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歲孩子疑似孤獨癥,治療方法有哪些
孤獨癥治療有哪些啊我表哥的兒子今年4歲了,不會說話,但是想吃東西會把大人拉到食物前面,指指食物。從小喜歡一個人看電視,對電視之外的人(有時一屋子人)他都當作不存在,好像只有他一個人在家一樣。去年起懼怕外出,一聽說帶他出去玩,他就會躲起來,不怎么理會大人,大小便不知道告訴大人請醫生指點,急等醫生,您回答過我的問題,就是說去醫院,我想問您下,南昌東方醫院怎么樣?我們這里去那比較方便,我表哥在杭州,杭州有好的治孤獨癥的醫院嗎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孤獨癥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表現為社交溝通障礙、重復刻板行為等。治療方法包括行為干預、特殊教育、藥物治療、家庭支持和心理治療等。 1. 行為干預:通過專業的行為訓練,幫助孩子改善社交技能、語言能力和行為規范。 2. 特殊教育:制定個性化的教育計劃,提高孩子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 3. 藥物治療:如利培酮、阿立哌唑等,有助于控制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問題,但需遵醫囑。 4. 家庭支持:家長積極參與孩子的治療,提供溫暖、穩定的家庭環境。 5. 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療法,幫助孩子緩解焦慮、抑郁等情緒。 孤獨癥的治療需要綜合多種方法,并且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家長要有耐心和信心,積極配合專業醫生的治療方案,幫助孩子逐漸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2025-01-08 03:5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你好:這個可以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來決定,只要是正規的心理機構就是可以的,祝好
2015-11-24 04:4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您好,一般說來,這是屬于心理問題,引起的原因可能與日常生活中的環境以及自身性格行為因素有關。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態,自我調節抑制。若是癥狀比較嚴重,無法通過自我調節得到緩解,建議親自找心理醫生咨詢一下為宜。你好,根據情況建議到醫院檢查并對癥治療比較好的;
2015-11-23 22:0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雖然孤獨癥的病因還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研究表明,某些危險因素可能同孤獨癥的發病相關。引起孤獨癥的危險因素可以歸納為:遺傳、感染與免疫和孕期理化因子刺激。遺傳因素雙生子研究顯示,孤獨癥在單卵雙生子中的共患病率高達61%~90%,而異卵雙生子則未見明顯的共患病情況。在兄弟姊妹之間的再患病率,估計在4.5%左右。這些現象提示孤獨癥存在遺傳傾向性。研究顯示,某些染色體異常可能會導致孤獨癥的發生。目前已知的相關染色體有7q、22q13、2q37、18q、Xp;某些性染色體異常也會出現孤獨癥的表現。如47、XYY以及45、X/46、XY嵌合體等。較常見的表現出孤獨癥癥狀的染色體病有4種:脆性X染色體綜合征、結節性硬化癥、15q雙倍體和苯丙酮尿癥。每年均有新的關于孤獨癥候選基因的報道。近年來新報道的孤獨癥候選基因有clock,PRKCBl、CNTN4,CNTCAP2、immunegene、STK39、MAOA、CSMD3、DRD1、neurexinl、SLC25A12、JARDlC、Pax6。另有研究報道,在漢族孤獨癥患者中,NRP2基因存在遺傳多態性。繁多的候選基因提示了孤獨癥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病,即孤獨癥可能是在一定的遺傳傾向性下,由環境致病因子誘發的疾病。感染與免疫因素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就有研究發現,孕婦患病毒感染后,其子代患孤獨癥的機率增大。后來數個研究均提示,孕期感染與孤獨癥發生可能有一定的關系。目前已知的相關病原體有: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梅毒螺旋體和弓形蟲等。目前推測,這些病原體產生的抗體,由胎盤進入胎兒體內,與胎兒正在發育的神經系統發生交叉免疫反應,干擾了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從而導致了孤獨癥的發生。孕期理化因子刺激受孕早期孕婦若有反應停和丙戊酸鹽類抗癲癇類藥物的用藥史以及酗酒等,可導致子代患孤獨癥的機率增加。