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個半月女嬰先心病房損如何治療及相關問題
患者性別:女患者年齡:5個半月詳細病情及咨詢目的:小孩滿月時查出心臟有雜音,做心臟彩超是先心病(房損),0.9cm.身體一直都很好.今年3月12日又做了一次心臟彩超.我想問咨詢以下幾個問題:1、能否不開刀進行治療?2、聽說接種對心臟不好,但是之前一直在預防接種,現在能否繼續接種?3、什么時候進行治療為最佳?謝謝輔助檢查:做了心臟超聲波,超聲描述:1、房間隔中央部可見兩處回聲連續中斷,缺損口徑分別為:0.6cm、0.4cm,雙期可見自左房流向右房的分流信號。室間隔回聲連續完整。肺靜脈回流正常。2、右房、右室擴大,左房及左室不大。3、肺動脈及分支稍寬,肺動脈瓣回聲活動正常,收縮期可見肺動脈腔內血流速度增快(考慮房水平分流所致)。主動脈不寬,主動脈瓣回聲活動正常。降主動脈未見狹窄。4、二、三尖瓣回聲活動正常。5、室間隔、左室后壁不厚。未見節斷性室壁運動異常。6、心包腔未見積液。超聲提示: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多發缺損(中央型,左向右分流)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5 個半月女嬰被查出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多發缺損,家長咨詢能否不開刀治療、能否繼續預防接種以及最佳治療時間等問題。 1. 治療方式:對于房間隔缺損,部分小型缺損可能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自然閉合。但對于較大的缺損,如本病例中的 0.6cm 和 0.4cm,可能需要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包括傳統開胸手術和微創手術,具體選擇取決于患兒的具體情況。此外,也有介入治療的方法,如封堵術。 2. 預防接種:一般來說,先心病患兒在病情穩定、心功能良好的情況下可以進行預防接種。但接種前應告知醫生患兒的病情,由醫生評估后決定是否可以繼續接種。 3. 最佳治療時間:通常,如果患兒生長發育良好,沒有明顯的癥狀,可定期復查心臟彩超,觀察缺損的變化。如果缺損較大,影響生長發育,出現反復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等癥狀,可能需要盡早治療。一般 1 歲以后,如果缺損仍未閉合,且符合手術指征,可考慮手術。 4. 日常護理:家長要注意避免患兒劇烈哭鬧,預防呼吸道感染。合理喂養,保證營養均衡。 5. 定期復查:按照醫生建議的時間定期復查心臟彩超,以便及時了解病情變化。 總之,對于先心病患兒,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的情況,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護理。
2024-12-12 06:2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這種情況建議一周歲以后做彩超檢查,如果有事建議手術治療.
2015-11-27 21:3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心房間隔缺損是較常見的一種先天性心臟病.根據北京和上海的臨床資料,在各種先天性心臟病中心房間隔缺損分別占24.6%和21.7%.本病較多見于女性,女與男之比為2∶1到4∶1.心房間隔缺損是由于胚胎期構成心房間隔的有關組織發育不全所形成.胎兒時期肺不需承擔呼吸功能,處于不張狀態.肺循環阻力高,血流量很少,因此回入右心房的血液必須能夠通過心房間隔進入左心房,以適應胎兒期特殊的循環生理要求.為此心房間隔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一直具有心房間孔,出生之后心房間孔始行閉合.約在胚胎期第1月末,從原始心房壁的背部上方,從中線生長出第1隔,與此同時房室交界處也分別從背側和腹側向內生長出心內膜墊.在發育過程中,這兩片心內膜墊逐漸長大并互相融合.其上方與心房間隔相連接,下方生長成為心室間隔的膜部,與心室間隔肌部相連接.在房室間隔兩側的心內膜墊組織則生長形成房室瓣組織,右側為三尖瓣的隔瓣葉,左側為二尖瓣大瓣葉.第1隔呈馬蹄形,向心內膜墊方向生長,它的前,后部分分別與相應的心內膜墊互相連接,而在馬蹄的中央部分則仍留有新月形的心房間孔,稱為第1孔,右心房血液即經此孔流入右心房.當第1隔的中央部分與心內膜墊互相連接,第1孔即將閉合時,第1隔上部組織又自行吸收形成另一個心房間孔,稱為第2孔,以保持兩側心房間的血流通道.