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月孩子肋外翻、頭方,檢查結果異常怎么辦
我的孩子剛滿四個月,身體有些軟,醫生說我們家孩子肋外翻,缺維生素D,讓我給孩子服用阿法骨化軟骨膠囊,隔天一次摻和奶里喂服,還有同笑賴氨肌醇維B12口服液,抬頭翻身現在都不太硬邦,其他精神都正常,認為是缺鈣去醫院檢查,醫生說孩子頭比較方讓我帶孩子去做腦CT,我去做了,結果是影象表現:頭顱CT平掃,兩側額部蛛網膜下腔稍寬,腦實質內未見異常密度影,顱內未見出血灶及占為病變,腦室無擴大,腦溝無明顯加深增寬,中線結構無移位印象診斷:兩額部蛛網膜下腔稍寬,考慮生理性改變可能大,外部性腦積水待排,建議隨診復查醫生讓我孩子做高壓氧和物理治療,我現在好擔心,這兩天心都快碎了,他們說嚴重會腦癱這兩天我在家里給孩子做主動運動訓練,他現在會抬頭了,翻身還得我把他側過身去,他可以從側臥翻到俯臥抬頭,但是他目前只能肘支撐抬起我想知道孩子的病情嚴重嗎,現在需要哪些治療?請給個詳細建議好嗎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勍 主治醫師
浙江工業大學醫院
一級
內科
-
四個月孩子出現肋外翻、頭方,檢查發現兩側額部蛛網膜下腔稍寬等情況。這可能與維生素 D 缺乏、發育問題等有關,需要綜合考慮,采取相應措施,包括補充營養、康復訓練等。 1. 維生素 D 缺乏:孩子肋外翻多因維生素 D 缺乏,影響鈣吸收,導致骨骼發育異常。應遵醫囑補充維生素 D,多曬太陽。 2. 腦發育問題:兩側額部蛛網膜下腔稍寬,可能是生理性改變,也可能是外部性腦積水待排。需密切隨診復查,監測孩子的發育情況。 3. 康復訓練:目前孩子抬頭、翻身能力較弱,要加強主動運動訓練,如多讓孩子趴著練習抬頭,輔助進行翻身練習。 4. 營養支持:保證孩子充足的營養攝入,除了維生素 D,還應注意蛋白質、礦物質等的補充。 5. 定期復查:按照醫生建議的時間進行復查,包括頭顱 CT、發育評估等,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孩子目前的情況需要家長高度重視,但也不必過度焦慮。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和建議,加強護理和訓練,孩子有望逐漸改善。
2025-01-10 07:0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腦積水是因為腦室系統異常導致的腦脊液循環受阻引起的一種疾病,主要表現為腦室擴張增大,腦組織受壓,引起相應的臨床癥狀。以及出現顱壓增高抽搐等。治療西醫主張手術腦脊液引流,降低顱內壓。建議到醫院咨詢治療。
2015-12-09 20:5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由于腦組織先天性發育異常所致的腦積水稱為先天性腦積水.形成腦積水的原因可能是腦脊液的分泌和吸收之間失去平衡,即腦脊液產生過多或吸收障礙.此外,腦脊液循環通路阻塞也是引起先天性腦積水的重要原因.先天性腦積水的主要特征是頭圍呈進行性增大.頭圍多在出生后數周或數月開始增大,也有出生時就明顯大于正常.頭圍增大以后,臉部相對較小,額部向前突出,頭皮繃緊變薄,兩眼球轉動或斜視或震顫,囟門(包括前囟、后囟)開大,顱骨骨縫分離.病情嚴重者可有頻繁嘔吐、煩躁不安和進食不佳.早期對智力沒有影響,晚期病例可出現表情呆滯、智力遲鈍、視力減退、肢體癱瘓.最后多因營養不良,發生褥瘡及呼吸道感染等并發癥而死亡.也有少數病例,病情會自行緩解或停止發展.因腦脊液循環通路阻塞引起的先天性腦積水可作手術治療.大多數患兒在1~2年內死亡.先天性腦積水腦脊髓液循環與分泌吸收障礙,過多的腦脊液積于腦室內,或在顱內蛛網膜下腔積存,稱為腦積水.