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大爺肝硬化用生物療法,相關知識有哪些
最近隔壁的大爺查出了肝硬化了,一直沒有什么力氣,一點也不想吃飯了,臉色真的是很黃,最近下肢都已經出現了浮腫的癥狀了,真的是很擔心他的,去醫院醫生就給用了生物療法。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肝硬化是一種嚴重的肝臟疾病,表現為肝細胞廣泛損傷和纖維化。其成因復雜,包括病毒感染、酗酒、脂肪肝、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治療方法多樣,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生物療法等。患者癥狀各異,如乏力、食欲不振、黃疸、水腫等。 1.病因: 乙肝、丙肝等病毒感染可引發肝硬化。 長期大量飲酒易導致酒精性肝硬化。 肥胖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可能進展為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肝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造成肝硬化。 某些藥物或毒物的慢性損害也有影響。 2.癥狀: 早期可能僅有輕微的消化不良、腹脹。 隨著病情進展,出現乏力、消瘦、黃疸。 嚴重時會有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等并發癥。 3.檢查: 肝功能檢查可了解肝臟的合成、代謝功能。 腹部超聲、CT 等有助于觀察肝臟形態和結構。 肝穿刺活檢能明確診斷和病變程度。 4.治療: 抗病毒治療:如恩替卡韋、替諾福韋等用于乙肝、丙肝相關肝硬化。 保肝藥物:如多烯磷脂酰膽堿、水飛薊素等。 抗纖維化藥物:扶正化瘀膠囊等。 手術治療:如肝移植。 生物療法:通過調節免疫系統來改善病情。 5.護理: 飲食清淡,避免油膩、辛辣食物。 保證充足休息,避免勞累。 嚴格戒酒。 定期復查。 肝硬化需要綜合治療和長期管理,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注意生活調養,以延緩病情進展,提高生活質量。
2024-12-16 02:1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你好,腫瘤生物療法包括:細胞因子抗腫瘤治療,抗腫瘤免疫疫苗治療和基因治療。當前細胞因子臨床應用較多,是一類應用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手段對機體免疫系統或腫瘤的生長進行調節,從而抑制腫瘤生長。是很好的療法。
2015-12-07 16:1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根據你的提示建議你需要根據當地醫生的醫囑進行是比較好的。
2015-12-07 14:4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腫瘤生物治療包括:細胞因子抗腫瘤治療,抗腫瘤免疫疫苗治療和基因治療。當前細胞因子臨床應用較多,是一類應用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手段對機體免疫系統或腫瘤的生長進行調節,從而抑制腫瘤生長。細胞因子主要是體內免疫細胞分泌產生的一大類調節細胞功能的蛋白質小分子多肽,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如介導細胞的相互作用,促進和調節細胞活化、增殖、分化和效應功能,有些細胞因子具有廣泛的免疫調節、抗腫瘤增殖和抗病毒作用。主要有干擾素(IFN)、白細胞介素-2及其系列、腫瘤壞死因子(TNF)、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等。另一類造血生長因子,粒細胞一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GM-CSF)、紅細胞生成素(EPO)和血小板生成素(TOP)。這些造血生長因子的發現已經改善了化療相關骨髓抑制的支持療法,對癌癥化療的進步起到積極的作用。 河南醫科大學報道,將樹突狀細胞(DC)類商苗應用于腫瘤病人,獲得較好的療效。實驗證明,樹突狀細胞是一種功能強大的抗原遞呈細胞,能夠吞噬。