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網膜下腔出血復發的原因及應對措施
蛛網膜下腔出血,后在醫院醫治痊愈。又于2007年9月30日在單位突發劇烈頭痛,15分鐘后,手麻木,送醫院做CT顯示診斷為蛛網膜下腔出血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蛛網膜下腔出血復發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如高血壓控制不佳、動脈瘤未處理徹底、血管畸形、生活方式不良、抗凝藥物使用不當等。 1. 高血壓控制不佳:長期高血壓會損傷血管壁,增加出血風險。患者應規律監測血壓,遵醫囑服用降壓藥,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纈沙坦等。 2. 動脈瘤未處理徹底:動脈瘤是常見的出血原因,如果首次治療未完全解決,容易再次破裂出血。需要定期復查,必要時再次治療。 3. 血管畸形:先天性血管畸形也是潛在因素。可通過血管造影等檢查明確,根據情況選擇手術或介入治療。 4. 生活方式不良:吸煙、酗酒、過度勞累、情緒激動等都可能誘發。患者要戒煙戒酒,保證充足睡眠,保持平和心態。 5. 抗凝藥物使用不當:某些疾病需使用抗凝藥,如華法林、利伐沙班等,但使用不當可能增加出血風險。應嚴格遵醫囑用藥。 總之,對于蛛網膜下腔出血復發,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患者需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改善生活方式,定期復查,以降低再次出血的風險。
2025-01-08 01:5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你好,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最常見的原因是動脈瘤,少數為血管畸形等,但也有原因不明的。做了兩次血管造影陰性一般可以放心了,再次出血的機會很小,所以就本病而言,您算是幸運的。因下腔的血在循環吸收過程中,也會對腦組織及血管產生一定的損傷,所以您現在雖然恢復得很好,但有上述癥狀也是常見的表現,以后會越來越好。你可以到正規醫院咨詢,根據情況適量對癥用藥。
2015-11-23 22:0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立宗
太原顯微手外科醫院
一級
顯微外科
-
你好,蛛網膜下腔是在,在脊髓的蛛網膜和軟脊膜之間有一寬大的間隙,名叫蛛網膜下腔,腰部最大,內含腦脊液兒童出生后腦積水是一種先天性疾病,大多因先天因素或孕婦營養不良引起,通過白蛋白和高壓氧等方法治療.現在孕婦營養不良大多因封建思想引起,聽信文盲長者這不要吃那不要吃,最終導致胎兒腦部發育不良.腦水腫患兒治愈后有可能出現智商下降,小兒驚厥,癲癇等現象.
2015-11-23 20:3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凡能引起腦出血的病因也能引起本病,但以顱內動脈瘤、動靜脈畸形、高血壓動脈硬化癥、腦底異常血管網(moya-moya病)和血液病等為最常見。多在情緒激動或過度用力時發病。動脈瘤好發于腦底動脈環的大動脈分支處,以該環的前半部較多見。動靜脈畸形多位于大腦半球大腦中動脈分布區。當血管破裂血流入腦蛛網膜下腔后,顱腔內容物增加,壓力增高,并繼發腦血管痙攣。后者系因出血后血凝塊和圍繞血管壁的纖維索之牽引(機械因素),血管壁平滑肌細胞間形成的神經肌肉接頭產生廣泛缺血性損害和水腫。另外大量積血或凝血塊沉積于顱底,部分凝集的紅細胞還可堵塞蛛網膜絨毛間的小溝,使腦脊液的回吸收被阻,因而可發生急性交通性腦積水,使顱內壓急驟升高,進一步減少了腦血流量,加重了腦水腫,甚至導致腦疝形成。以上均可使患者病情穩定好轉后,再次出現意識障礙或出現局限性神經癥狀。 蛛網膜下腔出血并發癥 1.急性梗阻性腦積水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一個重要及嚴重的并發癥,是指蛛網膜下腔出血后數小時至7天以內的急性或亞急性腦室擴大所致的腦積水。腦室系統充滿血液是急性腦室擴張的先決條件,使腦脊液循環通路受阻而導致顱內壓急驟升高,是蛛網膜下腔出血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發生急性梗阻性腦積水。提示預后不良。如在早期發現雙側側腦室擴張、腰穿壓力可以不高,提示急性梗阻性腦積水,應立即行腦室引流,有時可轉危為安。 急性腦積水除了劇烈頭痛、頻繁嘔吐、腦膜刺激征外,常有意識障礙加重等顱內高壓表現。尤其在蛛網膜下腔出血后3天內逐漸出現昏迷、瞳孔縮小、對光反射減弱或消失等病情惡化。 2.正常顱壓腦積水(normalpressurehydroencephalus,NPH)是指患蛛網膜下腔出血后幾周或幾年后出現腦室擴大,是因多種原因所致的臨床綜合征,又稱隱匿性腦積水、低壓力性腦積水、交通性腦積水或腦積水性癡呆。 