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歲起左側頭部硬皮病未愈,會再發展嗎能恢復嗎
7歲時頭上左側有一塊開始掉頭發并變的很光滑后來面積越來越大去醫院就診大夫一直是給按斑禿治療的沒有效果甚至都沒有遏止它的發展到北京協和醫院專家診斷是硬皮病大夫給開了三種藥就是一些象丹參滴丸之類的營養藥吃了以后也沒什么感覺長到11歲左右就沒有再繼續發展但那一塊頭骨從7歲起就再也沒長在頭上留下一條一厘米多寬、十厘米左右長的光滑的凹痕凹痕處的頭皮沒有彈性緊貼在頭骨上看過一些這方面的資料有些擔心請問象我這種情況它還會再發展嗎?有恢復的可能性嗎?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硬皮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皮膚和內臟。對于頭部出現的硬皮病,其發展和恢復情況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病情嚴重程度、治療及時性和有效性、個體免疫系統狀態、生活習慣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并發癥等。 1. 病情嚴重程度:如果初始病情較輕,發展可能較緩慢或停止;若嚴重,仍有繼續發展的可能。 2. 治療及時性和有效性:早期積極規范治療,能有效控制病情;若之前治療不恰當,可能影響恢復。 3. 個體免疫系統狀態:免疫系統較強且穩定,有助于遏制病情;反之,可能促使疾病發展。 4. 生活習慣:保持良好作息,避免勞累、壓力過大,均衡飲食,適度運動,有利于病情穩定和恢復。 5. 并發癥:若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紅斑狼瘡等,可能增加病情的復雜性和發展風險。 總之,對于頭部硬皮病的后續發展和恢復情況難以確切預測。建議定期復查,遵循醫囑,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爭取更好的預后。
2024-12-25 16:1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硬皮病包括了一組以皮膚腫脹、硬化至最后發生萎縮為特點的疾病臨床上分限局性及系統性兩型限局性硬皮病損害僅僅在皮膚包括硬斑病、線狀硬皮病等系統性硬皮病不僅皮膚而且內臟亦受累包括進行性系統性硬皮病、肢端硬化型硬皮病及CREST綜合征等雖然它們的臨床表現不同但皮膚損害的組織病理改變是大致相同的
2015-11-19 10:0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硬皮病包括了一組以皮膚腫脹、硬化至最后發生萎縮為特點的疾病,臨床上分限局性及系統性兩型。限局性硬皮病損害僅僅在皮膚,包括硬斑病、線狀硬皮病等,系統性硬皮病不僅皮膚,而且內臟亦受累,包括進行性系統性硬皮病、肢端硬化型硬皮病及CREST綜合征等。雖然它們的臨床表現不同,但皮膚損害的組織病理改變是大致相同的。
2015-11-19 09:5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硬皮病,又稱系統性硬化癥,是以局限性或彌漫性皮膚及內臟器官結締組織纖維化、硬化及萎縮為特點的結締組織病,其主要特點為皮膚、滑膜、骨骼肌、血管和食道出現纖維化或硬化。有些內臟器官,如肺、心臟、腎臟和大小動脈也可有類似的病變。本病的嚴重程度不等,輕者只有手指和臉部皮膚受累(局限型),早期表現為面部、手和(或)足腫脹,皮膚發緊,不能提起,狀如臘腸,又稱臘腸樣指,皮膚逐漸增厚,皮紋和皺折消失,晚期皮膚變硬萎縮,面部皮膚菲薄,表情呆板,鼻子變尖,耳輪變薄,張口受限,像個面具—樣。大多數病人常以雷諾現象為本病最先出現的癥狀,有些病人在雷諾現象10余年后才有皮膚改變。1/3的病人可有關節痛和關節發僵,少數有肯定的關節炎。另外有些病人表現為嚴重的肌肉乏力,與肌炎不易鑒別。部分病人病情逐漸進展,往往經過很長時間,有人長達數十年,才出現特殊內臟受累的臨床表現。嚴重的硬皮病病人可有廣泛的皮膚改變,累及胸腹部和背部(彌漫型),有些病人形容“自己的肚子像塊石板”。彌漫型硬皮病病人可有內臟受累,部分病人發現患病時已有腎臟、心臟等重要器官受累,病情進展兇險,甚至危及生命。硬皮病的確切發病率尚不清楚,世界各地都有硬皮病的病例報告,但各地發病率均不高。在美國每百萬人中每年有4~12人發病,估計現有5~10萬硬皮病病人。我國尚無本病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女性發病多于男性,各個年齡段均可發病,生育年齡的婦女發病最為多見,兒童、老人也可發病。有報道礦工和接觸硅的工人得硬皮病的病人較多硬皮病的治療方法和藥物很多,各人的療效不一,不少病人經日常的修養和適當的藥物治療,病情能得到一定的改善和緩解。病人自己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要求生活規律,避免過度緊張、各種刺激和吸煙,避免使用麥角堿及腎上腺素等藥物。防止手外傷,避免誘發或加重血管收縮的因素。注意手保暖及適度的指趾活動,應經常使用凡士林、抗生素軟膏和尿素脂等外用藥保護皮膚。