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常大便出血無疼痛,會是直腸癌嗎?
最近一段時間經常大便出血,開始以為是因為這個季節痔瘡犯了,沒怎么在意,只是在飲食上注意了,與家人說了后,他們說這癥狀不像是痔瘡,因為沒有疼痛的感覺,又一直在便血,懷疑是直腸癌,讓去醫院檢查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大便出血無疼痛,可能是痔瘡、直腸息肉、肛裂、潰瘍性結腸炎、直腸癌等原因引起。需要通過檢查明確診斷,采取相應治療。 1.痔瘡:內痔或混合痔常有無痛性便血。多因直腸黏膜下靜脈叢迂曲擴張。治療可外用痔瘡膏,如馬應龍麝香痔瘡膏,還可口服地奧司明片等。 2.直腸息肉:多為良性,息肉表面黏膜破損會出血。一般需內鏡下切除。 3.肛裂:通常伴有疼痛,但部分早期肛裂可能不痛。因肛管皮膚破裂形成。輕度可坐浴,嚴重時手術。 4.潰瘍性結腸炎:腸道黏膜炎癥、潰瘍導致出血。常用美沙拉嗪腸溶片等藥物治療。 5.直腸癌:惡性腫瘤,早期多無明顯癥狀。確診后多需手術、放化療等綜合治療。 出現大便出血無疼痛,應及時到正規醫院肛腸科或消化內科就診,進行相關檢查,明確病因后規范治療。
2024-12-26 04:1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現在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檢查主要有B超檢查、腸鏡檢查、CT檢查、直腸指檢、實驗室檢查 包括隱血實驗、血清癌胚抗原測定、血紅蛋白測定、組織學檢查。直腸癌早期診斷,病人可無任何自覺癥狀,或僅有大便帶血,類似癟瘡表現,常被忽略。部分病人可有大便次數略增多,稀便。中期病人有明顯的大便習慣的改變,每日大使次數可多達十余次‘多為稀便或粘液便,也可見粘液血便或濃血便,有明顯的里急注重感,部分患者可有鮮血便,每次便前、便后都有腹部隱痛或墜痛。
2015-11-19 07:4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您好,對于直腸癌的檢查有一下幾種方式:1.直腸指檢;2.直腸鏡檢;3.病理學檢查;4.癌胚抗原測定;5.氣鋇灌腸對比造影;6.b超檢查。
2015-11-19 01:3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1.病理學檢查是直腸癌確診的主要依據由于直腸癌手術常涉及改道問題影響患者生存質量為避免誤診誤治術前或術中一定要取得病理學檢查的結果以指導治療絕對不要輕易挖除肛門2.癌胚抗原測定癌胚抗原(CEA)測定已普遍開展一般認為對評價治療效果和預后有價值連續測定血清CEA可用于觀察手術或化學治療效果手術或化學治療后CEA明顯降低表示治療效果良好如手術不徹底或化學治療無效血清CEA常維持在高水平如手術后CEA下降至正常復又升高常提示腫瘤復發3.B超檢查對發現直腸腫瘤的病例可進一步作直腸腔內B超這是一項近年發展起來的無創檢查其優點是可判斷直腸癌的浸潤深度及范圍同時對淋巴結是否有轉移也有一定價值肝臟B超尤為重要以防直腸癌肝轉移的漏診4.CT掃描對腸壁內浸潤深度判斷的正確性不及腔內超聲但對腸外中度至廣泛的播散則有較高的診斷正確性CT掃描對直腸癌術后復發的監測具有重要意義對施行Miles術式患者術后3個月常規行盆腔CT檢查1次作為以后隨訪的對照以后如有癥狀或復查再作盆腔CT與術后3個月CT片對比這樣比較容易發現骶前復發灶直腸癌預后較好,0期根治性切除后的五年存活率約為40~60%,因此如能0期發現及時手術是很有可能治愈的。唯我國直腸癌大部分發現晚、目前總的手術切除率約很底,且中晚期較多。手術原則是早期切除腸及其周圍淋巴結,以達到根治的目的;對無法根治的晚期患者,就以中醫治療為主。作為輔助治療藥物,今幸(Rh2)護命素也給一大部分的癌癥患者帶去福音,它在提高癌癥患者免疫力上具有獨特的優勢,既能抑制癌細胞、抗炎止痛,增加白細胞,減輕放化療毒副作用;又能減輕疼痛,提高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命期限。
2015-11-19 00:2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現在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檢查主要有B超檢查、腸鏡檢查、CT檢查、直腸指檢、實驗室檢查
2015-11-19 00:1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