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永華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第七附屬醫院
三級
皮膚科
-
皮膚扁平苔蘚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與免疫、感染、精神等因素有關。健康無小事,身體不適切莫忽視。及時就醫,根據醫生指導進行治療,早日恢復健康。
2018-11-24 23:18
1.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紊亂可能導致發病。
2.感染因素:某些病毒、細菌感染可能參與其中。
3.精神因素:長期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可能誘發。
4.遺傳因素:部分患者有家族遺傳傾向。
5.藥物因素:某些藥物可能引起皮膚扁平苔蘚。
總之,皮膚扁平苔蘚的病因較為復雜,確診后應及時在正規醫院治療。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您好!主動脈血流通過內膜裂破處進入主動脈壁,在主動脈壁內形成血腫.血腫擴大時,將主動脈壁中層剝離成為內,外兩層,就形成為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絕大多數病人夾層主動脈瘤出現時突然感覺腹部,胸部或背部刀割樣或撕裂樣劇烈疼痛.給予嗎啡類藥物亦未能減輕疼痛.疼痛為持續性,直到夾層動脈瘤穿破后才自行緩解.患者常呈現皮膚蒼白,出汗,周圍性紫紺等休克征象,但血壓仍高于正常.很少呈現惡心,嘔吐,腹部壓痛和腹肌緊張.主動脈壁剝離病變累及升主動脈者可呈現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舒張期心臟雜音.累及鎖骨下動脈,頸總動脈和髂股動脈者可出現局部血管雜音,同側脈搏和血壓減弱或消失.病變累及腦血管者易與高血壓引致的腦出血或腦血栓形成相混淆.肋間動脈受累可突然出現截癱.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病情異常兇險,發生夾層動脈瘤后24小時生存率僅40%,1星期生存率為25%,3個月生存率僅10%.病變累及升主動脈者預后更差.高血壓加速主動脈壁剝離過程,加劇疼痛并促使病人因夾層破裂引致血心包,血胸或縱隔積血而早期死亡,對病情起不良作用.應給予藥物降低血壓,使主動脈壁剝離范圍不再擴大.最常用的藥物是阿方那特(Arfonad)或硝普鈉.嚴密監測心電圖,血壓,中心靜脈壓,肺微嵌壓,肺動脈壓和尿量.調整藥物劑量使血壓維持在13.3~16.0kPa(100~120mmHg),尿量每小時至少30ml.病情穩定后立即進行主動脈造影術,明確主動脈壁剝離病變的部位和范圍.夾層動脈瘤病例主動脈壁組織脆弱,易破碎,手術操作難度大,死亡率高.主動脈壁剝離病變累及升主動脈的病例即Stanford分類屬a型或DeBakey分類屬I型和Ⅱ型病例應施行外科手術治療.Stanford分類屬B型或DeBakey分類屬Ⅲ型的病例,大多數經內科治療病情穩定,可繼續內科治療,但如呈現下列情況即應施行外科手術治療: 1.主動脈壁剝離病變持續擴大其主要表現有:主動脈壁血腫明顯增大,主動脈頭臂分支或主動脈瓣呈現雜音和搏動減弱,提示剝離病變累及升主動脈.呈現昏迷,卒中,肢體作痛發冷,尿量減少或無尿提示主動脈主要分支受壓或梗阻. 2.主動脈壁血腫有即將破裂的危險其主要征象為主動脈造影顯示袋狀夾層動脈瘤或夾層動脈瘤在數小時內明顯增大,胸膜腔或心包膜腔呈現積血;內科治療未能控制疼痛. 3.經積極內科藥物治療4小時,血壓未能降低,疼痛未見減輕. 術后處理與一般心臟血管大手術相同,但應密切注意血壓情況,防止出現血壓升高.術后隨診復查應注意殘余的動脈瘤假道是否增大,增大者應及時處理,以免發生破裂. 手術治療效果:夾層動脈瘤的手術死亡率仍較高.病變累及升主動脈的病例,手術死亡率為20~40%,病變僅限于降主動脈者,手術死亡率為25~60%.主要死亡原因有主動脈或吻合口破裂出血,急性心力衰竭,腦血管病變,腸系膜或腎血管梗塞和肺部并發癥.術后約10~20%的病例并發截癱.術后5年生存率約為50%,術后10年,20年生存率降至30%和5%.
2015-12-05 06:2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現在對于動脈夾層瘤的治療多以保守治療為主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在急性期(6周內)病死率很高.近端夾層內科治療病死率約70%外科治療病死率約30%.費用各個醫院的價格不一樣建議具體咨詢當地醫院
2015-12-05 02:4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現在對于動脈夾層瘤的治療多以保守治療為主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在急性期(6周內)病死率很高.近端夾層內科治療病死率約70%,外科治療病死率約30%.費用各個醫院的價格不一樣建議具體咨詢當地醫院
2015-12-05 00:2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戚大弟
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人民醫院
二級乙等
外科
-
可進行手術,時候一定建議具體看看中醫大夫,中醫治療要由醫生辯證進行,各人體質不同,用藥也會有加減的。
2015-12-04 19:4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