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息肉伴乙直慢性結腸炎會惡變嗎?
記得從小經常腹瀉,腹痛癥狀,近一年來腹瀉更頻繁,前幾天去醫院做了腸鏡檢查,檢查結果有直腸息肉,大小1.5×1.0cm的廣基息肉,表面粗糙.另還有乙、直慢性結腸炎。我想問的是一般這種息肉會有惡性的可能嗎?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直腸息肉伴乙直慢性結腸炎是否惡變,取決于多種因素,如息肉的大小、形態、數量、病理類型以及患者的家族病史等。 1.息肉大小:一般來說,直徑大于 1 厘米的息肉惡變風險相對較高。您的息肉 1.5×1.0cm,有一定惡變可能。 2.形態特征:表面粗糙的息肉比光滑的惡變幾率大。您的息肉表面粗糙,需警惕。 3.數量:多發息肉比單發息肉惡變風險高。 4.病理類型:腺瘤性息肉容易惡變,炎性息肉惡變幾率較低。 5.家族病史:若家族中有結直腸癌患者,自身息肉惡變風險增加。 綜上所述,對于您這種情況,不能單純依據息肉的現有特征就確定是否惡變,需要進一步做病理檢查明確。病理檢查是判斷息肉性質的金標準。無論結果如何,都應積極治療結腸炎,改善腸道環境,定期復查腸鏡。
2025-01-09 01:4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發生在大腸炎性疾病的再生與修復階段,多見于潰瘍性結腸炎、Crohn病、腸結核、血吸蟲病等。常為多發,無蒂、體積較小,直徑很少超過5mm,是其特征,顏色多較淺。有的亦可以有蒂,病程較長時可增大至幾厘米。鏡下見腺體變長伴有腺腔內反折,形成鋸齒樣外觀。核分裂活性增加僅僅見于基底部,上皮細胞具有不明顯的位于基底的細胞核、胞漿豐富,充滿黏液。表面上皮下的基底膜增厚,表面上皮呈微乳頭外觀。增生性息肉(化生性息肉),多發生在直腸,多在40歲以后發病,隨年齡增長,發病率增加。
2015-11-26 19:2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你的情況根據敘述建議做個結腸鏡檢查并活檢確診同時制定明確的治療方案即可。根據敘述手術治療是唯一的辦法同時需要繼續觀察并結合臨床進一步檢查化驗明確診斷并針對具體情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制定明確的治療方案即可,祝你永遠健康。
2015-11-26 18:5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根據你目前描述的情況來看需要考慮直腸腺瘤性息肉的可能性大,但是不完全排除直腸癌的可能,最終確定性質需要病理檢查。CT檢查對于確定性質意義不大,但是能夠對腫瘤大小,邊界情況有很好的了解,一般進一步治療。必要時取直腸病變組織做病理檢查確定性質并積極對癥治療。建議盡早做相關檢查確定病因并積極對癥治療,禁辛辣,刺激性食物,定期做常規體檢。祝早日康復!醫生詢問:
2015-11-26 08:1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直腸息肉? 直腸息肉,是指直腸黏膜表面突向腸腔內的隆起物。直腸息肉多見于40歲以上,男性稍多。小的息肉無癥狀,常因其他疾病通過結腸鏡檢查發現。有癥狀的息肉一般較大,或為多發性。血便或黏液血便是最多見的癥狀,尤多見于絨毛狀腺瘤及幼年性息肉一。直腸和乙狀結腸的息肉占結、直腸息肉的2/3,其中約90%以上的腺瘤分布在直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