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痛要怎樣治療?
左側臀部疼痛和左腳踝關節下方痛,用手壓左腰椎感到左腳踝關節下方痛,晚上睡覺更痛。在中醫骨科吃中藥半個多月不見好,剛剛開始晚上睡覺更痛,現在晚上可以睡好覺,早上起床時痛,平時不怎么痛。這癥狀是坐骨神經痛嗎怎么樣治療?用中藥可以嗎?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毅榮 主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創傷骨科
-
您好,坐骨神經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經干,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域內的疼痛。建議疼痛發作時,可用冰敷患處,然后以同樣的間隔用熱水袋敷患處,也可服用消炎痛等非處方止痛藥。每日睡前用熱毛巾或布包的熱鹽熱敷腰部或臀部,溫度不可太高,以舒適為宜。祝健康,希望我的建議對你有幫助。
2019-01-06 18:43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坐骨神經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經干.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域內(臀部,大腿后側,小腿后外側和腳的外側面)的疼痛.本病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炎)原因不明,臨床比較少見.繼發性坐骨神經痛由于鄰近病變的壓迫或刺激引起,又分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經痛,分別指受壓部位是在神經根還是在神經干.根性多見,病因以椎間盤突出最常見,其他病因有椎管內腫瘤,椎體轉移病,腰椎結核,腰椎管狹窄等;干性可由骶髂關節炎,盆腔內腫瘤,妊娠子宮壓迫,髖關節炎,臀部外傷,糖尿病等所致.中醫相關病癥:痹證.坐骨神經痛的原因大多數是由于坐骨神經行徑途中附近結構病變侵犯了坐骨神經而引起的.常見的有外傷引起的腰椎間盤突出,妊娠后期膨大的子宮壓迫,子宮和附件炎,臀部肌肉注射部位不恰當,把刺激性的藥物注射至坐骨神經干而引起神經的化學性損傷.少數患者可因脊椎椎管內腫瘤,脊柱,骶骼關節,髖關節的外傷,結核,炎癥,腫瘤而引起.以上叫做繼發性坐骨神經痛.另有少數患者找不到明確的原因,往往在受涼后或在潮濕的環境中久居而發病叫做原發性坐骨神經痛,或坐骨神經炎.主要癥狀坐骨神經病多見于中老年男子,以單側較多.起病急驟,首先感到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或者在發病前數周,在走路和運動時,下肢有短暫的疼痛.以后逐步加重而發展為劇烈疼痛.疼痛由腰部,臀部或髖部開始,向下沿大腿后側,腘窩,小腿外側和足背擴散,在持續性疼痛的基礎上有一陣陣加劇的燒灼樣或者針刺樣疼痛.夜間更嚴重.診斷發病時患者首先感到下背部酸痛,腰部僵直感,以后逐漸加重而發展為劇烈疼痛,疼痛由腰部,臀部,髖部開始,向下沿大腿后側,腘窩,小腿外側和足背擴散,有時有燒灼樣或針刺樣疼痛.患者喜臥向健側,病側下肢髖膝部微屈,重心移向健側.日久大腿后方及小腿的肌肉松軟無力,可導致輕度肌肉萎縮.治療發生本病應上醫院就診以明確病因,積極治療使神經受到壓迫或刺激的原發疾病(如腰椎間盤突出).對癥治療可選用解熱鎮痛藥,如布洛芬,雙氯酚酸等.輔助治療疼痛發作時,可用冰敷患處30-60分鐘,每天數次,連續二至三天,然后以同樣的間隔用熱水袋敷患處,也可服用消炎痛等非處方止痛藥.每日睡前用熱毛巾或布包的熱鹽熱敷腰部或臀部,溫度不可太高,以舒適為宜.飲食調養可常吃以下食物:1,川斷25克,杜促30克,與1條豬尾共煮,調味服用.2,桑寄生15克與1個雞蛋,煲熟服用.3,老桑枝6克,與500克重的雌雞共燉,飲湯食用.注意事項硬板床休息,可堅持做床上體操.要勞逸結合,生活規律化,適當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運動后要注意保護腰部和患肢,內衣汗濕后要及時換洗,防止潮濕的衣服在身上被焐干,出汗后也不宜立即洗澡,待落汗后再洗,以防受涼,受風.