多有顱內壓增高.嬰兒腦積水是常見的一類,多發生在兩歲以內的嬰兒.一、病因發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以先天性畸形如中腦導水管狹窄及閉塞、小腦扁桃體下疝及第4腦室中孔或側孔閉鎖為主要病因.也可見后天性病變如顱內感染、出血、顱內腫瘤、外傷.按腦脊液系統功能障礙的性質可分為梗阻性(非交通性)腦積水及非梗阻性(交通性)腦積水.前者由于室間孔、第3腦室、中腦導水管、第4腦室及其中孔和側孔以及小腦延髓池的不通暢而發生;后者多因腦脊液分泌過剩或吸收障礙所致.由于長期腦室內壓增高,大腦組織受壓,發生退行性變,可變得極為菲薄.2、臨床表現嬰幼兒先天性腦積水多在出生后數周頭顱開始增大,一般經3~5個月方逐漸發現,也有出生時頭顱即增大者.臨床特別是因顱內壓增高引起頭顱進行性的異常增大,與周身發育不成比例.額部向前突出、眶頂受壓向下,雙眼球下視,眼球向下轉,致鞏膜上部露白,前囟擴大且張力增加,其它囟門也可擴大,顱骨骨縫分離,頭皮靜脈擴張.頭顱叩診呈“破壺音”.嬰幼兒骨縫未閉,顱內壓增高時,頭顱可以發生代償性擴大,故在早期顱內壓增高癥狀可以不明顯.但腦積水嚴重,進展較快時,亦可出現,其癥狀為反復嘔吐.腦退行性變,腦發育障礙,4肢中樞性癱瘓,尤以下肢為重,常有智力改變和發育障礙.視神經受壓萎縮,可致失明.眼球震顫,驚厥亦較常見.還常并發身體其它部位畸形.少數病例,腦積水在發展到一定時期后可自行停止,頭顱不再繼續增大,顱內壓亦不高,成為“靜止性腦積水”.3、診斷根據嬰幼兒頭顱增大突出等臨床典型癥狀,一般診斷無大困難.檢查時,對早期的可疑本癥的病兒,定期測量頭顱大小,包括周徑、前后徑及耳間徑.正常新生兒頭圍33~35cm.后囟出生后6周閉合,前囟于9~18個月之間閉合,這些數據可作參考.為進一步確定診斷,了解腦積水的性質和程度,可進行如下檢查:(一)顱骨X線平片可顯示頭顱增大,頭面比例不對稱,顱骨變薄,顱縫分離及前、后囟延遲閉合或明顯擴大等.(2)頭顱CT掃描可顯出擴大的腦室系統及腦實質性質,有助于鑒別是否有腦瘤等病.(3)頭顱超聲檢查中線波多無移位,側腦室或第3腦室均有擴大等.(4)前囟穿刺借以排除硬腦膜下血腫或水瘤,這兩種情況也常引起頭顱增大.還可了解腦皮質的厚度及腦室內壓力高低(正常嬰兒為50~60mm水柱).(5)腦室造影對判斷有無導水管、第4腦室的梗阻、腦室擴大程度及有無腦室畸形,排除硬膜下血腫、水瘤以及區別交通性及非交通性腦積水有較大的意義.常選用腦室內注入水溶性碘劑.本病應與嬰兒硬腦膜下血腫或積液、顱內腫瘤、佝僂病等相鑒別.4、治療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一般輕度腦積水應先試用非手術治療,以脫水療法和全身支持療法為主.手術治療適用于腦室內壓力較高(超過250mm水柱)或經非手術治療失敗的病例.嚴重腦積水如頭圍超過50cm、大腦皮質萎縮厚度在1cm以下,已合并有嚴重功能障礙及畸形者,手術療效不佳.手術方式多采用腦脊液分流術.如腦室—心房分流術,腦室—矢狀竇分流術,腦室—腹腔分流術等.后一種術式安全,并發癥少,使用較多.所用分流管是一種帶有貯液囊、壓力閥裝置,并不透X線,以利于透視下檢查.術后注意防止發生并發癥,如凝血塊阻塞導管,心臟內血栓形成、心內膜炎、敗血癥等.
2015-12-09 14:2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腦癱? 小兒腦性癱瘓簡稱小兒腦癱,是一組在小兒早期即發病的非進行性癥侯群,表現為非陣發性的中樞性隨意肌功能受累,如肢體痙攣、姿勢控制異常和不隨意運動等,并可同時伴有癲癇、智力低下、語言和視覺障礙等。其發病率在我國尚無精確報道,圍外報道為1.5‰~5‰活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