繼而在第1隔的右側又從心房壁上生長出另一個隔組織,稱為第2隔.第2隔亦呈馬蹄形,它的前下端與腹側心內膜墊融合后分為兩個部份,一部份向后沿第1隔組織的底部生長而與第2隔的后下端相連接,形成卵圓孔的下緣.另一部分則在冠狀靜脈竇與下腔靜脈之間生長,并參與形成下腔靜脈瓣.第2隔中部的卵圓形缺口稱為卵圓孔.卵圓孔的左側被第1隔組織(卵圓瓣)所襯蓋,由此而形成的淺窩稱為卵圓窩.在胚胎期第8周,心房間隔的發育過程已完成.第1隔與第2隔組織互相融合,僅在卵圓窩與卵圓瓣的上部,兩側心房仍留有血流通道.但是,由于卵圓瓣起活門作用,血液僅能從右心房經卵圓窩,第2孔而流入左心房.卵圓孔與卵圓瓣的全部融合則發生在出生之后.但根據病理解剖資料統計,出生時卵圓孔仍持續存在者約占20~30%.由于胎兒出生后即需靠自己的肺進行呼吸,肺組織擴張,肺血管阻力下降,肺循環血流量顯示增多,左心房壓力升高并大于右心房,從而使卵圓瓣緊蓋卵圓窩.因此,即使卵圓孔在解剖上仍未閉合,然而在正常生理情況下并不產生心房之間的血液分流.但如存在肺動脈狹窄或右心室流出道梗阻等病理情況時,右心房壓力升高,即可產生右至左分流,右房血液經未閉的卵圓孔進入左心房.心房間隔胚胎學從心房間隔的生長發育過程可以看到:第2孔型心房間隔缺損是由于第2隔或卵圓瓣發育不全所造成.第1孔型心房間隔缺損是由于心內膜墊發育不全,未能與第1隔完全融合.房室共道的形成則由于心內膜墊嚴重發育不全,因而除了第1孔不閉之外,尚并有二尖瓣,三尖瓣的隔瓣葉裂缺,重者尚兼有心室間隔膜部缺損.單腔心房是由于心房間隔組織不發育或缺失所引起.第2孔型心房間隔缺損:絕大多數病例缺損為單發性,有時可有兩個或多個小孔.按缺損所在的部位可分為下列數種類型.房間隔缺損類型1.卵圓窩型缺損 此型最常見,在心房間隔缺損病例中約占70%.缺損位于心房間隔的中央部份,相當于胚胎期卵圓窩所在之處.一般呈橢圓形或圓形,缺損面積較大,直徑大多為2~4cm或更大.大多數病例呈單個巨大缺孔,但應可被不規則條索狀的殘留第1隔組織(卵圓瓣)分隔成許多小孔,呈篩孔樣.多數病例缺損邊緣完整,冠狀靜脈竇開口位于缺損的前下方,缺損下緣與房室瓣之間仍有較多的房間隔組織,缺損距離房室結較遠,縫合缺損時較易避免傳導組織受損傷.有些病例缺損較大,后緣的房間隔組織極少或缺失,右肺靜脈開口進入缺損區易被誤認為右肺靜脈部分異位回流.2.上腔靜脈型缺損或高位缺損 亦稱靜脈竇缺損,在心房間隔缺損中約占5~10%.缺損位于上腔靜脈開口與右心房聯接的部位.缺損下緣為房間隔組織.缺損面積一般不大,很少超過2cm.缺損上緣即為騎跨于左右心房上方的上腔靜脈.高位房間隔缺損經常伴有右肺上靜脈異位回流入右心房或上腔靜脈.3.下腔靜脈型缺損或低位缺損 又稱后位房間隔缺損,在房間隔缺損中約占20%.缺損位于心房間隔的后下部份.缺損下緣接近下腔靜脈入口處,缺損下緣與下腔靜脈之間可能仍存在少量卵圓窩組織,但房間隔組織亦可全部缺失.缺損下緣與下腔靜脈入口之間沒有明顯界限,易將下腔靜脈瓣誤認為缺損下緣的房間隔組織,手術時應注意識別,以免縫合后造成下腔靜脈血液全部回流入左心房.右肺動脈開口位于缺損區,亦可伴有右肺靜脈異常回流入右心房或下腔靜脈.第2孔型心房間隔缺損病例約12%可伴有其它先天性心臟血管畸形或心臟疾病,如肺動脈瓣狹窄,右肺靜脈異位回流,心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二尖瓣狹窄(Lutembacher綜合征),左上腔靜脈永存等.第2孔型心房間隔缺損的血流動力學改變是在心房水平產生血液分流.正常情況下,由于左心室肌肉比右心室厚,左側心臟和體循環的血流阻力比右側心臟和肺循環高,左心房平均壓力約為1.07~1.33kPa(8~10mmHg),而正常右心房平均壓力在0.533~0.677kPa(4~5mmHg)以下,因此經心房間隔缺損的血液分流方向一般是從左至右,臨床上不呈現紫紺.左至右血液分流量的大小,取決于缺損的面積,左,右心室的順應性和左,右心房的壓力階差.嬰幼兒時期左,右心室肌肉厚度和順應性以及體循環與肺循環的血管阻力均比較接近,因而經心房間隔缺損的血液分流量很少.隨著年齡長大,肺血管阻力下降,右心室壓力降低,右心室心肌順應性增大,左至右血液分流量和肺循環血流量開始增多,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動脈逐漸擴大.隨著右心房的增大,缺損的面積又可能相應地增大,分流量進一步增多,臨床癥狀逐漸明顯.右心導管檢查常發現肺循環血流量增多至為體循環血流量的2~4倍,但左心室排血量仍可維持正常的體循環和血壓,僅在劇烈運動時左心室排血量難于相應增多.雖然肺循環血流是大量增多,但由于肺血管床順應性強,因此雖然肺循環血流量增多,而肺動脈壓在早年并不升高.在童年期,心房間隔缺損病例中,由于肺血管阻力增高,肺動脈壓升高至6.67kPa(50mmHg)以上者僅占5%;而在40歲以上病例中,肺高壓的發生率則可達50%.