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黃疸型肝炎是一種因膽紅素代謝障礙,導致血清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皮膚、黏膜和鞏膜黃染的肝臟炎癥。治療方法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中醫治療、并發癥治療及必要時的肝移植等。 1.一般治療:患者需臥床休息,避免勞累,給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營養的飲食。 2.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腺苷蛋氨酸、茵梔黃口服液、熊去氧膽酸等,以促進膽紅素代謝和排泄。 3.中醫治療:通過中藥方劑調理身體,如茵陳蒿湯等。 4.并發癥治療:若出現肝性腦病、腹水等并發癥,需針對性治療。 5.肝移植:對于病情嚴重、肝臟功能衰竭的患者,肝移植是一種治療選擇。 總之,黃疸型肝炎患者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建議進行綜合治療,并定期復查,以促進康復,恢復肝臟正常功能。
2024-12-27 01:4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黃疸型乙型肝炎整個病程一般分黃疸前期,黃疸期和恢復期三個階段,病程2-3個月.主要表現為惡心,肝區疼痛,食欲不振,黃疸等.一,西醫治療一般可按急性肝炎治療.但對黃疸較重,持續時間長,且有進行性加重趨勢者,可應用強的松或強的松龍30—60mg/d,黃疸開始消退后,逐漸減量.少數患者對苯巴比妥似亦有效,用法每日30~60mg,分3—4次.二,中醫治療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矛盾是濕熱郁蒸,肝膽受損,所以對于急性黃疸型肝炎的治療,應以清熱利濕(清利肝膽)為主,須區別濕重于熱,熱重于濕或濕熱并重而分別施治.至于無黃疸型肝炎的治療原則,肝熱氣滯者應清熱解毒,疏肝化瘀;肝脾不和者應健脾和胃舒肝;陰虛者養陰健脾,根據病情虛實之不同而辨證論治.
2015-11-21 19:2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急性黃疸型乙型肝炎的整個病程一般分為3個階段,即黃疸前期,黃疸期和恢復期,其臨床表現如下:(1)黃疸前期從患者開始有癥狀到出現黃疸這段時間,約為數日至2周.起病時患者常感畏寒,發熱,體溫38℃左右,少數患者可持續高熱數日.更為突出的癥狀是全身疲乏無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尤其厭惡油膩食物,上腹部堵脹滿悶,尿黃似濃茶水,大便較稀或便秘.在這階段因個體差異,患者表現復雜多樣易被誤診,應特別注意,如有的患者表現為上呼吸道炎癥,類似感冒.有些患者可伴關節酸痛而被誤認為風濕病.也有少數人有劇烈腹痛而誤認為急腹癥.還有少數人可出現等麻疹.此期中末,查體可發現肝區叩擊痛及壓痛,半數以上患者肋緣下可觸及肝臟,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明顯升高,尿膽紅素陽性.乙肝表面抗原陽性,乙肝核心抗體免疫球蛋白M(抗—HBcIgM)陽性.此期患者的血液,大小便,嘔吐物中均含有大量肝炎病毒,因而有很強的傳染性.成年人的黃疸大多數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如近期有飲食不潔史,到街上吃羊肉串,攤上吃飯等,都容易感染甲肝.會逐漸出現惡寒發熱,惡心嘔吐腹脹肋痛,食欲不振,厭油膩,全身乏力,目黃尿黃等癥狀.多屬于急性黃疸性肝炎.西醫迄今對病毒性肝炎尚缺乏特效治療,一般采用臥床休息及對癥治療,待癥狀明顯好轉后逐漸增加活動量.飲食方面,根據患者的食欲情況,以清淡,富于營養,易消化的食物為宜.輕度黃疸中醫可用茵陳30g,竹葉10g,燈心草10g,沸水沖泡代茶飲.較重黃疸可服用湯藥:茵陳50g金錢草50g板藍根50g黃芩25g車前子20g芒硝10g(沖服)積殼10g木香10g焦三仙30g柴胡15g水煎服,每日1劑,每次150ml.診斷黃疸型肝炎并不困難,但不一定有黃疸就是肝炎.其實引起黃疸的原因十分復雜,黃疽井不是肝炎的“專利”.例如,新生兒會有黃疽,但大部分屬于生理性的,出生后第3天出現,也有2-5天出現的持續2-3天自然消失,超過一周的可服用中藥茵陳15黃芩gg.大黃3g.甘草15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50.一般服l-2劑可見效.若新生兒膽紅素濃度過高,持續時間過長,那就屬于異常情況,要么是肝臟不能有效地轉化膽紅素,要么就是先天性膽道畸型等,應及時到兒童醫院就診.妊娠婦女若出現黃疸,可由妊娠中毒引起,也可以是妊娠特發性黃疸.可以服用中藥經驗方:茵陳509地耳草509郁金209白芍209生地zds白術20s黃芩15x虎杖309垂盆草30s大黃6g蟬蛻6g