2015-11-20 00:54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本病男性青壯年多見,單側為多.疼痛程度及時間常與病因及起病緩急有關. 一,根性坐骨神經痛 起病隨病因不同而異.最常見的腰椎間盤突出,常在用力,彎腰或劇烈活動等誘因下,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少數為慢性起病.疼痛常自腰部向一側臀部,大腿后,腘窩,小腿外側及足部放射,呈燒灼樣或刀割樣疼痛,咳嗽及用力時疼痛可加劇,夜間更甚.病員為避免神經牽拉,受壓,常取特殊的減痛姿勢,如睡時臥向健側,髖,膝關屈曲,站立時著力于健側,日久造成脊柱側彎,多彎向健側,坐位進臀部向健側傾斜,以減輕神經根的受壓.牽拉坐骨神經皆可誘發疼痛,或疼痛加劇,如Kernig征陽性(病員仰臥,先屈髖及膝成直角,再將小腿上抬.由于屈肌痙攣,因而伸膝受限而小于130度并有疼痛及阻力);直腿抬高試驗(Lasegue征)陽性(病員仰臥,下肢伸進,患肢上抬不到70度而引起腿部疼痛).坐骨神經通路可有壓痛,如腰旁點,臀點,國點,踝點及跖點等.患肢小腿外側和足背常有麻木及感覺減退.臀肌張力松弛,伸拇及屈拇肌力減弱.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二,干性坐骨神經痛: 起病緩急也隨病因不同而異.如受寒或外傷誘發者多急性起病.疼痛常從臀部向股后,小腿后外側及足外側放射.行走,活動及牽引坐骨神經時疼痛加重.壓痛點在臀點以下,Lasegue征陽性而Kernig征多陰性,脊椎側彎多彎向患側以減輕對坐骨神經干的牽拉.治療; 一,臥床休息: 特別是椎間盤突出早期臥硬床休息3-4周,有的患者癥狀自行緩解. 二,藥物治療: 西藥:止痛劑,維生素B族,短程皮質類固醇激素口服可有利恢復. 中藥:外用貼劑,如立正消痛貼等純中藥外敷藥對坐骨神經痛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三,理療: 急性期可用超短波療法,紅斑量紫外線照射等治療.慢性期可用短波療法直流電碘離子導入. 坐骨神經痛的中醫治療: (一) 寒濕閉阻. 散寒除濕,通痹止痛. 蠲痹鎮痛湯. 制川烏10克,制草烏10克,細辛6克,牛膝15克,蒼術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沒藥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周天寒方. (二) 風寒濕邪凝滯,經絡瘀阻. 祛風除濕,散寒止痛. 皂獨附姜湯. 皂刺30克,獨活9克,附子9克,肉桂6克,姜黃15克,蒼術15克,薏仁30克,防己9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呂廣振方. (三) 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養. 舒筋活絡,行血止痛. 舒筋活絡飲. 獨活15克,靈仙12克,千年健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續斷12克,木瓜10克,雞血藤30克,紅花9克,當歸12克,川芎9克,地龍10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曾沖方. (四) 風寒濕氣侵入肌膚,流注經絡,濕凝為痰,痰瘀互結,閉塞遂道,營衛失其流暢. 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滌痰通絡. 通經止痛湯. 制南星10克,白芷10克,黃柏10克,川芎10克,紅花10克,羌活10克,威靈仙25克,蒼術15克,桃仁15克,防己15克,元胡15克,獨活15克,龍膽草6克,神曲12克,桂枝12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3天為1療程. 李治方方. (五) 寒濕阻絡. 通陽開痹,驅濕逐寒. 驅痹湯. 細辛6-12克,制草烏6-12克,制川烏6-12克,麻黃15克,牛膝20克,木瓜20克,乳香10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細辛,制川草烏的藥量即先從小量開始,逐漸增量. 李述文方. (六) 風寒侵襲,脈絡阻滯. 祛風散寒,活血通絡. 蛇蝎湯. 烏梢蛇10克,炒地龍10克,僵蠶10克,桂枝10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全蝎6克,制川烏6克,制草烏6克,蜈蚣4克. 川,草烏先煎半小時以減少毒性,后入他藥,取藥液300毫升,每日1劑. 王健民方. (七) 陽虛氣弱,寒濕阻滯經脈,氣血運行不利. 溫陽益氣,散寒祛濕,和血通絡. 薏苡附子散合芍藥甘草加味. 薏苡仁70克,制附子25克(先煎),炙甘草30克,赤芍20克,黃芪30克,黨參20克,當歸15克,卷柏12克,木通10克,秦艽18克,海風藤10克,雞血藤12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牛膝10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程廣里方. (八) 寒熱瘀阻. 散寒祛濕,舒筋活絡. 坐骨神經Ⅰ號方加味. 川牛膝60-120克,黃柏9-12克,生苡仁30-40克,川芎10-12克,木瓜12-18克,細辛4-6克,蒼術10-15克,獨活10-15克,土鱉蟲10-15克,桑寄生30克,淫羊藿30克,雞血藤30克,伸筋草3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宋新家方. (九) 氣血兩虛,寒濕痹阻. 益氣活血,舒筋止痛. 坐骨丸. 