注意勞逸結合,增加營養、進高蛋白、高能量飲食。愿硬皮病病人和正常人一樣地生活和工作。系統性硬皮病的治療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藥、腎上腺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血管活性藥、抗纖維化藥物等。(1)抗炎藥及免疫抑制劑①非甾體類抗炎藥可用于關節炎和肌肉痛的治療。它們只能緩解癥狀和暫時控制炎癥,不能防止嚴重的屈曲性攣縮和關節破壞。常用的有雙氯芬酸鈉(扶他林、戴芬、英太青、奧斯克)、怡美力、莫比可、布洛芬等。②腎上腺皮質激素有特異性抗炎、抑制膠原和酸性黏多糖生物合成的作用。主要用于早期浮腫期、漿膜炎、肌炎和肺間質性炎癥等。因可加重血管病變,不適用于腎臟損害有氮質血癥者。常用潑尼松(強的松)每日30—40毫克,連用3—4周后,逐漸減至維持量每日10—15毫克。③免疫抑制劑常用的有苯丁酸氮芥(瘤可寧)、氟尿嘧啶、環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喋呤、環孢素(環孢菌素A)等。有人認為,本病特別在早期病變時,病人已有顯著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異常,故可使用,但在臨床實踐中,未得到滿意結果,且不良反應多。盡管如此,對早期快速進行性重型病例,特別危及生命或致殘者,仍應考慮使用。(2)抗纖維化藥①青霉胺可抑制膠原纖維合成和連接,使可溶性膠原增多,不溶性膠原減少,并有免疫調節作用,長期應用可使皮膚軟化,腎危象和肺纖維化的概率減少,生存期延長,但對內臟器官纖維化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尚無依據。劑量為每日125-250毫克,每2—4周每日增加125毫克,直至每日750毫克,可維持2—5年,病情控制后還應至少使用1年。本藥副作用有胃腸道反應、味覺喪失、多種皮疹、口腔炎、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蛋白尿和血尿、發熱等。②秋水仙堿能抑制膠原代謝的異常,能抑制膠原合成。另外,可刺激膠原酶生成,阻止膠原堆積。可用于雷諾現象、食管病變和皮膚硬化的治療。劑量為每日0.5—1毫克,頓服或分次口服。連服數月至數年,療效與給藥總量有關。本晶對內臟纖維化的療效不確切,加之長期應用對骨髓、肝及其他系統有嚴重影響,故實際應用者少。③依地酸鈣鈉可減輕鈣質沉積和抑制膠原合成,對改善皮膚硬化和鈣質沉積有近期療效。常用依地酸鈣鈉1—2克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緩慢靜滴,每日1次,共5天,休息2天,再治療5天,10次為一療程。休息1周后可酌情按上述方法進行第二療程。用藥時防止藥液外漏引起靜脈炎,并注意尿常規和血鈣的變化。④積雪苷是從中藥“落得打”中提取的一種有效成分。能抑制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劑量為每次服3-4片(每片含積雪苷6毫克),每日3次;或肌內注射2毫升(含積雪苷20毫克),每周2—3次,連續用3個月,能使腫脹硬化皮膚變軟,對緩解關節疼痛,愈合潰瘍等均有相當效果。⑤維甲酸能減少膠原合成,對皮膚硬化及缺血性潰瘍有效,可改善胃腸道癥狀及關節癥狀。13—順維甲酸每日每千克體重0.5—1毫克,連續數周。依曲替酯每日75毫克,2—5周后減為每日25—刃毫克,可發生致畸、肝臟扭傷、光敏感及高血脂等副作用。(3)血管活性藥物目的是擴張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環。①硝苯地平(心痛定)為鈣拮抗劑,迄今認為,治療雷諾現象的療效優于其他同類藥物。劑量為每日30—60毫克,分次口服。②低分子右旋糖酐為血漿增容劑,抑制血小板聚集,促進纖維蛋白溶解活性,改善微循環,可緩解指(趾)痛,促進潰瘍愈合。如每500毫升中加入復方丹參8-16毫升,療效更好,每日1次,10-20天為一療程。注意過敏性休克。③丹參可調節微循環,擴張末梢小動脈,復方丹參8-16毫升加入500毫升葡萄糖液中,每天靜脈滴注,15-20次為一療程。丹參注射液4毫升,每天1—2次肌內注射,或口服丹參片。④尿激酶,每日靜脈滴注2萬單位,能使纖溶酶原活化,促進纖維蛋白溶解,改善血液動力學。⑤清栓酶蝮蛇抗栓酶,可降低血漿纖維蛋白原、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作用。每天每千克體重0.01-0.012微克,15天為一療程,可有頭痛、嗜睡、乏力、肢體脹痛等副作用。其他減輕血管痙攣、改善肢端血流的藥物有:哌唑嗪每次1毫克,每日2—3次;利舍乎(利血平)每次0.25毫克,每日3次;胍乙啶每次10毫克,每日3次;妥拉蘇林每日25毫克;芐唑啉每次10毫克,每日3次等。體療、蠟療、熱浴、透熱療法、局部按摩、礦泉浴、氦氖激光、透明質酸酶或碘離子透入、音頻電療等為本病治療的重要方法,可與藥物配合,作為藥物治療的補充。
2015-11-19 03:2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