2015-11-21 11:5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慶峰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全科
-
黃疸性肝炎就是由于肝炎病毒使肝細胞破壞,肝組織破壞重構,膽小管阻塞,導致血中結合膽紅素與非結合膽紅素均增高,所引起的皮膚,黏膜和眼球鞏膜等部份發黃的癥狀.通常,血液的膽紅素濃度高于2-3mg/dL時,這些部份便會出現肉眼可辨別的顏色.(一),水沖擊療法:黃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體內往往有水的代謝失調,組織內有水分潴留現象.在治療過程中使水分充分排出,同時讓病人另飲水,或輸給較大劑量維生素C的葡萄糖液,以移換排出的水分.如此反復施行,可沖洗瘀積在肝內,血液內及組織內的膽紅質,使之由尿排出,從而縮短黃疸期. (二),引流:十二指腸引流,通過利膽排出毒素,有加速黃疸消退的作用. (三),中醫中藥:茵陳蒿湯或茵陳五苓散加減對黃疸型肝炎有良好效果.方劑中加入利膽,消炎,清熱解毒藥物,可以加速黃疸消退. (四),對膽小管型肝炎,可以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一,注意日常生活飲食:病毒性肝炎是可以預防的.預防的重點應應在提高全社會衛生水平上,著重抓好飲食,飲水和個人衛生養成飯前,便后洗手,外出歸來要洗手,不吃不潔食物,不喝生水.其次,要加強醫院消毒隔離,醫療器械要嚴格消毒,從而阻斷醫源性傳播. 二,接觸病人后及時注射:接觸乙肝病人后及時注射一針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2-4周后注射第1針乙肝疫苗,于1個月及6個月時再注射第2-3針乙肝疫苗,叵接觸甲方肝病人,在2周內,肌內注射含抗甲肝抗體的丙種球蛋白. 三,隔離接觸者:小兒接觸了肝炎病人后又可以傳給另一個人,這樣疾病會一個一個地傳開去,越傳越多,造成流行.要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就必須對接觸者隔離觀察至潛伏期結束.
2015-11-21 07:5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急性黃疸型肝炎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一個類型,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消化道傳染病.臨床表現為起病急,食欲減退,厭油,乏力,上腹部不適,肝區隱痛,惡心,嘔吐,部分病人畏寒發熱,繼而尿色加深,鞏膜,皮膚等出現黃疸.1.清熱解毒,利膽退黃法:此方法適用于濕熱蘊結型.癥見:身,目,小便俱黃,發熱,惡心欲嘔,腹脹納呆,身倦乏力,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用龍虎湯(龍膽草,茵陳蒿,虎杖,大青葉,連翹,梔子,茯苓,白茅根,大黃)或用茵雞黃草湯(茵陳,雞骨草,田基黃,敗醬草,白花蛇舌草)治療,療效甚佳. 2.活血化瘀法:本法適用于濕熱瘀阻型.癥見:發熱口渴,腹脹納呆,惡心嘔吐,大便干結,小便黃赤,有灼熱感,身黃如橘子色,舌苔黃膩,舌質暗紅,脈弦數.筆者用自擬方(茵陳,赤芍,丹皮,丹參,梔子,桃仁,郁金)治療黃疸型肝炎40例,總有效率為98%. 3.溫陽化濕,利尿退黃法:本法適用于寒濕困脾型.癥見:身目發黃.色暗淡,尿黃,納少,惡心,腹脹痛,大便稀溏,倦怠,舌淡,苔白膩,脈沉.方用茵陳術附湯(茵陳,白術,附子,干姜,炙甘草,肉桂)加茯苓,郁金,黃芪治療,療效頗佳.
2015-11-21 06:2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