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歲男性腦梗塞偏癱 3 年,下肢現淤血斑塊咋回事及咋治?
病情描述發病時間、主要癥狀、癥狀變化等):歲患者,男83歲。患腦梗塞偏癱3年多,最近下肢皮膚肯出現大小不等的塊狀紅色淤血斑塊,斑塊中央有一綠豆大血皰,血皰破后該淤血斑塊皮膚就慢慢壞死變黑。有時有低燒和呼吸是否困難。這種淤血斑塊如果不大的話,有時也會自然消失。這是什么癥狀?怎樣治療?曾經治療情況和效果:用過靜脈點滴消炎藥,也用過局部消炎膏。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想得到怎樣的幫助:下肢皮膚出現的那種斑塊癥狀變化是怎么一回事?怎樣治療?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83 歲男性腦梗塞偏癱 3 年,下肢出現淤血斑塊,可能是由于血管病變、凝血功能異常、感染、營養不良、局部壓迫等原因引起。治療需綜合考慮,包括改善循環、控制感染、促進傷口愈合等。 1. 血管病變:長期偏癱可能導致下肢血管彈性降低、血流不暢,易形成淤血。可使用改善血管循環的藥物,如阿司匹林腸溶片、氯吡格雷片、西洛他唑片等。 2. 凝血功能異常:患者年齡較大,身體機能下降,可能出現凝血功能障礙。需檢查凝血指標,必要時使用止血或抗凝藥物,如維生素 K?、華法林鈉片等。 3. 感染:皮膚破損后易發生感染,加重癥狀。可根據感染類型使用抗生素,如頭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膠囊等。 4. 營養不良:影響皮膚的修復和抵抗力。應補充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 5. 局部壓迫:長期臥床或坐姿不當,局部受壓可導致血液循環受阻。需定時翻身,改變體位。 總之,對于該患者下肢皮膚的淤血斑塊,需要綜合評估,明確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并加強護理,促進康復。
2025-01-05 18:3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