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左頸總動脈粥樣斑塊形成是一種常見的血管病變,其形成與多種因素相關,包括生活習慣、基礎疾病、遺傳因素、年齡增長以及精神因素等。若身體感到不適,務必立刻就診,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切勿自行開處方。
2019-03-13 18:48
1.生活習慣:長期吸煙、酗酒,高油高脂飲食,缺乏運動等,會導致血脂代謝異常,增加斑塊形成風險。
2.基礎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會損傷血管內皮,促使斑塊形成。例如,高血壓使血管壁承受過高壓力,糖尿病影響血管內皮功能。
3.遺傳因素:家族中有動脈粥樣硬化病史的人群,患病幾率相對較高。
4.年齡增長:隨著年齡增加,血管彈性下降,內皮功能減退,易形成斑塊。
5.精神因素:長期精神緊張、焦慮、壓力大,可能影響神經內分泌系統,導致血管收縮和代謝紊亂。
對于左頸總動脈粥樣斑塊形成,應重視預防和治療。改善生活方式,積極控制基礎疾病,定期進行血管超聲等檢查。治療上,可使用他汀類藥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以及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等,但藥物使用需遵醫囑。必要時,可考慮手術治療。建議前往正規醫院的神經內科就診。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這種情況建議低鹽、低脂飲食,適當鍛煉,可以服用拜阿司匹林,潘生丁治療。
2015-11-17 21:5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臨床常用于治療腦缺血性血管病變的鈣通道阻滯劑有尼莫地平、尼卡地平和氟桂嗪等;組胺類藥培他啶對腦血管、心血管,特別是對椎-基底動脈系統有較明顯的擴張作用,可顯著增加心、腦及周圍循環血流量,改善血循環并降低全身血壓,還有輕微的利尿作用;血管擴張劑(如尼麥角林等)可增加血流,疏通血管,用于缺血性腦病有一定療效;抗凝劑及抗血小板聚集劑(如藻酸雙酯鈉、阿司匹林等)能減少周圍動脈內阻塞性血栓的形成;中成藥(如銀杏葉、黃芪、川芎嗪等)能改善腦動脈硬化癥的臨床癥狀,降低血脂、血液黏度。
2015-11-17 20:5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您好!臨床可以治愈的。您好!我建議去醫院看看內科醫生并聽從專科醫生的正確診療及建議就好啦,不要太緊張呀。
2015-11-17 20:0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你好,一是吃清淡飲食,二是服用腦絡通,丹參滴丸!!
2015-11-17 04:1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先軟化血管活血通絡治療一段時間看看效果!!
2015-11-17 01:4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