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斑蘚是否會傳染及如何避免
花斑蘚會不會傳染啊?最近我們班上有人得了這個病。我們都非常害怕。怕染上啦。都不敢跟他那么近在一起,我想問問醫生得了這個病的要怎么避免呢。它這個病嚴重嗎?到醫院去看能治療嗎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花斑蘚是會傳染的,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患者的皮損、衣物等可能被傳染。避免感染要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環境清潔、增強自身免疫力、避免接觸患者物品、注意皮膚護理等。 1. 個人衛生:勤洗澡,使用溫和的沐浴產品,保持皮膚清潔干燥。 2. 環境清潔:定期打掃居住環境,勤換床單、被罩,多通風。 3. 增強免疫力:均衡飲食,適量運動,保證充足睡眠,減輕壓力。 4. 避免接觸:不共用毛巾、衣物等個人物品,減少與患者皮損的直接接觸。 5. 皮膚護理:出汗后及時擦干,選擇透氣舒適的衣物,避免皮膚長時間處于潮濕悶熱狀態。 總之,花斑蘚雖然具有傳染性,但只要做好預防措施,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如果發現疑似癥狀,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2024-12-11 17:5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花斑癬會傳染嗎?花斑癬是會傳染的。花斑癬俗稱汗斑,是由糠批馬拉色菌感染表皮角質層引起的一種淺表真菌病。本病遍布世界各地,常見于相對濕度較高的熱帶和溫帶地區。青年人,特別是男青年,由于活動多而出汗多,如果不及時換洗衣服和揩干皮膚,則很容易發生花斑癬。花斑癬還多見于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的人,因這類人的表皮細胞更換周期延長,有利于真菌生長,若停用激素后花斑癬即好轉。此外,身體虛弱、營養不良、糖尿病以及妊娠都可誘發本病。花斑癬的病因:本病之發生,乃是由體熱、風邪和濕氣侵入毛孔,與氣血凝滯,毛竅閉塞所致。初起損害為圍繞毛孔的圓形點狀斑疹,以后逐漸增至甲蓋大小,邊緣清楚,鄰近部位可相互融合成不規則大片形,而周圍又有新的斑疹出現。表面附有少量極易剝離的糠秕樣鱗屑,灰色、褐色至黃棕色不等,有時多種顏色共存,狀如花斑。時間較久的呈淺色斑。皮疹無炎性反應,偶有輕度瘙癢感,皮損好發生于胸背部,也可累及頸、面、腋、腹、肩及上臂等處,一般以青壯年男性多見。病程慢性,冬季皮疹減少或消失,但夏天又可復發。花斑癬的分類:根據皮疹形態可分4型:1.花斑型初起呈淡褐色,表面發亮,以后出現色素減退。由于新舊皮損混在一起,而呈花斑狀。2.毛囊型損害沿毛囊分面,似毛囊性丘疹或斑片,鱗屑極薄。3.白斑型除去鱗屑或痊愈后,遺留色素暫時減退。此型預示本病處于緩解階段。4.斑片型此型損害較少,一片或數片,表面鱗屑較厚,色澤較深。花斑癬治療:花斑癬的外治用德國的雷拖皮康,適用于各種類型,尤其是針對花斑癬效果很好,一療程適用10-15天,每日2-3次,涂后輕輕搓揉數分鐘,重癥患者酌情增加用量,若病史較長,建議患者可以搭配口服中藥進行內服調理,可以選擇皮膚病血毒丸、龍膽瀉肝丸,苦參丸等。“雷拖皮康”在傳統的制藥手段上進行升華,融合了傳統中醫炮制方法與西方先進制藥技術提煉而成。它能改善細胞活力,調節內分泌,促進皮膚細胞再生功能;增強皮膚抵抗力和免疫力藥中含有大量基因調節素和抗復發免疫因子,促進皮膚新陳代謝,改善皮膚微循環,恢復皮膚正常生理功能。“雷拖皮康”不僅可以深層治療皮膚病原,同時“雷拖皮康”中含有藥物活性酶,它能在修復皮膚組織細胞的同時形成保護藥膜,激活皮膚細胞組織的新生,使皮膚表層及深層受損組織恢復正常結構,血運恢復正常,并深度提高病區皮膚的抵抗力,愈后不易復發的特點。治療期間內衣褲和被單等床上用品應該經常煮沸消毒。配合中醫藥浴對預防花斑癬有很好的效果,常用的有艾葉浴、薄荷浴、菊花浴、青蒿浴、食醋浴、鹽水浴等,方法非常簡單,就是用上述中藥熬水洗澡,每周一次即可。預防與保健早期發現患者,早期治療。因本病無自覺癥狀,不易引起重視,故要加強定宣傳教育。另外要增強抵抗力,治療力求徹底,治愈后衣被要消毒處理。受此種致病菌感染后易復發,治療應徹底以達根治的目的。"
2015-11-28 01:2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得了花斑癬的人不是那種會傳染類型的病,與這類人交往生活不會傳染的,但最好早治早好,畢竟得了這個身體上也不好受,還要受別人異樣的眼光給分給分
2015-11-27 18:4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得了花斑癬的人不是那種會傳染類型的病,與這類人交往生活不會傳染的,但最好早治早好看到啦這種病人不要太害怕啦。他主要是身體出現花斑蘚的人不怎么主要衛生也可能會出現的。到醫院檢查打打針就好
2015-11-27 11:5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