黨參60克,當歸60克,木瓜60克,延胡索60克,甘草60克,續斷90克,全蝎30克,落得打30克,甘松30克,蜈蚣20條,蜂房2只. 研末煉蜜為丸,每服6克,日服3次. 章次公方. (十) 寒濕之邪侵襲,氣血流行不暢. 溫經通絡,祛風散寒. 痛痹湯. 烏蛇20克,延胡索10克,申姜10克,雞血藤25克,牛膝15克,丹參15克,當歸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乳香7.5克,沒藥7.5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石正仿方. (十一) 風寒濕痹,阻滯經絡. 除濕散寒,溫通經脈. 新方桂枝湯. 桂枝30-60克,白芍15-30克,生姜3-5片,甘草5-6克,大棗5-10枚,北黃芪15-30克,當歸10-15克,川牛膝10-15克,獨活10-15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劉志斌方. (十二) 風寒濕邪,阻閉經絡. 散寒利濕,驅風通絡. 當歸回逆湯. 全當歸15克,嫩桂枝10克,酒杭芍10克,北細辛3克,小木通10克,川牛膝12克,香獨活10克,宣木瓜10克,生甘草3克,干地龍10克,全蝎5克,川蜈蚣3條,防己10克,川斷15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曾紹裘方. (十三) 寒濕之邪,內傳經絡,氣血瘀阻,經遂不通. 祛濕散寒,溫通經脈,化瘀止痛. 加味桂烏湯. 桂枝12克,白芍30克,丹參30克,制川烏9克,炙甘草9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祝漢臣方. (十四) 寒凝氣滯,瘀阻經脈. 溫陽散寒,化瘀通絡. 加減陽和湯. 麻黃10克,熟地20克,油桂5克,白芥子15克,焦白術15克,鹿角霜50克,玄胡25克,桃仁15克,赤芍15克,茯苓15克,生甘草15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尚爾壽方. (十五) 勞傷筋脈,氣血不運,經遂不通. 舒筋活絡,緩急止痛. 加味芍藥甘草湯. 生白芍50克,炙甘草50克,元胡15克,罌粟殼15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陳玉明方. 坐骨神經痛的針灸治療: 主穴:腰2-5夾脊穴,阿是穴,環跳 1.風寒濕痹 腰腿冷痛,上下走竄,屈伸不便,遇陰雨寒冷氣候加重,或伴下肢腫脹;苔薄白或白膩,脈浮緊或沉. 秩邊,陽陵泉,命門 2.瘀血阻滯 有腰部內挫傷史,腰腿刺痛,痛處拒按,按之刺痛放散,夜間痛甚,不能俯仰,轉側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脈滯澀. 陽陵泉,膈俞,血海,委中 3.正氣不足 腰腿隱痛,反復發作,遇勞則甚,下肢萎軟,惡風畏寒,喜揉喜按,神疲乏力,面色無華;舌淡苔少,脈沉細. 陽陵泉,委中,足三里,三陰交 4,其它針灸療法: 耳穴貼壓:坐骨神經,臀,腰骶椎,腎,壓痛點 皮膚針:叩刺腰骶部及在壓痛點刺絡出血,加拔火罐. 6.壯筋束骨丸 (崔連光,王曉屏.壯筋束骨丸治療腰椎間盤源性腰腿痛86例.山東中醫雜志,1995:351~352) 組成:當歸,炒杜仲,川斷,雞血藤,丹參,地龍等. 主治:腰椎間盤源性腰腿痛. 用法:每日分早晚口服,每次5g,溫黃酒送服,連續服用12天為一療程,停藥3天,繼續下一療程. 7.痹除定痛湯 (劉遠見,郭巧玲,劉家磊,等.痹除定痛湯治療坐骨神經痛23.6例.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5:19~20) 組成:獨活5g,當歸15g,桑寄生30g,丹參30g,王不留行30g,雞血藤30g,川牛膝30g,杜仲15g,威靈仙15g,防己15g,防風15g,土鱉蟲10g,細辛10g,制附子10g,甘草6g. 功效:補腎養血活血,溫經散寒,祛風利濕,化瘀鎮痛. 主治:坐骨神經痛.治愈率為51.3%,總有效率為96.2%. 8.水蜈蚣合劑 (樊淡.水蜈蚣合劑治療原發性坐骨神經炎32例.浙江中醫雜志,1989(7):306) 組成:水蜈蚣鮮品(或干品150g),生姜(切成塊),紅糖各250g,加水2000ml,文武火煎至500ml,分2次溫服. 主治:原發性坐骨神經炎,總有效率100%. 坐骨神經痛的預防常識: 許多坐骨神經痛的患者都可清楚地訴述發病是與一次突然的腰部“扭傷”有關,如發生于拎舉重物,扛抬重物,長時間的彎腰活動或摔跌后.因此,當需要進行突然的負重動作前,應預先活動腰部,盡量避免腰部“扭傷”,平時多進行強化腰肌肌力的鍛煉,并改善潮濕的居住環境,常可降低本病的發病率.本病患者急性期應及時就醫,臥床休息,并密切配合診治,預后通常是好的
2015-11-19 21:5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坐骨神經痛最常見的病因是腰突癥,是由于腰突癥迫坐骨神經引起的疼痛,治療應以腰突癥為主,腰突癥疾病治愈以后,坐骨神經痛的癥狀自然會減輕。常見的治療方法是物理治療,包括磁療、電療、紅外線照射、熱療等方法,和推拿、針灸等治療目的基本相同。
2015-11-19 14:4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你會驚訝醫院針灸理療口服筋骨痛消丸芬必得膠囊治療
2015-11-19 10:3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您好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原因很多,這是去醫院檢查確定病因后在進行治療。或肌注坐疼寧針劑。
2015-11-19 05:4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