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白天尿意急且失控,晚上尿床,是病嗎?用啥藥?
白天感覺有尿意,就馬上尿,完了就控制不住,晚上根本就醒不來,夏天倒是不尿床,孩子是病嗎?用什么藥品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正常生理現象,也可能與疾病有關,比如泌尿系統感染、膀胱過度活動癥、心理因素、隱性脊柱裂、糖尿病等。 1. 泌尿系統感染:細菌侵入泌尿系統引發炎癥,導致尿頻、尿急。治療通常使用抗生素,如頭孢克洛、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 2. 膀胱過度活動癥:膀胱肌肉不自主收縮。可通過行為訓練、藥物治療,如托特羅定、索利那新等。 3. 心理因素:緊張、焦慮等情緒影響。需要心理疏導,家長多關心孩子。 4. 隱性脊柱裂:脊柱發育異常??赡苄枰中g治療。 5. 糖尿?。貉钱惓S绊懩I臟功能。要控制血糖,藥物有二甲雙胍、胰島素等。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家長不要過于緊張,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明確原因后進行針對性治療。同時,要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給予足夠的關愛和支持。
2024-12-27 01:0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遺尿又稱遺溺,尿床,是睡中小便自遺,醒后方覺的一種疾病.若嬰幼兒時期,由于生理上經脈未盛,氣血未充,智力未全,對排尿的自控能力較差,或學齡前兒童偶然因白天玩耍過度,精神疲勞,睡前多飲等原因,發生遺尿,這些都不屬于病態.三歲以上幼童,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熟睡時經常遺尿,輕者數夜一次,重者可一夜數次,則為病態.遺尿若長期不愈,致使兒童遭受精神壓力而產生自卑感,對小兒的智力,性格,體格發育都有一定影響.
2015-11-21 21:2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3歲以后偶爾有尿床的現象也是正常的,醫學上稱為生理性遺尿,多數孩子5歲以后夜間一般不再尿床.如果5歲以后孩子晚上睡覺時還尿床,且次數達到一個月兩次以上,醫學上稱為“夜間遺尿癥”.就建議首先檢查是否有隱性脊柱裂的可能,另外注意白天不要過于勞累,否則夜晚如果睡得太深有尿液的時候不容易覺醒也會尿床的,當然還要注意避免夜間睡前喝過多的水分.減少夜間尿量,并且建議買一個定時的鬧鐘定時小便.
2015-11-21 13:3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你好,眾所周知,嬰幼兒尿床是十分普遍的現象.若3歲以后仍白天不能控制排尿或不能從睡覺中醒來自覺排尿,即稱為原發性遺尿癥.遺尿的確切原因目前仍不完全清楚,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1)遺傳因素:30%遺尿孩子的爸爸和20%遺尿孩子的媽媽,在小時候也曾犯遺尿病.反過來講,爸媽均有遺尿史,他們兒子有40%會遺尿,他們的女兒有25%也患此病.另外,在雙胞胎,單卵雙胎兄弟同時遺尿的要比雙卵雙胎高出2倍,可見,遺尿有遺傳傾向.(2)睡眠過深:這是一個較常見的因素.這類小兒常常在睡前玩的較疲乏,睡得很深,不易喚醒,也多在夢境中尿床.若睡前飲水較多,則更易發生尿床.(3)膀胱功能成熟延遲:有些患遺尿癥的小兒的膀胱容易較正常孩子小,這些孩子平時排尿次數相對較多,但尿量不多.這是由于膀胱內的尿液沒有多少,它就收縮排尿了.(4)精神緊張:據臨床統計,家庭不合,父母離異,失去雙親,慘遭虐待,升學考試前,孩子發生尿床的機會明顯增多,但這種遺尿常是暫時的,過一段時間,精神情緒會逐漸消失.