正常顱壓腦積水的發病機制是凡能在腦室系統以外,即在腦基底諸池或大腦凸面處阻礙腦脊液正常流向上矢狀竇者,均可引起正常顱壓腦積水。正常顱壓腦積水的三大主征為精神障礙、步態異常和尿失禁。還可出現性格改變、癲癇、錐體外系癥狀、強握反射、吸吮反射等。晚期雙下肢發生中樞性癱瘓。[1] [編輯本段]病理 血液進入蛛網膜下腔后、血染腦脊液可激惹對血管、腦膜和神經根等腦組織,引起無菌性腦膜炎反應。腦表面常有薄層凝塊掩蓋,其中有時可找到破裂的動脈瘤或血管。隨進間推移,大量紅細胞開始溶解,釋放出含鐵血黃素,使軟腦膜呈現銹色關有不同程度的粘連。如腦溝中的紅細胞溶解,蛛網膜絨毛細胞間小溝再開道,則腦脊液的回吸收可以恢復。 臨床表現 各年齡均可發病,以青壯年多見。多在情緒激動中或用力情況下急性發生,部分患者可有反復發作頭痛史。 (一)頭痛與嘔吐:突發劇烈頭痛、嘔吐、顏面蒼白、全身冷汗。如頭痛局限某處有定位意義,如前頭痛提示小腦幕上和大腦半球(單側痛)、后頭痛表示后顱凹病變。 (二)意識障礙和精神癥狀:多數患者無意識障礙,但可有煩躁不安。危重者可有譫妄,不同程度的意識不清及至昏迷,少數可出現癲癇發作和精神癥狀。 (三)腦膜刺激征:青壯年病人多見且明顯,伴有頸背部痛。老年患者、出血早期或深昏迷者可無腦膜刺激征。 (四)其它臨床癥狀:如低熱、腰背腿痛等。亦可見輕偏癱,視力障礙,第Ⅲ、Ⅴ、Ⅵ、Ⅶ等顱神經麻痹,視網膜片狀出血和視乳頭水腫等。此外還可并發上消化道出血和呼吸道感染等。 (五)實驗室檢查:腰穿顱內壓多增高,腦脊液早期為血性,3~4天后開始黃變。發病初期部分患者周圍血中白細胞可增高,且多伴有核左移。心電圖可有心律失常,并以心動過速、傳導阻滯較多見。4天內頭顱CT掃描,陽性率為75-85%,表現為顱底各池、大腦縱裂及腦溝密度增高,積血較厚處提示可能即系破裂動脈所在處或其附近部位。 診斷與鑒別診斷 本病診斷較易,如突發劇烈頭痛及嘔吐,面色蒼白,冷汗,腦膜刺激征陽性以及血性腦脊液或頭顱CT見顱底各池、大腦縱裂及腦溝中積血等。少數患者,特別是老年人頭痛等臨床癥狀不明顯,應注意避免漏診,及時腰穿或頭顱CT檢查可明確診斷。 通過病史、神經系統檢查、腦血管造影及頭顱CT檢查,可協助病因診斷與鑒別診斷。除和其它腦血管病鑒別外,還應與下列疾病鑒別:①腦膜炎:有全身中毒癥狀,發病有一定過程,腦脊液呈炎性改變。②腦靜脈竇血栓形成:多在產后發病或病前有感染史,面部及頭皮可見靜脈擴張,腦膜刺激征陰性,腦脊液一般無血性改變。 病程和預后 腦蛛網膜下腔出血后的病程及預后取決于其病因、病情、血壓情況、年齡及神經系統體征。動脈瘤破裂引起的蛛網膜下腔出血預后較差,腦血管畸形所致的蛛網膜下腔出血常較易于恢復。原因不明者預后較好,復發機會較少。年老體弱者,意識障礙進行性加重,血壓增高和顱內壓明顯增高或偏癱、失語、抽搐者預后均較差。 預防常識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常見的腦血管病之一,常見的病因是顱內動脈瘤破裂和血管畸形。一旦發生蛛網膜下腔出血應及時在當地有條件的醫院進行治療或轉送醫院搶救治療,轉送病人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1.盡量讓病人保持頭高側側臥位,避免舌根后墜阻礙通氣; 2.及時清理患者口中的嘔吐物,以免誤吸入氣道; 3.盡量避免長途轉送,選就近有條件的醫療單位治療; 4.轉運前應給予脫水、降壓等治療; 5.運送過程中盡量避免震動; 6.轉送病人時應有醫務人員護送并隨時觀察病情變化; 7.有隨時進行搶救的基本設施。 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常因心、肺、腎等臟器功能差而不能耐受“如此打擊”,可繼發呼吸道、肺感染、泌尿道感染等,抗感染治療、降溫治療都十分重要。若無禁忌應盡早行腦血管造影檢查,發現動脈瘤,若病人可耐受手術,最好能在病后一周內進行,可大大降低該病的死亡率和出血復發的危險性。內科治療用于術前、術后或不適宜手術的病人,其措施應包括:臥床休息四周、盡量減少活動和精神不安、避免用力大便、補充營養、維持水鹽和酸堿平衡及以上所列的藥物治療。不論是手術治療或是內科治療后,一定要預防再出血的發生。主要措施有:避免重體力勞動、情緒激動、控制血壓,另外對可引起出血其他高危因素如:糖尿病、心臟病、肥胖、高血脂、吸煙、過度飲酒等疾病和不良生活習慣,應及時治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調整和控制飲食,保持積極愉快樂觀的生活態度,對預防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發生都有一定的價值。 你爸爸這種情況應該屬于蛛網膜下腔出血,但持續的高燒不排除其他部位的出血,因此頭顱CT檢查很重要,可能及時的發現出血病灶而采取相應的治療。但此病要絕對臥床休息,大小便也最好不下床,一般的蛛網膜下腔出血15天左右癥狀應該能夠改善,但是在排除有其他疾病的基礎上。你爸爸的出血情況應該排除腦血管畸形的情況,有條件的話可以做個腦血管造影檢查。一般此病保守治療,對癥處理。
2015-11-23 20:2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