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癡呆三年,藥物治療中,能否針灸治療?
血管性癡呆診斷時間約三年。表現突出為定向功能障礙、語言障礙、焦躁、疑慮常用藥物治療請問可否采用針灸治療?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血管性癡呆是一種由腦血管疾病引起的認知障礙綜合征。其發病機制與腦血管病變導致腦血流量減少、神經細胞損傷等有關。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康復訓練等。對于正在接受藥物治療且病程約三年的血管性癡呆患者,針灸治療可以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手段,但需綜合考慮患者的具體情況。 1. 發病機制:腦血管疾病如腦梗死、腦出血等,影響腦部血液循環和氧氣供應,導致神經細胞受損和死亡,進而引發認知功能障礙。 2. 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膽堿酯酶抑制劑如多奈哌齊、NMDA 受體拮抗劑如美金剛、腦代謝改善劑如奧拉西坦等。這些藥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認知功能。 3. 康復訓練:包括認知訓練、語言訓練、運動訓練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4. 針灸治療原理:通過刺激穴位,調節經絡氣血運行,改善腦部血液循環,促進神經功能恢復。 5. 適用情況:患者病情相對穩定,無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出血傾向等禁忌證時,可考慮針灸輔助治療。但針灸效果因人而異。 6. 綜合治療:通常建議采用藥物治療、康復訓練與針灸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方案,以提高治療效果。 總之,對于血管性癡呆患者,針灸治療有一定的輔助作用,但不能替代藥物和康復訓練。治療方案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制定。
2024-12-23 04:4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血管性癡呆(VD)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記憶、認知和行為等腦區低灌注的腦血管疾病所致的嚴重認知功能障礙綜合征。對患者出現的精神癥狀、各種不良的行為、睡眠障礙等,應進行相應的藥物治療。患者的康復治療亦很重要,關系到其生活質量。建議采取神經組織修復療法治療。
2015-11-16 20:0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血管性癡呆? 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D)指由于腦血管病引起的癡呆。1896年,Emil Kraepelin首先提出動脈硬化性癡呆(arteriosclerotic dementia)的概念,之后許多學者又提出了不同的命名,如腔隙狀態、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SAE)、多發梗死性癡呆(MID)、腔隙性癡呆(lacunar dementia)、遺傳性多發梗塞性癡呆(HMID)等。為避免誤解,有專家建議凡與血管性因素有關的癡呆統稱為血管性癡呆。血管性因素主要指腦內血管即頸動脈與椎基底動脈兩大系統,可以是這些血管本身的病變,也可以是顱外大血管及心臟的病變,間接影響腦內血管供血不足而致腦組織缺血缺氧性改變,最終使大腦功能全面衰退。 查看全文»