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尿后膀胱憩室出現異常收縮怎么辦
可能膀胱憩室口在膀胱充盈時就像火柴棍那么大也許更小,憩室收縮差尿液脹差出不來,排完尿后口子更小可能合在一起,20天內膀胱尿液沒有一次超過50或100MM,這樣憩室口完全合上,兩個多月膀胱沒什么充盈過。起因是憋尿,憋尿時收縮膀胱感到尿慢慢的流了下來,放松又感覺尿慢慢的流了上去,每天幾次,每次2至3個小時可能都有。連續幾天這樣.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憋尿后膀胱憩室出現異常收縮,可能與膀胱肌肉功能受損、憩室結構異常、神經調節紊亂、尿液潴留、炎癥刺激等有關。 1. 膀胱肌肉功能受損:長期憋尿可能導致膀胱肌肉過度拉伸,收縮能力下降。可通過康復訓練增強肌肉力量。 2. 憩室結構異常:先天或后天因素導致憩室結構不合理,影響尿液排出。必要時需手術矯正。 3. 神經調節紊亂:憋尿可能干擾神經對膀胱的正常支配。藥物如甲鈷胺等可營養神經。 4. 尿液潴留:憩室收縮差使尿液積存,易引發感染。可采用導尿等方式緩解。 5. 炎癥刺激:局部炎癥會加重收縮異常。需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等控制炎癥。 總之,憋尿引起的膀胱憩室異常收縮需要綜合評估,明確原因,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同時,要養成良好的排尿習慣,避免憋尿。
2024-12-13 05:0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聚鋒 醫師
山西晉中第四人民醫院壽陽分院
其他
泌尿外科
-
膀胱憩室分先天性和繼發性先天性膀胱憩室壁含有肌纖維.后天性多繼發于下尿路梗阻.膀胱憩室患者多在10歲前及50~60歲間死亡.主要是解除下尿路梗阻控制感染目前傾向首先經尿道行憩室頸口切開術以引流憩室內尿液如效果不好再考慮開放或腹腔鏡下行憩室切除如憩室巨大輸尿管口靠近憩室或在憩室內開口則須做憩室切除行防反流的膀胱輸尿管再植術并注意修復輸尿管口膀胱部的肌肉缺損憩室小不必切除
2015-12-06 13:1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膀胱憩室分先天性和繼發性先天性膀胱憩室壁含有肌纖維.后天性多繼發于下尿路梗阻.膀胱憩室患者多在10歲前及50~60歲間死亡.先天性憩室常由多余的輸尿管芽及未閉的臍尿管先天性膀胱壁肌層局限性薄弱點膨出所致憩室多為單發憩室壁含膀胱全層多見于兒童下尿路無梗阻膀胱憩室亦可由繼發性因素所致多由于下尿路梗阻所致而繼發于下尿路梗阻的膀胱壁自分裂的逼尿肌肌束間膨出形成憩室常為多發性憩室壁有黏膜小梁(此類憩室中不含有膀胱壁的各層組織故又稱假型憩室)多見于成人男性同時存在逼尿肌增生.治療時主要是解除下尿路梗阻控制感染,目前傾向首先經尿道行憩室頸口切開術,以引流憩室內尿液.如效果不好再考慮開放或腹腔鏡下行憩室切除,如憩室巨大輸尿管口靠近憩室或在憩室內開口則須做憩室切除,以防反流.同時要注意修復輸尿管口膀胱部的肌肉缺損,憩室小不必切除.你可以再用一些防感染的藥.
2015-12-06 10:4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膀胱憩室是由于膀胱肌層的缺陷,形成膀胱的局部向外膨出,好發于膀胱側后部,常伴膀胱成梁和小房形成. 你的膀胱憩室不大,應該是還沒有臨床癥狀,可以不予特殊處理,定期復查;如有膀胱出口梗阻原因,可解除梗阻病因.如憩室較大影響膀胱功能,或合并其他并發癥者,要求手術干預:開放手術切除膀胱憩室并取出膀胱憩室內異物(包括結石,腫瘤及其他異物);如輸尿管口開放與憩室內則要行輸尿管再植.
2015-12-06 05:2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膀胱憩室是由于膀胱肌層的缺陷,形成膀胱的局部向外膨出,好發于膀胱側后部,常伴膀胱成梁和小房形成.沒有癥狀的話,可不手術治療.您的情況已經出現癥狀了,還是建議您手術切除治療!
2015-12-06 04:5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UTl)是指病原體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長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組織而引起損傷9按病原體侵襲部位的不同,分為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腎盂腎炎又稱為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合稱下尿路感染。可根據有無臨床癥狀,分為癥狀性泌尿道感染和無癥狀性菌尿。據國內外文獻報道,一般成年女性泌尿系感染的患病率為3%~4.5%,而65歲以上時則增至15%~20%。男性50歲以前很少發生泌尿系感染,而65~70歲時有3%~4%患病,70歲以后其患病率也可達20%以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