病因復雜,可能與感染、自身免疫、精神因素等有關。表現為風團樣皮疹,伴有明顯瘙癢。治療常使用依巴斯汀、咪唑斯汀等藥物。 3. 濕疹:與遺傳、免疫、環境等多種因素相關。皮膚會出現紅斑、丘疹、水皰等,伴有劇烈瘙癢。治療可外用糖皮質激素,如糠酸莫米松乳膏,口服濕毒清膠囊等。 4. 蚊蟲叮咬:蚊蟲叮咬后,毒素會引起皮膚炎癥反應,出現瘙癢和腫塊。可涂抹爐甘石洗劑緩解癥狀。 5. 皮膚干燥:氣候干燥或過度清潔等導致皮膚缺水,也會引起瘙癢和起皮。需注意保濕,使用保濕乳液。 身上出現癢且起一塊塊的癥狀,原因多樣。如果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到正規醫院皮膚科就診,明確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同時,要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搔抓,以免抓破皮膚引起感染。
2025-01-13 15:0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過敏反應即變態反應,是外來性抗原物質與體內抗體間發生的一種非正常免疫反應.無論中藥或西藥,過敏反應都是常見的一種不良反應.中草藥誘發過敏反應的物質很多,如完全抗原性大分子物質蛋白質和多肽多糖等.一些分子較小的化合物可作為半抗原與體內蛋白質結合成全抗原,也能引起過敏反應,如小檗堿,丹參酮等.具有生化活性基因的化學成分可成為半抗原,是一些新藥引起過敏反應的原因之一.中藥的過敏反應與化學藥品一樣,嚴重程度不容忽視.立即停用引起過敏的中藥,如果過敏反應較重的可以服用抗組胺藥物,必要時可以使用一些皮質激素.
2015-12-13 04:5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現在的中藥肯定要先停止,雖然這個藥方里面沒有動物的成分在,但是不能保證你對某種草藥不過敏.所以還是先停下來.如果皮膚過敏越來越嚴重,那就要去買點抗過敏的藥物來服用.可以口服開瑞坦,撲爾敏:局部用爐甘石洗劑或者b6冷霜祝身體健康,笑口常開!
2015-12-12 21:4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14歲青少年全身出現皮疹,伴癢感.首先要明確是否是在吃了中藥后才出現的皮疹,患者有無接觸或食用其他的過敏源.如果排除了其他食品或物品過敏的可能,那么要立即停止服用目前的中藥,再適當的使用一點抗過敏藥物.最好明確中藥的各味藥物,以后避免食用.不要用手搔抓皮疹,以防感染.
2015-12-12 19:4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中藥倘若服用不當也會發生某些不良反應,需細心加以識別. 三七:瘙癢,畏寒,發熱,麻疹樣丘疹. 天麻:瘙癢,藥疹,四肢隱疹,高熱,面腫. 丹參:瘙癢,四肢隱疹,高熱,面腫. 甘草:水腫,胸悶,哮喘. 川斷:紅色斑塊,奇癢,具灼熱感. 青蒿;丘疹,紅斑,奇癢. 百合:心悸,面色潮紅,全身蟻行感. 地龍:蕁麻疹,惡心嘔吐,水樣便. 黎蘆:胸脘灼燒疼痛,面與口唇紫紺. 馬兜鈴:胸悶,丘疹,瘙癢難忍. 防風:惡心,面及手背呈紅色斑塊,瘙癢. (一)去除病因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藥物是必須首先采取的步驟,切忌在已經出現藥物反應的先兆表現時做手腳未斷然停藥的作法. (二)支持療法給患者以有利的條件,避免不利因素,以期順利地渡過其自限性的病程,如臥床休息,飲食富于營養,保持適宜冷暖環境,預防繼發感染等. (三)加強排泄酌情采用瀉劑,利尿劑,以期促進體內藥物的排出. (四)藥物治療需根據病情輕重采取不同措施. 1.輕癥病例①抗組胺藥物1~2種口服;②維生素C1g靜注,日1次;③10%葡萄糖酸鈣或10%硫代硫酸鈉10ml靜注,日1~2日;④局部外搽含有樟腦或薄荷的爐甘石洗劑,振蕩洗劑或撲粉,一日多次,以止癢,散熱,消炎,,一般一周左右可痊愈. 2.病情稍重的病例指皮疹比較廣泛,且伴發熱者.①臥床休息;②涂上述藥物;③強的松每日20~30mg,分3~4次口服,一般2周左右可完全恢復. 3.嚴重病例包括重癥多形紅斑,大皰性表皮壞死松解形和全身剝脫性皮炎型藥疹.應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⑴皮質類固醇:氫化可的松300~500mg,維生素C3g,10%氯化鉀20~30ml加入5~10%葡萄糖液1000~2000ml緩慢滴注,日1次,宜保持24小時連續滴注,待體溫恢復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及血象正常時,可逐漸遞減激素用量直至改用相當量的強的松或地塞米松口服.如皮疹消退,全身情況進一步好轉,再逐步減少激素口服量,原則是每次減量為當時日量的1/6~1/10,每減一次,需觀察3~5日,隨時注意減量中的反跳現象.在處理重癥藥疹中存在的問題往往是出在激素的用量或用法不當方面,如開始劑量太小或以后減量太快. ⑵抗組胺藥物:選用二種同時口服. ⑶輸新鮮血液輸血漿:每次200~400ml,每周2~3次,一般4~5次即可. ⑷抗生素:選用適當抗生素以預防感染,但必須慎重,因嚴重藥疹患者,常處于高度過敏狀態,不但容易發生藥物的交叉過敏,而且可能出現多原性敏感,即對與原來致敏藥物在結構上完全無關的藥物產生過敏,引起新的藥疹. ⑸局部治療:在重癥藥疹患者,對皮膚及粘膜損害的局部治療和護理非常重要,往往成為治療成敗的關鍵.早期急性階段,皮損可用大量撲粉或爐甘石洗劑,以保護皮膚和消炎,消腫.如有滲液,可用生理鹽水或3%硼酸溶液濕敷,每日更換4~6次,待干燥后改用0.5%新霉素,3%糖餾油糊劑,每日1~2次. 眼結膜及角膜常受累,必須及時處理,可用生理鹽水或3%硼酸不沖洗,清除分泌物,滴醋酸去炎松或氫化可的松眼液,每3~4小時一次,每晚擦硼酸或氫化可的松眼膏,以防角膜剝脫導致失明及結膜粘連.口腔及唇部粘膜損害常妨礙進食,可用復方硼砂液含漱,日數次,外搽粘膜潰瘍膏或珠黃散,錫類散等.對無法進食者可用鼻飼. ⑹如伴發心,肺,肝,腎及腦等臟器損害以及造血機能障礙等需及時作用應處理. ⑺密切注意水與電解質的平衡;并酌情給予三磷酸腺苷,輔酶A,肌苷及維生素B6等藥物.上述過敏反應,輕者停藥后即會自行消失,重者需請醫師診治,消除反應.
2015-12-12 13:2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