2015-11-21 10:1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引起遺尿的原因,有些是由于泌尿生殖器官的局部刺激,如包莖,包皮過長,外陰炎,先天性尿道畸形,尿路感染等引起,其次與脊柱裂,癲癇,糖尿病,尿崩癥等全身疾病有關.但是絕大多數兒童遺尿的出現與疾病無關,是出于心理因素或其他各種因素造成的.1,遺傳因素本病的家族發病率甚高.國外報道74%的男孩和58%的女孩,其父母雙方或單方有遺尿癥的歷史.單卵雙胎同時發生遺尿者較雙卵雙胎者為多.提示遺傳與本病有一定關系.功能性膀胱容量減少1970年有人曾經用膀胱內壓測量方法研究63名遺尿兒童,發現膀胱容量比預計少30%.1992年我院對44例遺尿兒童作膀胱B型超聲檢查,除1例正常外,膀胱容量均不同程度小于正常,平均小于正常50%.2,睡眠過深根據不少家長反應,這類患兒夜間睡眠很深,不易喚醒,喚醒之后,往往還是迷迷糊糊,半醒不醒因此夜間喚醒排尿,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相對比較困難.其原因在于睡眠過深,不能接受來自膀胱的尿意而覺醒發生反射性排尿,遂成遺尿.3,心理因素親人的突然死傷,父母吵鬧離異,母子長期隔離,黑夜恐懼受驚,均可導致孩子遺尿.有些孩子自幼沒有養成控制小便的習慣和能力,一出現尿床,便受到家長的責備,打罵,長期處于過度緊張狀態中,每天晚上睡前總要提心吊膽,生怕再次尿床,繼而產生自卑心理,使遺尿經久不愈.心理因素不但可促使以往已有控制小例能力的兒童重新發生遺尿,而且還可使少數患兒在發生遺尿后,逐漸形成習慣,有些甚至至成人仍無法改變.排尿習慣訓練不良有些患兒使用尿布時間過長,以致自幼就沒有養成自己控制排尿的習慣,有的母親訓練幼兒的方法不對,夜間把幼兒喚醒后,讓他坐在便盆上邊玩邊拉尿,最后也沒有看看是否已經排尿,就把孩子抱上床.這樣幼兒不可能把排尿與坐便盆聯系在一起,構成條件反射.因為孩子有時排了尿,有時是坐在便盆上玩,并未排尿,這樣反會造成孩子排尿紊亂,不可能形成規律.還有的母親常在晚上把孩子弄醒強迫排尿,不管孩子如何掙扎,哭鬧,反正不排尿就不讓孩子離開便盆,這樣會使幼兒對排尿產生恐懼,緊張心理,同樣不利于培養有規律的排尿習慣.兒童遺尿癥的性格特征遺尿的兒童大多數具有膽小,被動,過于敏感和易于興奮的性格特點.此外,遺尿患兒可由于遺尿,自己感到不光彩,不愿讓別人知道,因此不喜歡與其他孩子多接觸,亦不愿參加集體活動,而逐漸形成羞怯,自卑,孤獨,內向的性格.兒童遺尿癥的治療每天下午4點以后少飲水,晚飯最好少吃流質,宜偏咸偏干些,臨睡前不要喝水(夏天除外),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果及牛奶,以減少夜里膀胱的貯尿量.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應該使孩子的生活,飲食起居有規律.應避免孩子過度疲勞及精神緊張.最好能堅持睡午覺,以免夜間睡得太熟,不易被大人喚醒起床小便.睡前不宜過分興奮應養成孩子按時睡眠的習慣,睡前家長不可逗孩子,不可讓孩子興奮,不可讓孩子劇烈活動,不可看驚險緊張的影視片,以免使孩子過度興奮.臨上床前把小便排干凈要養成孩子每天睡前把小便排干凈徹底的習慣,以使膀胱里的尿液排空.有條件的家庭,應盡可能在臨睡之前給孩子洗澡,使其能舒適入睡,這樣可減少尿床.及時更換尿濕的被褥衣褲必須指出,遺尿可使患兒害羞,焦慮,恐懼及畏縮.如果家長不顧及患兒的自尊心,采用打罵,威脅,懲罰的手段,會使患兒更加委屈和憂郁,加重心理負擔,癥狀不但不會減輕,反會加重.我們認為,對待遺尿癥的患兒,只能在安慰及鼓勵的情況下進行治療,這一點甚為重要,是治療成敗的先決條件.對遺尿兒童可采用以下治療方法.行為療法從治療第一天起,要求家長為患兒設置日程表,以便每天進行記錄(可使用日歷).當尿床時,努力尋找可能導致尿床的因素,并記錄在日程表上,如未按時睡眠,睡前過于興奮,白天過于激動,傍晚液體攝入量太多等.當患兒無尿床時,便把一顆星畫在日程表上,并予口頭表揚或物質獎勵.建立條件反射從治療開始起,要求家長每天在患兒夜晚經常發生尿床的時間前,提前半至1小時用鬧鐘將患兒及時喚醒,起床排尿,使喚醒患兒的鈴聲與膀胱充盈的刺激同時呈現,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條件反射建立,患兒就能夠被膀胱充盈的刺激喚醒達到自行控制排尿的目的.此外,要鼓勵患兒自己去而所小便,目的在于使患兒在比較清醒的情況下把尿排泄干凈.膀胱功能鍛煉督促患兒白天多飲水,盡量延長兩次排尿的間隔時間,促使尿量增多,使膀胱容量逐漸增大,鼓勵患兒在排尿中間,中斷排尿,數1至10,然后再把尿排盡,以提高膀胱括約肌的控制能力.藥物治療采用小劑量氯丙咪嗪配合治療.其作用機制是該藥對膀胱具有抗膽堿能作用,使膀胱容量擴大,并可刺激大腦皮層,使患兒容易驚醒而起床排尿.在使用過程中發現個別患兒在治療開始時,可出現睡眠不安,胃口下降,容易興奮的現象,一般未經處理約1-2周可自行消失.如果患兒的遺尿現象一旦有所好轉,千萬不可中斷訓練,否則已經建立起來的條件反射就會消失,以致前功盡棄.這也提示,在遺尿癥的整個治療過程中,鞏固治療具有重要價值.
2015-11-21 06:0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