根據這些研究,對懷孕12.5d的大鼠一次性高劑量腹腔注射丙戊酸鈉,其子代鼠表現出類似孤獨癥的行為學表現。還有研究發現,孕期大鼠暴露于反復冷凍刺激中,也會增加子代患孤獨癥的機率;對孕鼠進行反復冷凍刺激,其子代也表現出孤獨癥的行為學特征。3臨床表現該癥一般起病于36個月以內,主要表現為三大類核心癥狀,即: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重復的行為方式。社會交往障礙該癥患兒在社會交往方面存在質的缺陷。在嬰兒期,患兒回避目光接觸,對人的聲音缺乏興趣和反應,沒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勢,或抱起時身體僵硬、不愿與人貼近。在幼兒期,患兒仍回避目光接觸,呼之常無反應,對父母不產生依戀,缺乏與同齡兒童交往或玩耍的興趣,不會以適當的方式與同齡兒童交往,不能與同齡兒童建立伙伴關系,不會與他人分享快樂,遇到不愉快或受到傷害時也不會向他人尋求安慰。學齡期后,隨著年齡增長及病情改善,患兒對父母、同胞可能變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顯缺乏主動與人交往的興趣和行為。雖然部分患兒愿意與人交往,但交往方式仍存在問題,他們對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對他人情緒缺乏反應,不能根據社交場合調整自己的行為。成年后,患兒仍缺乏交往的興趣和社交的技能,不能建立戀愛關系和結婚。交流障礙孤獨癥治療1.非言語交流障礙該癥患兒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們的不舒適或需要。稍大的患兒可能會拉著大人手走向他想要的東西缺乏相應的面部表情,表情也常顯得漠然,很少用點頭、搖頭、擺手等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意愿。2.言語交流障礙該癥患兒言語交流方面存在明顯障礙,包括:①語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損;②言語發育遲緩或不發育,也有部分患兒2-3歲前曾有表達性言語,但以后逐漸減少,甚至完全消失;③言語形式及內容異常:患兒常常存在模仿言語、刻板重復言語,語法結構、人稱代詞常用錯,語調、語速、節律、重音等也存在異常;④言語運用能力受損:部分患兒雖然會背兒歌、背廣告詞,但卻很少用言語進行交流,且不會提出話題、維持話題或僅靠刻板重復的短語進行交談,糾纏于同一話題。興趣狹窄及刻板重復的行為方式孤獨癥治療該癥患兒對一般兒童所喜愛的玩具和游戲缺乏興趣,而對一些通常不作為玩具的物品卻特別感興趣,如車輪、瓶蓋等圓的可旋轉的東西。有些患兒還對塑料瓶、木棍等非生命物體產生依戀行為。患兒行為方式也常常很刻板,如:常用同一種方式做事或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出門非要走同一條路線,長時間內只吃少數幾種食物等。并常會出現刻板重復的動作和奇特怪異的行為,如:重復蹦跳、將手放在眼前凝視、撲動或用腳尖走路等。你好,這些都是我個人的看法哦,我的一些見解,希望可以幫組到你,但是也是我個人的看法,希望對你們有用哦,祝你們身體健康哦。。。。
2015-11-23 17:4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兒童孤獨癥的最佳治療期是3-6歲,如錯過最佳治療時機,不論如何治療,其智力和行為只能停留在幼兒時期;但治療不及時,則會導致終生殘疾,連自理能力都沒有;即使長大后,有機會再經最優良的教育,將來仍會有相當一部分人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也就是說不能像正常人那樣很好地生活。所以,專家提醒家長,早期發現和早期干預很重要。家長怎樣才能早發現呢?主要看看有沒三大核心癥狀表現:1、社會交往障礙。比如,孩子常常呼之不應,對父母缺乏依戀,對同伴缺乏興趣等。2、語言交流障礙。半數患兒語言發育落后,通常在兩三歲時仍然不會說話;還有些孩子即使有語言,也不會和人正常交流,說話時不與人對視。比如,有些患兒說話像“鸚鵡學舌”,大人說“問阿姨好”,他也說“問阿姨好”;有些則是重復語言,不停地說一句話。3、刻板重復行為或狹隘興趣。患兒興趣狹窄,如迷戀輪子、圓形木棍等東西;他們還經常有一些刻板重復的動作,如啃手指頭、不停地轉圈等。4、孩子1歲以后不明原因不會說話,缺乏和母親分離的焦慮、對逗弄缺少反應、常常獨自躲在角落里玩車輪等單一沒意義的游戲。父母發現孩子可能有孤獨癥傾向時,應立即請教專家,同時注意孩子學習能力的均衡發展,因為即使是孤獨癥的孩子,如果訓練得當的話,他們的能力依然可以如同常人一般。目前孤獨癥沒有特效藥物治療,也沒有一種方法能夠徹底治愈孤獨癥。如孩子被診斷患上孤獨癥,就需要父母的配合:克服心理不平衡狀況并妥善處理孩子的教育與父母工作生活的關系;化愛心、耐心、恒心為動力,積極投入孩子的教育、訓練和治療活動中去;準備一本孩子發育行為或治療教育觀察記錄本,和醫生建立長期的咨詢合作關系等。
2015-11-23 09:0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