處理腫瘤抗原并把抗原信號傳遞給淋巴細胞,樹突狀細胞昌導的特異性免疫治療方法,就是在體外培養造血干細胞,誘導其分化為樹突細胞,在此過程中用自身腫瘤組織作為抗原刺激DC,這種經抗原刺激的DC進入人體后,即能誘導T細胞產生特異性腫瘤殺傷作用,通過檢查病人淋巴細胞亞群發現,經免疫治療后,外周血中殺傷型T淋巴細胞比例增高。這種療法沒有明顯的毒副作用。 大晨臨床研究資料提示,腫瘤的發生和發展主動要是由于宿主防御系統對癌細胞失去調節和控制,導致機體和腫瘤之間失去抗菌素衡所致,因此,調動機體固有的免疫功能去抵御、殺傷并最終徹底消滅呂細胞。癌癥的生物療法就是通過補充或者刺激體仙自身的生特反應調節物質去調動、完善和增強宿主免疫機能,以便消除腫瘤細胞并防止其復發和轉移。生物治療應用的適宜時機,最好是先通過手術、放療或化療大量消滅癌細胞,使殘存的癌細胞數降到最低程度,通過激活免疫系統的生物效應,對腫瘤進行殺傷或抑制,達到根治的目的。 目前的細胞因子應用仍存在一些問題,有些細胞因子不夠穩定,活性偏低;在體內半衰期往往很短,毒副作用大;常具有一定的抗原性可導致免疫反應的發生。相信在21世紀,科學家們將針對存在的問題,用物理、化學、基因工程等方法對細胞因子進行包裹、修飾和融合等處理,以期改善其穩定性,提高生物活性,延長體內半衰期,降低毒副作用及抗原性,拓展其應用范圍,并發現新的生物制劑,將使癌癥的生物療法獨樹一幟。
2015-12-07 11:4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腫瘤生物療法癌癥的生物療法是隨著人體免疫學、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技術發展而出現的新方法,被視為是繼手術、放療、化療的第四種治療模式,生物療法的基礎是免疫學。腫瘤生物治療包括:細胞因子抗腫瘤治療,抗腫瘤免疫疫苗治療和基因治療。當前細胞因子臨床應用較多,是一類應用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手段對機體免疫系統或腫瘤的生長進行調節,從而抑制腫瘤生長。細胞因子主要是體內免疫細胞分泌產生的一大類調節細胞功能的蛋白質小分子多肽,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如介導細胞的相互作用,促進和調節細胞活化、增殖、分化和效應功能,有些細胞因子具有廣泛的免疫調節、抗腫瘤增殖和抗病毒作用。主要有干擾素(IFN)、白細胞介素-2及其系列、腫瘤壞死因子(TNF)、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等。另一類造血生長因子,粒細胞一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GM-CSF)、紅細胞生成素(EPO)和血小板生成素(TOP)。這些造血生長因子的發現已經改善了化療相關骨髓抑制的支持療法,對癌癥化療的進步起到積極的作用。 河南醫科大學報道,將樹突狀細胞(DC)類商苗應用于腫瘤病人,獲得較好的療效。實驗證明,樹突狀細胞是一種功能強大的抗原遞呈細胞,能夠吞噬。處理腫瘤抗原并把抗原信號傳遞給淋巴細胞,樹突狀細胞昌導的特異性免疫治療方法,就是在體外培養造血干細胞,誘導其分化為樹突細胞,在此過程中用自身腫瘤組織作為抗原刺激DC,這種經抗原刺激的DC進入人體后,即能誘導T細胞產生特異性腫瘤殺傷作用,通過檢查病人淋巴細胞亞群發現,經免疫治療后,外周血中殺傷型T淋巴細胞比例增高。這種療法沒有明顯的毒副作用。 大晨臨床研究資料提示,腫瘤的發生和發展主動要是由于宿主防御系統對癌細胞失去調節和控制,導致機體和腫瘤之間失去抗菌素衡所致,因此,調動機體固有的免疫功能去抵御、殺傷并最終徹底消滅呂細胞。癌癥的生物療法就是通過補充或者刺激體仙自身的生特反應調節物質去調動、完善和增強宿主免疫機能,以便消除腫瘤細胞并防止其復發和轉移。生物治療應用的適宜時機,最好是先通過手術、放療或化療大量消滅癌細胞,使殘存的癌細胞數降到最低程度,通過激活免疫系統的生物效應,對腫瘤進行殺傷或抑制,達到根治的目的。 目前的細胞因子應用仍存在一些問題,有些細胞因子不夠穩定,活性偏低;在體內半衰期往往很短,毒副作用大;常具有一定的抗原性可導致免疫反應的發生。相信在21世紀,科學家們將針對存在的問題,用物理、化學、基因工程等方法對細胞因子進行包裹、修飾和融合等處理,以期改善其穩定性,提高生物活性,延長體內半衰期,降低毒副作用及抗原性,拓展其應用范圍,并發現新的生物制劑,將使癌癥的生物療法獨樹一幟。
2015-12-07 10:0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