肺小動脈因肺循環血流量增多引起的中層肥厚和內膜增生等肺高壓病理改變也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多.20歲以上的病例,肺血管阻塞性病變,肺循環阻力升高,肺動脈高壓等情況明顯增多.隨著肺動脈,右心室和右心房壓力逐漸升高,經房間隔缺損的左至右分流量即逐漸減少.如右心房壓力高于左心房則產生逆向分流,一部分右心房血液經缺損分流入左心房,發生右至左分流后臨床上就呈現紫紺.肺循環高壓易誘發呼吸道感染,并引致右心室右心房肥厚增大,終于產生右心衰竭及各種房性心律失常.產生右至左逆向分流的晚期心房間隔缺損病例,縫閉心房間隔缺損往往加重右心衰竭,因而已不能耐受手術治療.未經手術治療的心房間隔缺損病人,平均死亡時間約為50歲左右.死亡原因主要為進行性加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間隔缺損合并肺靜脈異位回流入右心房以及心房間隔缺損合并二尖瓣狹窄的病例,左至右分流量更多.反之,心房間隔缺損合并肺動脈或右心室流出道狹窄者,則視右房壓力升高的程度,左至右分流量較少或表現為右至左分流.第2孔型心房間隔缺損在早期左至右分流量一般較少.大多數病例在童年期不呈現明顯臨床癥狀,往往在體格檢查時因發現心臟雜音經進一步檢查才明確病情.通常在進入青年期后左至右分流量增多時,才開始呈現臨床癥狀,最常見者為易感疲乏,勞累后氣急,心悸.分流量較大和肺循環壓力升高的病人容易反復發作呼吸道感染和肺炎;伴有部分肺靜脈異位回流左至右分流量極大的病例,可能在嬰兒期呈現心力衰竭,需早期施行手術治療.30歲以上的病人呈現心力衰竭癥狀者日漸增多.併發肺高壓引致心力衰竭的病例以及兼有肺動脈瓣或右心室流出道高度狹窄的病例產生逆向分流量,臨床上可呈現紫紺.體格檢查:大多數病人生長發育及膚色正常.一部分病例體格比較瘦小.由于右心室擴大可引致左側前胸壁隆起.胸骨左下緣可捫到心臟抬舉性搏動.胸骨左緣第2或第3肋間可聽到由于大量血液通過肺動脈瓣,進入擴大的肺動脈而產生的噴射性收縮期雜音.肺動脈第2音亢進,固定分裂.一部分病例在上述部位尚可捫到收縮期震顫.在三尖瓣區可聽到由于血液快速通過三尖瓣而產生的舒張中期滾筒樣雜音.呈現肺動脈高壓后,肺動脈瓣區收縮期雜音減弱,第2音亢進更明顯.伴有肺動脈瓣關閉不全者胸骨左緣第2,3肋間可聽到舒張期雜音.右心室高度擴大引致相對性三尖瓣關閉不全者,在三尖瓣區可聽到收縮期雜音.肺血管阻力增高,左至右分流量顯著減少或呈現逆向分流的病例,則心臟雜音不明顯,且可能呈現紫紺.晚期病例可呈現頸靜脈怒張,水腫,肝腫大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體征.診斷根據臨床癥狀,體征,胸部X線,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檢查,一般即可診斷第2孔型心房間隔缺損.少數癥狀體征不典型的病例,必要時作右心導管檢查,發現右心房血液氧含量比腔靜脈高1.9容積%以上以及心導管可通過缺損進入左心房,更可明確診斷.輔助檢查胸部X線檢查:左至右分流量大的病例,胸部X線檢查顯示心臟擴大,尤以右心房,右心室增大最為明顯.肺動脈總干明顯突出,兩側肺門區血管增大,搏動增強,在透視下有時可見到肺門舞蹈,肺野血管紋理增粗.主動脈弓影縮小.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由于極度擴大的肺部小血管壓迫氣管,可能顯示間質性肺水腫,肺實變或肺不張等X線征象.心電圖檢查:典型的病例常顯示右心室肥大,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心電軸右偏.P波增高或增大,P-R間期延長.額面心向量圖QRS環呈順時針方向運行.
2015-11-27 17:0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目前的情況不是很樂觀的.建議最好是采取保守治療看看
2015-11-27 15:5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看你孩子的情況,屬于現在臨床上的有爭議情況,有的醫生認為只要出現房間隔缺損就要做手術,有的醫生認為分流量少,缺損不大,直徑小于1cm的,可不予手術治療,因為這個手術比較風險比較大。但是如果要做,就最好早做,這個手術沒有明顯的年齡要求,也沒有特殊的注意,只要是身體條件允許,沒有其他方面的禁忌疾病就可以做!術后一般無明顯后遺癥,但可能會并發心律失常,經過處理,一般在半年內就會消失
2015-11-27 13:3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