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上斑疹變大糜爛感染確診著色芽生菌病咋辦
我大哥最近腳上最近有些小斑疹,幾天后還長了很大,還有點糜爛了,也有點感染了,馬上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是著色芽生菌病。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著色芽生菌病是一種由暗色真菌引起的慢性皮膚及皮下組織感染,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需要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外傷、增強免疫力、定期復查、遵醫囑治療。 1. 疾病介紹:著色芽生菌病通常由裴氏著色霉、緊密著色霉等引起,好發于四肢等暴露部位。初期表現為丘疹或結節,逐漸增大、破潰、糜爛。 2. 藥物治療:可使用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等抗真菌藥物。 3. 手術治療:對于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病情嚴重者,可考慮手術切除病灶。 4. 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搔抓,防止感染擴散。 5. 避免外傷:減少皮膚損傷的機會,降低感染風險。 6. 增強免疫力: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睡眠,有助于提高身體抵抗力。 7. 定期復查:監測病情變化,評估治療效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著色芽生菌病的治療需要綜合多種方法,并在治療過程中密切關注病情。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爭取早日康復。
2024-12-11 18:4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由黑暗色真菌(包括雙極霉屬,分枝瓶霉屬,分枝孢子菌屬,德勒霉屬,外瓶霉屬,產色芽生菌屬,瓶霉屬,支孢霉屬,Ochroconis,鼻毛癬菌屬,線形擔子菌屬和萬氏菌屬)引起的皮下組織,鼻竇,腦及其他組織的感染。 癥狀和體征 著色芽生菌病為一種皮膚感染,受累者大多為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有免疫功能的正常人。其特征為乳頭狀瘤樣結節形成,并有潰瘍傾向。多數感染從患者的一只足或腿部開始,但身體的其他暴露部位也可受感染,特別是皮膚破損處。疾病初期為小而瘙癢的丘疹并不斷擴大,與皮膚癬菌病(癬菌病)相似。病變可擴展,形成暗紅或紫羅蘭色的,邊界清楚基部堅硬的斑塊。數周或數月后可沿淋巴引流道出現高出皮膚約1~2mm的新病變。在斑塊中心出現堅硬的,呈暗紅色或灰色菜花狀的結節突起,在4~15年的病程中,逐漸延伸覆蓋肢體。可發生淋巴管堵塞,可有持續性瘙癢,繼發細菌感染可引起潰瘍,偶爾可引起敗血癥。 診斷,預后和治療 后期著色孢菌病病變具有特征性的外觀,但早期病變可能被誤診為皮膚癬菌病。暗色絲孢霉病必須通過組織病理學和培養,與眾多其他原因引起的面部特殊的皮膚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相區別。普通的蘇木素和伊紅染色組織標本很易辨認出暗色真菌,表現為分隔的,反映出其自然黑色成分的棕褐色小體。Masson-Fontana黑色素染色可確定其存在。為鑒定致病菌種需作培養。
2015-12-04 07:2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由暗色真菌侵入皮膚和皮下組織引起的疾病。形成肉芽腫和化膿性感染。主要侵犯四肢。農民及工人較多見,男多于女。致病菌種在中國北方以卡氏枝孢霉,南方以裴氏著色霉為多見。暗色真菌常發生于植物、土壤等處,經外傷進入皮膚而感染。
2015-12-04 06:0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