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膀胱三角區粘膜慢性炎伴上皮增生鱗化是一種常見的膀胱疾病,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生活方式調整等。治療方案的選擇取決于病情的嚴重程度、患者的身體狀況等。 1. 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頭孢呋辛酯等,用于控制炎癥;還有免疫調節劑,如卡介苗,增強局部免疫功能。 2. 手術治療:對于病情嚴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進行經尿道電切術、膀胱部分切除術等。 3. 定期復查:患者需要定期進行膀胱鏡檢查、尿液細胞學檢查等,以便及時發現病情變化。 4. 生活方式調整:多喝水,促進排尿,減少尿液對膀胱的刺激;避免憋尿;戒煙戒酒,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5. 心理調節:患者可能會因疾病產生焦慮、抑郁等情緒,應保持良好心態,必要時尋求心理支持。 總之,膀胱三角區粘膜慢性炎伴上皮增生鱗化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護理,以促進康復。
2024-12-25 21:5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腺性膀胱炎是一種粘膜增生性病變.一,腺性膀胱炎的病因: 一般認為是一種由膀胱感染,梗阻,結石等慢性刺激而引起膀胱增生性病變.正常膀胱粘膜無腺體存在,當長期細菌或病毒頭感染(如大腸桿菌,人類乳頭狀瘤病毒等)和慢性刺激(結石,異物)時,粘膜上皮形成上皮芽,伴有上皮芽的移行上皮細胞增殖,被擠壓于粘膜固有層而形成移行上皮巢.這種上皮逐漸成為襄性膀胱炎或發展成為腺癌,研究表明有感染刺激因素作用時,可能會發生增生或變異. 另外一些學者研究觀察到腺性膀胱炎的患者中,有一定比例的人并無泌尿道感染或炎癥的存在,據此提出病因有維生素缺乏病(營養缺乏癥),變態反應(過敏反應),激素分泌紊亂和特異性致癌因素等.二,病理改變. 腺性膀胱炎最常累及膀胱三角區,亦可累及全膀胱粘膜或雙側輸尿管而引起腎積水,肉眼觀可呈乳頭狀瘤樣型,皰疹樣型,絨毛樣水腫型,慢性炎癥型,廣基蘑菇狀型或尖葉狀高聳的實體性物,鏡檢除見上皮細胞巢,腺體和小襄腫形成外,在固有膜內尚有不同程度的漿細胞浸潤.學者將腺上皮分成以下幾種類型:1,被覆泌尿道移行上皮型腺體;2,腸腺型或粘液樣型腺體,腺上皮呈柱狀.3,尿道或前列腺型腺體,腺上皮為單層或雙層立方細胞.三,腺體膀胱炎與膀胱癌關系 許多學者認為,腺性膀胱炎本身是一種良性病變,但可以轉變成惡性病變,是一種癌前的病變,最常見的是腺性膀胱炎發展為腺癌. 研究發現:腺體膀胱炎如出現腺瘤樣增生,應高度懷疑惡變,腺體膀胱炎伴有結構紊亂和非典型增生亦是惡變的重要信息.目前公認觀點:腺體膀胱炎可作為膀胱癌前期改變.對本病患者應嚴密觀察,定期行膀胱鏡檢及多部位活檢.四,診斷 腺體膀胱炎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肉眼或鏡下血尿,如并發腎積水可出現腰酸,腰脹等不適癥狀.影響學檢查中B超,靜脈腎盂造影可見膀胱占位性病變,但無特異性,CT敏感性高時,當發現膀胱內占位性病變伴膀胱壁廣泛增厚時,要高度懷疑本病,確診主要依據膀胱鏡檢加活檢,膀胱鏡可見:1,泡泡樣水腫,表現為片狀浸潤型的泡泡狀水腫隆起或絨毛狀增生;2,膀胱粘膜乳頭狀增生,可見帶蒂的乳頭狀物,充血水腫,3,慢性炎癥,表現為局部粘膜粗糙.血管紋理增多及模糊不清,4粘膜無顯著改變.其中乳頭狀病變與膀胱乳頭狀瘤很難鑒別,你細觀察可發現腺體膀胱炎的乳頭狀腫物末端,透亮且無血管進入,而膀胱乳頭狀腫瘤則末端不透亮,且可見有血管進入乳頭.確切診斷只有依據活檢病理.
2015-11-19 12:2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膀胱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起,建議及早治療.
2015-11-19 07:2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