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結節性多動脈炎是一種較為少見的系統性血管炎,其病因尚不明確。目前認為與免疫機制異常、感染、藥物等多種因素有關。結節性多動脈炎的治療有一定難度,但部分患者經規范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情。 1. 病因:免疫功能紊亂可能在發病中起關鍵作用;某些病毒、細菌感染可能是誘因;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如磺胺類、青霉素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風險。 2. 癥狀:患者常有發熱、乏力、體重下降等全身癥狀,還可能出現皮膚損害、關節疼痛、肌肉疼痛、腹痛等。 3. 診斷:通過實驗室檢查如血常規、血生化、自身抗體檢測等,結合影像學檢查及病理活檢來明確診斷。 4. 治療:常用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酰胺、甲氨蝶呤,以及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等。治療方案需根據患者病情個體化制定。 5. 預后:病情較輕且治療及時的患者預后較好,但部分患者可能病情反復,出現器官功能損害。 總之,結節性多動脈炎雖然治療有挑戰,但早期診斷、規范治療有助于改善預后?;颊邞獦淞⑿判?,積極配合治療,定期復查。
2024-12-24 17:2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結節性多動脈炎(polyarteritisnodosa)是一種累及中,小動脈全層的炎癥和壞死性血管炎,隨受累動脈的部位不同,臨床表現多樣,可僅局限于皮膚(皮膚型),也可波及多個器官或系統(系統型),以腎臟,心臟,神經及皮膚受累最常見. 皮膚型主要根據皮損表現,尤以沿淺表動脈分布的皮下結節,多形性損害,必要時皮膚活組織檢查可明確診斷. 系統型因累及系統廣泛,臨床表現多伴,診斷尚無統一標準,1990年美國風濕病協會提出的標準可供參考:①體重自發病以來減少≥4kg.②皮膚網狀青斑.③能除外由于感染,外傷或其他原因所致的睪丸疼痛或壓痛.④肌痛,無力或下肢觸痛.⑤單神經炎或多神經病.⑥舒張壓≥12.0kPa(90mmHg).⑦肌酐尿素氮水平升高.⑧HBsAg或HBsAb(+).⑨動脈造影顯示內臟動脈梗塞或動脈瘤形成.(除外動脈硬化,肌纖維發育不育或其他非炎癥性原因.)⑩中小動脈活檢示動脈壁中有粒細胞或伴單核細胞浸潤,以上10條中至少具備3條陽性者,可認為是結節性多動脈炎.其中活檢及血管造影異常具重要診斷依據. 本病可由多種病因引起,避免濫用藥物,防止藥物過敏和感染,尤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重要意義. 皮質類因醇是治療本病的首選藥物,未經治療者預后較差,及早使用可改善預后.病情較輕,無嚴重內臟損害者,以糖皮質激素單獨治療,潑尼松1mg/(kg·d)口服.如病情重,激素治療一月效果不佳,可聯合選用細胞毒藥物,如環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首推環磷酰胺最有效,常用劑量,2mg/(kg·d)口服,如因消化疲乏反應不能耐受者,可予靜脈給藥.臨床上用激素聯合環磷酰胺治療的效果更好.即使對有高血壓和腎病的也曾獲得令人滿意的療效.本病常有血栓形成,加用非激素類抗炎,抗凝血藥如腸溶阿斯匹林,潘生丁等有相當的對癥療效,如出現血管狹窄,可如用擴血管藥如鈣離子拮抗劑.
2015-11-18 15:5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